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以工代赈(2 / 2)

“鸿胪寺卿,你有何所奏?”

鸿胪寺卿上前一步,“陛下,臣接到百越和暹罗国就今年的朝贡再减两到三成的上疏请求,这是他们的奏疏,请陛下预览,”说着鸿胪寺卿庞乐就从他那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两份奏折来奉上。

王公公立马就去将那两份奏折接了过去,然后呈给了老皇帝,老皇帝在将它们翻开来看了之后就道,“言辞恳恳,今年倒也是大荒大灾之年,谁的日子也不好过,行吧,就按照它们所请所奏吧,今年的朝贡就再都减两成吧。”

“喏,陛下仁爱!”

老皇帝就道,“朕不仁爱不行啊,朕可不能像西齐的国主那样一味地只追求自己的贪图和享乐,而不顾及天下老百姓们的死活,到处横征暴敛,最后惹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愤难平,附庸之国群起而攻之。

你们都给我记住咯,我大魏朝是要立世千秋万代的,要目光放长远点,绝不能做那鼠目寸光之人!”

“喏!”

随即,老皇帝便转了话题,“据说近日有人以其他地方流感激增为由将京中所有药铺治疗伤寒风寒的药材都买断了,朕天天看那些全国各地送上来的奏章奏折,朕怎么不知道哪里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感之症啊?几位大人说说你们都有何看法啊?”

几人都甚是吃惊,“啊?谁,谁这么大胆子,竟敢顶风作案,将京中所有药铺里的药材都买断了?他们这是想干什么?陛下老早之前可是明令规定过不许任何人囤积药材跟粮食,也不允许任何人哄抬物价!”

“是啊,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背逆行事,这不是在找死么?”

老皇帝就道,“是啊,天下人都能明白的事情,难道对方不能明白?可有些人就是不听招呼啊,要将朕的话置若罔闻!”

几人连忙就俯首帖耳道,“臣等不敢!”

老皇帝就道,“没说你们!”

“谢陛下信任!”几人又齐声道。

然后有人就道,“定是有人视财如命,黑了心肝,想要将那些药材囤积起来,然后再找个适当的机会将那些药材给偷偷的运往其他地方然后再以高昂的价格售卖出去,从中获取暴利!”

“没错,我看定是这样的!”

有人就持不同意见地道,“陛下,这会不会是哪个敌国的奸细所为,其目的就是想要利用这一场严寒的天气好让我大魏朝的人口急减,这样我大魏朝也就不可能在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他们国家构成威胁甚至用兵了。”

老皇帝想了想就点头,“不无可能,王明德?!”

“老奴在!”王公公即刻站了出来。

老皇帝就道,“速去太医院传令,命太医院院首速组织人员携带着药草到京中几大城门口去给老百姓们诊治,要是有一人胆敢在给老百姓们医治的过程中不尽心朕治他的罪!”

“喏!”

王公公随即转身就疾步地出了大殿。

老皇帝跟着就对着一旁的书记官道,“速拟旨,以快马六百里加急发往各州府和郡县,要求当地官员迅速召集当地大夫郎中等每天为当地的百姓们免费诊治医治,至于所需的药材钱粮一律由官府承担,一定要保障百姓们的生命安全。”

“喏!”

书记官立马就去拟旨了。

有人就道,“陛下,那么多的州府郡县,所需药材钱粮一律由官府承担恐怕不大多现实啊,毕竟朝廷的国库府库也有限,总有耗完耗尽之时啊?”

“是啊陛下,这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啊!”

老皇帝就叹道,“是啊,朕又何尝不知,可是要朕眼睁睁地看着朕的那些子民们就这么凄凉无助的死去,朕也做不到啊,景德年间的那一场灾冻朕不想发生第二次。

这些年,我大魏朝被迫地连年对外征战,国之人口也锐减了三四成之多,今年若是再大量的锐减,我大魏朝的国力要何时才能发展得起来啊?

到时候不要说剪灭那几个国家了,就是那几个国家合起伙来攻打我大魏,我大魏朝又哪有招架还手之力啊?所以且走一步算一步吧,眼下要紧!”

“陛下圣明!”几人齐刷刷地就朝老皇帝跪了下去,其中一人就道,“陛下如此为我大魏朝老百姓们考虑,着实是明君圣主所为,我等无不感佩!”

老皇帝就摆了摆手,“好了,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尔等若是真心地想要为朕为朝廷分忧解难的话,那就下去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

“喏!”

“好了,今日议事就到这里吧,诸卿们就退下吧!”

“喏!”

待众朝臣们都离开了之后,老皇帝就问萧黎,“刚才皇祖父同几位大人们的议事你可有在听?”

