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事在人为(2 / 2)

几个大人见她那么乖巧,不言不语的,一个人静坐在那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他们讨论的事情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干扰,遂之前心里犯的那点嘀咕也就觉得没什么的了。

萧黎看起来是在认真看书,可实际上她却有分出一丝心思来在尖起耳朵地听他们讨论的问题,现在朝堂上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事情无非就是跟西齐的仗要不要打?

要打的话,首先是辎重粮草这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一个既耗费时间又耗费钱财的事情,若是辎重粮草这些准备不充足,那么这个仗十有八九都是要输的,兵马连饭都不饱还哪有力气去打仗?

其次就人马的问题,她皇祖父继位四十多年来,除了最初的几年和中间的两三年没跟人打仗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年年都在与人打仗,打仗不光烧光了国库的钱粮,也把老百姓给烧穷了,同时也把人给烧没了。

之前她有查阅过她皇祖父初登基那会儿的户籍,那时全国有一千二百多万户人家,总人口数达到五千六百多万,到她皇祖父与人开第一场仗的前夕,全国有一千三百多万近一千四百万户的人家,全国的总人口数大约是五千九百多万人。

但是现在他们国家只有九百多万户,人口总数还不到四千万,其中很多都是些孤寡老人或者是稚子孩童及一些未成年人,以及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伤残之人。

老实说,他是很能理解那些主和之人的心思的,这没钱粮没人的,这个仗还怎么地打啊?那打耗的还不是国力,苦的是老百姓,所以要她说啊,这个仗能不打还是尽量的不要打,但这貌似也不是她所能左右的,一切还是得看老皇帝的意思,他要是打,谁还能违抗命令的不打不成?

萧黎知道这个事情今天是议不出个结果来的,这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在那个主战还是主和上扯来扯去的,委实没得点意思,所以她也便收了心思,认真地看起她案牍上的书籍来,以至于老皇帝跟那些大臣们什么时候结束话题的她都不知道。

老皇帝见她看书看得十分认真,遂也就没有去打搅她,而是直接就拿起了面前的奏折开始批阅了起来。

萧黎读完一本书之后,王公公就过来提醒她,“小主公,该用午膳了!”

“哦,好!”萧黎放下手中的书籍,然后去到不远处的案前用膳。

待午膳结束之后,老皇帝要去外面走走,叫上萧黎和她姑姑一道,期间,毫无疑问的老皇帝对她的学业又考校了一番,不过今天考校的内容却是从萧黎刚才读的那本书籍上来的。

萧黎没有让他失望,就他提出的那些问题萧黎都能一一作答,虽然有两处的答案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最主要的点子还是答上来的,这对于一个还不满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然是不错的了,老皇帝很满意。

消食回来之后,老皇帝就就着上午他跟几位朝臣们的商讨事宜又向萧黎复问了一遍。

萧黎就道,“为什么要打仗?”

“嗯?!”老皇帝就是一怔,看着她的神色就严肃了起来,“别人都欺到了你的头上了,你不回击么?”

看来老皇帝是主战的!

萧黎就跟他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是我们跟人家打,而不是让别人跟人家打呢?”

“嗯?!”老皇帝又就不明白她这话语里的意思了。

萧黎就继续跟他解释道,“倘若今年没天干,是丰收之年,咱们国库充盈,这场战无论如何都是要打的,所谓泥人儿都还有三分火性呢,更何况我们还不是泥人,我大魏向来就不是那种畏战之人。

但是今年天干,老百姓欠收,赋税交不上来,国库空虚,若是开战的话,无疑是让我大魏老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

现在马上又是冬天了,我大魏的将士们与人开战的地方又是北方的边塞地区,那边冬天最是寒冷,我们除了要供给将士们的吃喝柴草外,还要多备些冬衣。

要抵御北方的严寒,普通的冬衣是不行的,一定是要那种十分厚实的冬衣才成,否则不抵事,这又是一项大的开支。

这将士们开拔到边塞之后,若是战事不能尽快的结束,对方若是有意地拖延着我们,这短时间还好,若是时间长了,毫无疑问对我方极为不利。

最主要的是西齐那边距离我大魏边境是几千公里的草原,他们来骚扰我们容易,但是我们要是主动的出击他们的话却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们总不可能也像他们一样骑着马追着他们在草原上到处跑吧?”

