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尧趋舜步(1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289 字 17天前

“事情已经结束,我也该去漠北看看了……”

五月初十,待朱高煦将王回的事情处理好后,他又安心在吉林待了半个月,走访了曾经自己去到过的一些地方。

他去看了矿工们工作的环境,解决了他们口中两班倒的问题,随后又解决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民生问题,并将问题了解。

期间,朱高煦不是在与李失等人讨论北边的开荒问题,就是在帮他们解决去北边开荒的顾虑。

当时间来到这一日的时候,朱高煦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他站在自己的马车前,向后看着那可能不会再回来的渤海郡王府,感慨万千。

“走吧……”

朱高煦走上了马车,队伍也开始向城外开拔。

队伍还没走多远,许许多多一直关注这边的百姓便自发赶来,在街道两侧眼巴巴望着离去的马车。

“陛下!您还会再回来吗?”

道路两侧队伍中,渐渐响起了这样的声音,朱高煦闻言只是隔着玻璃笑着点头,并未回答。

“陛下笑了,一定会回来的!”

“会回来就行……”

百姓们脸上露出笑脸,一步步的跟着队伍向城外走去。

随着队伍被人发现,队伍身后的百姓数量也越来越多,渐渐发展的城内一空,尽皆拥簇车队往城外而去。

从渤海郡王府到城门口,从城门口到鸡西关……

二十余里路这般被他们跟上,期间朱高煦好几次回过头来想多看一眼吉林城的百姓们,却又担心这一看自己就不想走了。

最终在车队抵达鸡西关的时候,朱高煦让亦失哈命令队伍加快了脚步,这才将百姓们甩远。”

他们向鸡西关北边的吉林站赶去,不多时便换乘了火车,向着北边的漠北赶去。

这一时间,朱棣与朱祁钺却早已抵达漠北整整半个月了。

此刻的俩爷孙远远走过了他们承诺朱高煦的燕然城,而是来到了漠西一带。

大明在漠西设立西然府,治所在西然城,大约在后世的科布多城附近。

从燕然城前往西然城有一千八百余里,故此朝廷在前往西然城沿途合适地区修建了一个个小城。

如安北城、浑河城便是从燕然城前往西然城路上的一個个小城。

当下铁路已经修抵安北城,即后世巴彦洪戈尔一带,距离西然城还有一千二百余里的距离。

按照当下速度,最少还需要四年才能修抵西然城。

除此之外,工部的人也正在研究从安北城前往哈密天山北部地区,以及绕开天山前往哈密的路线。

如果这一路线勘察无问题,那北方的漠北铁路将连接西北铁路。

日后从西域调兵前往漠北,从漠北调兵前往西域就会十分简单。

“嘭!!”

爆破声在辽阔草原上传出,骑马站在一座矮丘上的朱棣与朱祁钺看着那升起的尘埃,脸上写满了兴致。

“陛下,那是在开采碎石铺设铁路路基,朝廷日后恐怕会从安北城开始一南一北修建两条铁路,所以要多多储备碎石。”

“另外,当地的煤炭和石灰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就是缺乏人力,速度快不起来。”

坐在一旁的马背上,一名负责铁路修建的工部官员对朱棣汇报,朱棣颔首道:

“嗯,你们得监督好这些东西,时间可以不赶,但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带朱高煦带久了,朱棣说话也渐渐偏向他,反倒是朱祁钺依旧粗鲁。

“俺瞧这地方适合放牧,日后铁路修建好了,把这地方拿来放牧也是极好的!”

朱祁钺兴致勃勃,工部官员却苦笑作揖道:

“工部也是这般想的,但陛下说为了限制漠海移动,靠漠海的地方不得放牧,并且得植树固沙。”

“既然是俺爷爷说的,那必然是极有道理的。”朱祁钺转进如风,让工部官员不知道如何作答。

“行了,你先下去吧,我们爷孙自己走走。”

朱棣示意工部官员去做事,自己则是抖动马缰,带着朱祁钺向南边走去。

身后数百骑兵见状连忙跟上,至于夏原吉则是被他们丢在了安北城。

没了朱高煦,这对爷孙少了许多限制,对付夏原吉的手段不要太多。

“爷爷,你说那群老蛮子都没来过这漠北,凭什么说这漠北苦寒啊。”

“俺瞧着漠北水草丰盛,除了冬期长些,也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啊。”

“况且这漠北有煤炭,所谓白灾也没有那么恐怖吧?”