萧黎放下手中的书卷就道,“不敢期瞒皇祖父,孩儿有在听。”

老皇帝就点了点头,“那好,那你说说可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萧黎就道,“其他没有,就各州府郡县组织大夫义诊这件事有点看法,皇祖父您看孩儿说的对不对啊?”

“嗯,你说!”老皇帝就点头。

萧黎就道,“赶上这么一个灾年荒年,朝廷国库空虚,地方上的府库也不充盈,如果一味地这么赈济下去,总有耗完耗尽之时,到那时朝廷再也拿不出钱粮草药来又该怎么办?关键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们还是照旧被冻死饿死和病死,国力也会被拖垮削弱,所以几位大人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面对此种困境,孩儿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何意?”老皇帝的眉头倏地就皱了起来,一副不解的神情。

萧黎就给他解释道,“现在正值隆冬时节,皇祖父您看啊,现在老百姓们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都是直接猫在家里头,与其朝廷拿着粮食一日三餐的闲养着他们,可它们却还是有人在不断的生病感染风寒伤寒。

孩儿以前身子虚弱,也生过一场大病,还是皇祖父怜惜孩儿,专门派了个武师傅来指导孩儿习武练剑,孩儿的身体才渐渐地恢复和好起来的,您看就是现在这么冷的天,孩儿就是穿着件单衣在户外练剑也不带感冒的,由此可见啊,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只要你的身体一天都在动着,那周身的血脉都在循环着,人的身子也就是暖和的,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一切的风寒风邪之症那都是由于太过寒冷了所致,人的身体只要不冷了,那生病的几率自然就减少了。

现在我大魏朝的国库和府库存余都有限,要想用有限的钱粮和药草拯救更多的生命,那么我们就得想到一个稳妥的法子,而这个法子就是组织天下的臣民们都统一的活动起来。

皇祖父,今年北方旱灾,南方涝灾,导致举国上下都民不聊生,这确实是一场天灾没错,但是这样的天灾咱们也是可以避免或者是尽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的。

上古时候,出现了洪灾便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下来,皇祖父,我们何不效仿古人,开沟挖渠,疏通淤堵?

在南方,咱们将那些淤堵的地方给挖通,使村村的水渠都相同,待来年若是又犯洪水了,那些洪水便能顺着那些沟渠顺畅地排往大江大河,甚至大海,老百姓们的良田也就不被淹没了。

在北方,我们可以组织人力在一些地方修建一些堰塘或者稍大一些的坑洞之类的,这样到时候若是老天爷下雨了,就有雨水储存在那些堰塘和坑洞里面。

倘若老天爷到时候又开始天干了,老百姓们就可以用那些堰塘和坑洞里的水来灌溉耕地和庄稼了,这样老百姓们也不至于颗粒无收,朝廷也就无需花大力气地赈灾了。

现在开挖沟渠,修建大坝堰塘什么的也不占用老百姓们的农忙时间,而且老百姓们有了活干,一天都忙活着的,这身子不冷了,那感染疾病的几率自然也就减少了,这样朝廷也就无需为大量的药材而费神费心了,同时也用有限的钱粮办了一件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不是?

若这个时候不来修建这些工事,等到时候再另外安排时间修建这些工事,那么朝廷就还得另外的花费一笔巨资,岂不是浪费?”

老皇帝听了她的提议之后,就忍不住地点头,“嗯,没错,我阿黎考虑事情是愈发的成熟和远见了,好,皇祖父这就即刻让人拟旨火速发往各州郡县,让全国各地都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此次赈灾。

让南方开挖沟渠,疏通河浚,让北方修建储水大坝和堰塘,朕要让我大魏朝的未来将不再有南方洪涝,北方干旱的现象出现,朕要让天下的百姓们都吃饱穿暖,不再有饥寒交迫!”

尉迟老丞相等几人才刚回到他们的办公衙门没多一会儿老皇帝新的圣旨就传来了。

大家在弄清楚了啥叫以工代赈之后,都就忍不住地叹道,“陛下圣明啊!这样不仅赈了灾,同时也新修了水利,往后我大魏朝将不再受洪涝干旱的影响,老百姓们也将不再有饥荒和颠沛流离之苦。”

“是啊,是啊!”

尉迟老丞相就将小王公公拉到了一边,然后小声地问道,“王公公,陛下怎么突然之间就想出这么一个好法子来了,还是说是谁向陛下提的建议?”

小王公公就一脸笑眯眯地道,“丞相大人说笑了,陛下乃是我大魏朝有为的明君圣主,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天下黎民们的疾苦。”

尉迟老丞相见小王公公如实说,于是赶忙也就笑着道,“那是,那是!”

小王公公随即就朝尉迟老丞相拱了拱手,“那老丞相,奴才那里还有点事儿,这就告辞了。”

尉迟老丞相也就朝他拱了拱手,“王公公慢走!”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