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2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1887 字 1个月前

“这三十二个城池,我最多只能出二十万枚金币,六百万枚银币,不能再多了。”

沙哈鲁基本是把自己手中大部分财富都交了出来,而这笔价格也达到了近一百四十万贯。

见状,郑和也不准备继续逼迫沙哈鲁,而是张开双手似乎要与他拥抱。

“恭喜您,您成功收复了这三十二个城池,成为了波斯地区最大的王。”

“我也应该恭喜你。”沙哈鲁咬着牙说出这句话,并与郑和拥抱时狠狠用力。

不过郑和并非是一般的太监,他也是与朱棣从刀山火海中走出的汉子,因此当他用力时,沙哈鲁便感到了疼痛,随后松开了自己的手。

“我们将会在伱们的军队抵达后乘坐战船撤退。”

二人松开了手,郑和站在华盖伞下与沙哈鲁交谈交接城池的问题,并对忽鲁谟斯的事情谈论道:

“我们无意和你们为敌,因此忽鲁谟斯港的守军也将会仅保留不足六千人。”

“如果您的子孙日后遭遇了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我们设置在贵国国都的属国馆,邀请我们的军队帮你们解决一些小问题,不过战争所带来的抚恤,想必您应该清楚了。”

郑和说着千年不变的话术,而沙哈鲁早在赶来此地此前,便已经从刘勉口中得知了属国馆、驻军、抚恤等问题。

在他看来,忽鲁谟斯港的明军和自己手下的封臣是一样的,不过要的抚恤比较高罢了。

对于见识过明军实力的沙哈鲁来说,如果明军能打出这次一样的战果,那支付数十万银币的抚恤并不是什么问题。

要知道,他的父亲为了拿下阿塞拜疆地区,整整花费了数百万银币,而如果派遣这支不足六千人的明军前去,并且他们能保持此次波斯湾之战的水平的话,那他顶多花费一百万银币,就能解决阿塞拜疆地区的问题。

不过当下显然不是调动这支明军的最好时机,以免让郑和看出他的虚弱。

想到这里,沙哈鲁又与郑和聊了许多事情,旁敲侧击的打听大明的情报。

对此,郑和压根不准备隐藏,而是将大明的事情都告诉了沙哈鲁,没有夸大与掺假,因为没有必要。

就郑和这一路下西洋来的经历来说,他已经可以断定,大明是现如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别的不说,仅仅他们这支舰队两万多万,就可以横行大半个波斯地区的战力来说,如果朱棣与朱高煦下狠心开发旧港和锡兰,那下西洋舰队的人数甚至还可以再增加到三万乃至四万、五万。

郑和自己都不敢想,如果自己手里有五万远洋军队,那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果然,权力使人膨胀,难怪殿下要每日三省吾身。”

郑和唏嘘一句,便与商量好了所有事宜的沙哈鲁告别。

他看着沙哈鲁带着千余骑兵撤退,随后才带着胡季返回了克尔登城内。

在城池门口,在此等待许久的陈瑄一见他们返回,当即便让人撤回野战炮,并走下马道询问起了郑和。

“怎么样,事情都谈好了吧?”

“要是谈不好,大不了再和他们打一仗,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的厉害!”

陈瑄满脑子都是想着打仗捞功绩,但郑和却笑道:“谈拢了,毕竟沙哈鲁不是傻子,乌尔萨都被我们打得畏明如虎了,他不可能和乌尔萨犯上一样的错误。”

“下个月中旬,他会派军队先后接管其它三十二个城池,并将二十万枚金币与六百万枚银币交到我们手中。”

郑和说罢,陈瑄兴致缺缺:“也不算多啊。”

“确实,我们明明可以要更多。”胡季也十分不解,但郑和却解释道:

“我们要的太多,他虽然也能拿出来,可之后他怎么去镇压其它叛军?”

“我们要的是一个能够维持河中地区和平的帖木儿国,而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帖木儿国。”

“北边的战乱让许多部落都向东迁徙,这消息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继续打下去对我们没好处。”

“更何况,我们手中的火药数量已经不多了,虽然一直在收集,但这里能制作火药的工匠太少,早点解决忽鲁谟斯的事情,早点继续下西洋,然后早些回家吧。”

郑和解释了所有后,便看向陈瑄询问道:“三十二个城池的缴获都清点好了吗?”

“都清点好了,所以我才说那沙哈鲁给出的东西不算多。”提起缴获,陈瑄脸上止不住笑意。

“五十七万枚金币,九百多万枚银币,还有三百多箱铜币福立,以及二百多箱的珠宝……”

“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万头牲畜,以及上百万只羊群,四百余万石粮食。”

“不过这些东西我们运到哪里去,锡兰?”

