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悟 第十五章 善恶论(2 / 2)

闻道邪魅 捉龙寻脉 5621 字 1个月前

傅慎不由得瞪大了眼珠,倘若这般年纪就能唤出尸祖,那日后定也是天下一方豪杰,印象中有此等天赋的女子屈指可数。

“不是。”慕容伶瞥了眼姜文,“是他不知道怎么唤出来的。”

姜文以笑示人,解释道“师尊生前留下的一章尸经,可唤尸祖而来,只不过需要有行尸作介才可,故而一直没能用出来,今日也是巧了。”

一听姜文说出“巧了”二字后,他脸上又加重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傅慎环顾四人,才注意到眼前四人乃是昔日「盛州四毒」传人。

傅慎调侃道“还真是年纪大了,你要是不提这一嘴,我真没看出来。”

姜文闻声一笑,二人亦如师生一般攀谈了许多,似已将三人排除在外,然而在姜文提出自己对这大乱之兆的看法后,傅慎明显与其不合。

镇狱法则距今仅有十人领悟,眼前之人不确定,上一任不算,其余八人无不是兴风作浪者。

业火定将焚身,不存在涅槃重生一言。

温孤文卯识趣地去了湖边,捧起一手水洗了遍脸,拜那地龙所赐,洗下不少的尘垢,他盯着水中的倒影……

像是在大僵境内的那条河边一样,望出了神。

“先生,哪怕凶恶之人遍布天下,如昔日「霍乱天下」一样,可是不也有为大义赴死之人?这世间的事不应当绝对。”

傅慎连连叹气,只觉他已无可救药,“姜文,现在不是绝对与否,而是此人,善否?”他伸手指向温孤文卯,没有一分犹豫。

二人选择的路相背而驰,姜文反问,“那我们善否?”

“自认为,尚且为善。”

姜文驳道,“可圣人有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也。”

傅慎摇头的频率越来越多,训道“姜文,我说过,你太过于纠结书经之上的一文一字,反而把自己读傻了。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如云壤之别。”

闻傅先生这般教导,姜文送出一口凉气,“先生,我早就知道尽信书尚不如无书的道理。

所以在很早之前,我就有过一种极其荒唐的想法。

善恶之界存于何处?何为善?何为恶?因何为善?又因何为恶?”

原以为亲如师友的二人竟如此针尖对麦芒,慕容伶和墨夷珺也识趣地退到一旁。

姜文这一连串地发问的确让自己愣住了,也好在自己活得久,懂得自然多一点,傅慎答道,

“以旁人为界,自上为善,反之为恶。”

又闻此话一出,姜文的面色沉了下去,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不知该怎么继续下去……

“先生,这也是你的理论吧……”

姜文面冲傅慎,指着慕容伶,“她这么认为吗?”

又指向墨夷珺,“他这么认为吗?”

再指向温孤文卯,“那他呢?”

“亦或者说,我这么认为吗?”姜文身上那股书生的雅气荡然全无,垂头丧脑,“先生,我一直在逼自己别这么想,可是我做不到。

我想过,当年「霍乱天下」的樊逆,纵使他烧伤抢掠,无恶不作,可是未伤百姓分毫,甚至依然在危难之际救边境将士于水火。

你要我怎么为他定上“恶”字?

当年「纵横天下」的古剑,大斩天下持剑者,杀得天下无人持剑,剑道炁蕴几乎崩离,可也只是为追寻剑道极致。

您也说过,他当年更是一剑出鞘秋水关,妖诡断运三万年。

这种人,我也定不上“恶”字。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圣人窥道,不遗余力。

在我看来,他们不过为慕大道之巅,善恶反而是世人定下的。

先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这义不如我意。”

傅慎一惊,竟不知如何反驳,自己这长生老鬼居然被一个晚辈驳得不知作何解释。

亦或者,他是对的?

说者有心,听者更有意,这一番对谈全部入了文卯耳中,三人坐在湖边,他突然发声,

“阴阳善恶两相对。”

傅慎与姜文明显一愣,文卯继续说道“善恶之界,应当无为无性,天下间不乏无为之人,但是无性之人少有,无为无性者更是没有。

以旁人为界?”

文卯再不屑道出二字——「谬论」

傅慎打断了姜文想要说的话,示意温孤文卯继续说下去,与其跟姜文争辩这善恶之分,倒不如看看这新一任的镇狱法则掌控者究竟是何等心性。

“天下之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何为善?何为恶?自己心里应当清楚,却也只是自己清楚而已。

每个人的善恶观都不同,一个江洋大盗劫富济贫,于富人而言,为恶。于穷人而言,为善。

于旁人而言便是难以决断,那便非善非恶,是善是恶。

如姜文举例,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若辩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国开疆拓土,你可以说他不善吗?那他国会说他善吗?若善者不屑于争辩,执意救下悉数罪恶滔天之人,从而养虎为患,你可以说他此等义举不恶吗?那被救之人可以说他恶吗?又或者说,他若善者不辩,怎会执意救人?这不就是与旁人争辩的行为吗?

再换句话来说,我若为兄友灭仇人满门,于兄友而言,我极善。于仇人而言,我极恶。

于旁人而言,我应当善恶难分,若旁人予以善恶之评那定是随波逐流,此事不干旁人,旁人如何定善恶?

我认为善恶共存,正如阴阳,昼阳夜阴,若在昼中分阴阳,便清晨为阴,晌午为阳。此阴阳便不再干夜之事。

人心成见如山,受人无妄之言如吞剑一般。

若是姜文句句属实,在我看来,樊逆与古剑皆是中性者,他之事不干我,那我也应当不言其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