老皇帝就叹息着点头,“是啊,这也正是皇祖父顾虑的地方,西齐是半农业半游牧的国家,在内陆地区他们是以农耕为主,在与我大魏接壤的边境地区却又是以游牧业为主,他们既有马背上能打的人也有陆地上能打的人。

皇祖父不怕别的,就怕这个战时延长,一下短时间内不能结束战争,这样会把我整个大魏的老百姓都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但皇祖父心中却又窝不下这口气啊!”

萧黎就道,“皇祖父,谁说咱们出气就一定要自己伸拳头的,我们不跟他们打,我们可以让别人跟他们打啊,这样说不定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咱们还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呢。

我看过我们大魏的疆域图,西齐和西晋都在我们的西边,西齐和西晋是挨着的,同时像北方的那几个草原部落也都在西齐的北边,据我所知,他们几个也是经常性的与西齐摩擦不断。

倘若我们若是能够挑起他们几个与西齐的战争,那西齐自然就将注意力从咱们大魏转移去走了,西齐的国力也有限,他们不可能几线作战。

他们之所以挑起与我们的战争,无非也是受了今年大旱的影响,草原上的水草不足,他们夏天的时候热死了很多的牛羊,他们冬天的生活难以为继,所以才想要向外发动战争,掠取他国的财物。

我大魏是全农耕之国,他们自然就将目标瞄准了我们,倘若能让他们转移目标,我大魏也就避免了一场战祸,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发展生产和经济,使民休养生息。”

经她这么一提醒,老皇帝顿时就激动不已,那看着萧黎的眼神也是宠溺的不行,同时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欣慰的不行,这个孩子他果然没有看错,也没有疼错,足智多谋,够聪慧,跟他的父王一样,一样的优秀,光辉万丈,老天爷终究是待他不薄的!

老皇帝的心里一下子就有了主意,不过他却还是忍不住地问道,“倘若这个办法不可行,我们与西齐的大战不可避免呢?”

萧黎就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在人为嘛,若是实在不行,一定要开战的话,还是那句话,我跟姑姑封地上的所有赋税钱粮全捐献出来支援这场战争。

当然了,如是不开战的话,我们就把所有的赋税钱粮孝敬给皇祖父您,您拿去充盈国库,到时候老百姓们有什么需要您就拿去赈济老百姓们。”

亲耳听到她这番话,老皇帝的内心深处无疑是窝心的,但他却忍不住地逗她,“你把你和你姑姑封地上的那些产出都孝敬给皇祖父了,那你们姑侄俩吃啥?”

萧黎就不甚在意地道,“我跟我姑姑吃不了多少,横竖也不过就是一日三餐而已,我们只需要留够自己平素的吃的就可以了,再说皇祖父您不是还给我们发的有俸禄么?放心吧,我们是饿不倒的了!

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乃国之根本,我们受万民敬仰,老百姓供养着我们,那么当老百姓有难的时候,我们身为皇族中人也理应该站出来庇佑着老百姓,这样君臣君民同心,国家方能富强昌盛。”

听了她的这一席话,老皇帝就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孩子果然悟性佳,像他家老大,也像他!

“好,好一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乃国之根本,百姓有难,皇族庇之,君臣君民同心,国家方能富强昌盛。

阿黎,你要永远记得你今天说的这些话,你的心里要时刻地装着天下,百姓!”

萧黎就从座位上起身,跪到了他的面前,“请皇祖父放心,孩儿知道,孩儿时刻都会记得的,也会时刻都记得皇祖父对孩儿的教导!”

“好,好,起来,快起来!”老皇帝亲自弯腰将她地上扶了起来。

萧黎在老皇帝这里一直待到了下午半天才随同她姑姑一起回去。

巴陵长公主在亲眼地见到了自家父皇对萧黎的那份态度之后,一颗久悬未定的心这才安了下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