朱祁钺不知者不怪,但朱棣却笑道:“他们没来过是真的,所以我北征的时候时常带上他们。”

“不过你说这漠北水草丰盛,除了冬期长期没问题,这就不对了。”

“若非你爷爷有看山点矿的本事,这些煤炭我们也无法那么快找到。”

“况且有煤炭的地方不一定有水,没水就不能耕种。”

“加上冬期太长,这群胡人所种植的青稞、麦子甚至还没成熟就得收割。”

“如此一来,那粮食不仅产量低,口感也不好。”

“这次我们多待两个月,等九月初我们快回去的时候,你去看看燕然城、东然城产出的粮食你就懂了。”

“哪怕现在漠北种植的是你爷爷让人引进的黑麦和耐寒小麦、玉米,但说到底也不过就是能提前半个多月耕种罢了。”

“一到八月中旬就得收割,不然就会被冻死。”

“在南边,这粮食我们能种满四个月,但在这北边,如果没有伱爷爷他们改进,那连三个半月都种不满。”

“饶是如此,这漠北的粮食即便用上化肥,每亩地产出也不过一百二十来斤罢了。”

“想要养活一个人,得最少种四亩地才行。”

朱棣略感唏嘘,同时又宽慰道:“不过有了火车,倒也不用倚重漠北的粮食了。”

“漠北这几十万人都去采矿务工,每日工价虽然比关内低,仅有八十文,可粮食从辽东运抵漠北,价格也不过每石六百文罢了。”

“工作一个月就足够买四石粮食,四个月的工钱就能养活一家五口了。”

朱棣这般说着,朱祁钺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爷孙向南边走去,但由于朱棣年龄大了,往南没走多远便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直至黄昏,他们已然来到了安北城南边的不远处,隔着二里地眺望安北城。

安北城并不小,城池用混凝土修建,周长十二里,内有民舍五千余间,还有县衙、军营和仓库等占地不小的衙门。

除此之外,尚有两千余亩土地没有使用。

真正利用起来,足够再修建五千余间民舍,能容纳八九万人在此居住,而今这里居住着三万被发配的工人。

他们大多都是被发配燕然城的罪犯,而他们的妻女留在了燕然城,身为男人的他们则是来到前线修建铁路。

当然,他们不可能都居住在城内,大部分人还是主要在铁路沿边的帐篷里生活,每工作一个月可以返回安北城做一些碎石的轻松工作来休息。

眺望这座城池,朱棣唏嘘道:“再过十几年,漠北就是我们汉家的地方了。”

“从匈奴到如今,算起来也差不多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这战事最终在我和你爷爷手里停下,日后留给你们的就只有西边的敌人了。”

朱棣看向朱祁钺,朱祁钺挺了挺胸膛:“俺会收拾他们的。”

他这般说着,朱棣也笑了笑没说话。

这对爷孙返回了安北城,进入安北城后不久,就在县衙看到了端着把椅子坐在县衙门口,翘首以盼的夏原吉。

“太上皇……”

见到朱棣他们出现,夏原吉连忙作揖上前,想要搀扶朱棣下马。

朱棣无奈看他一眼,最后还是承了他的心意,扶着他翻身下马。

不过朱棣年纪毕竟太大了,所以下马之后脚步还是略微有些踉跄。

这一幕看得朱祁钺心悬到了嗓子眼,连忙过去搀扶。

朱棣摸了摸有些发晕的脑袋,回过神来后只能唏嘘道:“老了啊……”

感叹之后,他便带着夏原吉和朱祁钺走入县衙后院,而这里已经被整理出来供朱棣与朱祁钺居住。

刚刚坐下,朱棣便见到郑和快步走入正厅对自己作揖道:“太上皇,陛下已经从吉林出发,按照时间来看,差不多也快到白城了。”

“顶多五天,陛下就能抵达燕然城,您看……”

“这小子来的真快。”朱棣啧啧几声,随后才道:“这西边也看的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了。”

“明日出发去燕然城等他,等漠北的百姓耕种结束,我们再适时返回北京吧。”

说罢,朱棣看向朱祁钺:“你日子还长,这次漠北粮食成熟,爷爷就不陪你了,日后你有的是时间来看。”

“是!”朱祁钺知道自家太爷爷的意思,无非就是自己从军后很有可能会在漠北待着么。

经过自家爷爷和太爷爷的开导,他已经对从军任吏这些事情没那么抗拒了,只当是自己人生重要的一环。

简单寒暄几句,朱棣便吩咐众人各自退下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他们乘坐火车返回了燕然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