陈瑄有些头疼,金银珠宝倒是好运,但牲畜这些活物想要运送就比较困难了。

“耕牛可以留在当地开垦耕地,另外把忽鲁谟斯除工匠以外的百姓都视情况交给沙哈鲁。”

郑和略微思考便给出了安排,他并不准备留下忽鲁谟斯的所有人,而是只准备留下一定的人口来配合畜力耕种,剩余人口便都交给沙哈鲁。

少量人口加上大量畜力,这样才能让忽鲁谟斯北边开垦出来的那十几万亩耕地在满足城池驻军、百姓口粮的同时,还能存储一定的粮食,以此应对舰队下次远航,以及日后被包围缺粮的情况。

“这些东西折色过后,价值恐怕不低于五六百万贯。”

郑和估算了大致的价值,然后才继续道:“剩余的牲畜,羊群可以贩卖给沙哈鲁,耕牛则是走海运,看看能不能运到锡兰。”

“如果运不到,那就在沿海各国港口进行贩卖,反正耕牛不缺买家。”

“只有粮食倒是难处理,干脆就在这建立一个大粮仓。”

“我估计帖木儿国的粮价短时间降不下来,到时候我们可以把这笔粮食贩卖给各地商人,等粮价平稳后再买粮储备。”

郑和将这些东西给安排了个大概,随后才开口道:“准备准备,等沙哈鲁把城池接管,我们收到所有的赔偿,并拿到他致歉的国书后,便可以继续下西洋了。”

耽搁了近一年时间,郑和终于提起了下西洋的事情。

陈瑄脸上露出失落,可四周的海军将士却十分高兴。

他们已经离家快三年了,如今总算能继续展开航行,并在接下来的航行中返回家中了,这样的情况,他们如何能不高兴。

“海商那边怎么办,还有驻扎这里的海军怎么办?”

陈瑄问出问题,对于前者,郑和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对后者安排道:

“我准备设波斯卫,隶属海军都督府,暂时归海军管辖,如果殿下要改动,到时候再改动也不为过。”

“不在忽鲁谟斯驻扎足够的军队,我们也不敢继续下西洋。”

“另外,殿下此前说过,木骨都束以南想要买到大批粮食十分困难,因此让我们做好准备,别带太多人进入昆仑洲的航道。”

“因此我准备留下两个卫驻扎,我们率领东海卫和东洋卫继续南下。”

“至于海商的事情……”郑和顿了顿,并非是觉得不好处理,而是因为海商的数量太少了。

为商者都是逐利的,而郑和他们在忽鲁谟斯几乎停泊了一年,这一年的支出是许多商帮无法负担的,因此在来到忽鲁谟斯,并与西边的马穆鲁克等国商人做完生意后,大部分商帮便组团返回了南洋。

因为返程航道的海盗都被郑和清理了个干净,他们倒也不用担心被劫掠。

况且,经过两年多的锻炼,许多武装商船的商帮水手都能熟练的运用洪武铁炮了,成群结队的他们别说海盗了,就是一般的小国也不敢招惹。

因此,当下的忽鲁谟斯只剩下了各国的官营商船,以及江南闽浙的七家较大商帮。

尽管他们已经做完了生意,但郑和一直告诉他们不要着急离开,昆仑洲虽然没有贸易可做,但却有生意可做。

贸易与生意,这词听上去差不多,可了解郑和的他们都知道,前者代表昆仑洲没有商业,后者则是代表昆仑洲有利可图。

尽管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图谋的,但他们还是留在了忽鲁谟斯。

也正因为他们的留下,这才让郑和这次下西洋的后半段航程任务可以继续进行。

“告诉他们,最多三个月,他们就知道我为什么留他们下来了。”

郑和眯着眼睛交代了一个大概,陈瑄闻言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让人前往通知去了。

得到了郑和的通知,各国商帮与江南闽浙的七大商帮也安下了心来。

各国商帮是的资金足够多,可以支撑他们下去,而江南和闽浙的七大商帮则是本身实力雄厚。

在他们看来,郑和既然知道南边没有多少国家,那他继续向南的举动一定是有原因的。

联合郑和那句有利可图,尽管他们不知道郑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这不妨碍他们跟着继续南下。

反正如果耽搁了,那也不过就是耽搁几个月的时间罢了,但万一南边真的有利可图,那他们就率先一步掌握了先机,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在他们的贪欲下,郑和开始对接下来下西洋的行程做出准备,而返回北方的沙哈鲁也开始了他的筹钱之路……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