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视察庄稼(2 / 2)

若是这红薯当真是那样的高产作物,那可就是帮了他们的大忙了。

萧黎就道,“叔曾祖,没那么夸张,那西域商人说了,红薯这个东西不排除别个会长得特别大,能达一斤两斤多的样子,但是通常的单个红薯也就只有半斤左右大的样子,现在它是长的个儿,但是后面它主要是长粉。”

“长粉?!”大家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字眼儿。

萧黎就点头,“没错,就像那稻田里的稻子一样,就是灌浆!”

“哦,明白,明白!”

萧黎就又让人去刨些红薯回来,中午的时候她请大家都尝尝这个红薯的味道。

老皇帝就有些心疼,毕竟他还指望着用这些红薯去做种薯的,现在就拿来吃了,那他做种红薯岂不是就要少些了。

于是他望着这一片红薯地就问道,“一棵藤上大概能结多少个红薯啊?”

萧黎就看向一旁的庄稼把式,庄稼把式就回道,“回陛下的话,具体多少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经我们刨了两次的红薯经验来看,一根藤上至少会有五六个红薯,上回我们刨出来,那根藤上结了五个红薯,三个大的,两个小的,刚才我们刨的那根藤结了六个红薯,三个大的,两个中的,一个小的。”

蒋泓辙和尉迟老丞相就高兴不已,老皇帝也就点头道,“这结果的数量倒是跟那土豆很是相近啊?!”

大家都就纷纷点头说“是啊,是啊!”

提到这个土豆,老皇帝跟着就问,“唉,你们那个二道土豆现在长成什么样了?”

那庄家把式就道,“刚开了花,才在开始长果。”

“走,去看看!”老皇帝随即就发了话。

跟着大家一行人就又去看了土豆。

萧黎就问,“皇祖父,这个要刨开土来看看么?”

老皇帝就摆了摆手,“这个就不用了,才在结果呢,刨开来那苗子就该死了,就让它这么地继续生长着吧,我看它长势还不错!”

“喏!”萧黎应了。

跟着老皇帝就问随行的几位大人,“上回朕让人分你们的那些土豆种子,你们可有在你们各自的地里头种植啊?”

几人就都说有种植。

老皇帝就点头,“好,真希望这些农作物能尽快地在我整个大魏朝都种植起来啊!”

尉迟老丞相和蒋泓辙都就附和着说道,“会的,会的,一定会的!”

老皇帝随即就问萧黎,“你的那个棉花呢?”

萧黎就侧过身子,指着对面地势稍微高一些的那一片土地道,“呐,那儿呢。”

大家就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就果然又瞧了一片绿油油的庄稼,那庄稼苗子上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小点儿。

“走,过去瞧瞧,”老皇帝又就发话了。

于是一行人就又去了棉花地。

待到走拢,然后大家就又看到了那一米左右的植株上挂满了小桃果,有的已经炸开了口子露出了里面白白的棉花,有的还是青桃在植株上面挂着,有的呢还在枝头上开着花朵。

“这个就是棉花?!”老皇帝就道。

萧黎就道,“是啊,这个就是棉花,其实也不尽然,这个是棉桃,要绽开了的这个才是棉花,呐就是这个,棉桃里面的这个白白的,摸起来毛茸茸的这个才是正儿八经的棉花,这棉株上开的这个五颜六色的花都不叫棉花,它是结棉桃的花朵,”说着,萧黎就小心翼翼地跑到地里头去摘了两朵已经开得如同白色的云朵一样蓬松的棉桃回来递给她皇祖父和几位朝臣们看。

老皇帝就笑道,“你每逢休沐日就往这边跑,倒还跑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就农业方面的知识都快赶上一个庄家把式了。”

萧黎就道,“我也是那西域商人告诉我的嘛,他们也从来都没有种植过这些新的粮食作物,在干活方面我不信,但是胜在我记性还可以,那西域商人告诉我的我都记下来了,然后就跑来这边多给他们学学,这样他们在种植起这些农作物来才不至于抓瞎嘛。”

老皇帝就点头,“这个倒是,你这样倒是让他们少走了不少的弯路。”

随行的庄头和一些负责农桑种植的官员,以及庄家把式们听后都就点头说小公主简直是帮了他们的大忙,不然让他们自己去摸索着种植那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

萧黎就摆了摆手,谦虚着道,“也没什么的,我这个人就是遇到了新鲜事物喜欢弄个明白,所以才多向了那个西域商人打探了一些,唉,这棉花都已经开得这么蓬松了,你们怎么都还不采摘啊?”

那个长期往这边庄子上跑的负责农商种植的官员就问道,“这就可以采摘了么?”

萧黎就道,“不然呢?难不成你们是让它开着好看的?亦或是等到落到地里头沃肥的?”

那官员赶忙就道,“不敢,不敢!”

萧黎就道,“可以采摘了!”

那庄头立马就道,“属下下午就安排人来采摘。”

萧黎就道,“采摘的时候,小心一些,别把其他的棉桃给碰掉或者是碰坏了,还有注意那上面的渣滓啊?!”

“喏!”几人都就向她恭敬地拱手着。

萧黎就对着她皇祖父道,“皇祖父,等这些棉花采收好了,阿黎到时候给您和姑姑一人做两件棉衣和两床棉被,之前穿了羽绒服,盖了羽绒被,这回咱们来感受一下棉服和棉被是个啥子滋味儿的。”

老皇帝顿时就哈哈地笑了起来,“就只给我和你姑姑做啊,你呢?你不做了?”

萧黎就道,“哪能呐?阿黎这里可是种植了一百多亩的棉花的,怎么也还是能给自己做两身的。”

老皇帝又就哈哈地大笑了起来,样子看起来甚是高兴。

“好,皇祖父就等着你的棉衣和棉被!”

萧黎一扬头,“好的呀!”

在一旁的尉迟骏和蒋泓辙几人看得就十分的羡慕不已,那蒋泓辙就赶忙问,“小公主,这棉花的种子它在哪儿呢?”

萧黎就道,“就在这个棉朵里面啊,呐,你把这个棉丝拨开,里面这个黑黑的,小小的籽就是这棉花的种子了,到时候将这个棉籽抠出来,这个棉花就可以拿去做衣服和纺成棉线制成棉布了。”

“哦,这样,”蒋泓辙就点了点头,随即就又问,“那这个棉花一年能种几季?”

萧黎就道,“这个跟小麦一样,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不能像玉米和土豆那样一年种植两季啊?”

萧黎就摇头,“不能!”

“那那个红薯能种植两季吗?”蒋泓辙跟着就又问。

萧黎再一次摇头,“红薯也只能种一季,就是每年收割完小麦之后就立马种植红薯跟棉花。”

蒋泓辙就叹道,“哎呀,可惜了,这么高产的作物竟然只能种植一季,若是也能种植两季,那该多好啊!”

萧黎就道,“这个红薯和棉花的生长周期它都比较长,至少都是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它成熟的时间都是在秋天了,采收完之后,马上就是冬天了,冬天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所以这两种作物就只能一年种植一次。”

那尉迟老丞相就又问,“唉,上回老臣听谁说过这小麦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秋收过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萧黎就道,“我也有听那个西域商人说过,说是北方就是要种植冬小麦,原因是冬小麦抗冻能力强,翻过年去的春花时间就长,到时候种植出来的小麦抽穗才颗粒肥大饱满,上回我们的那批小麦种植的时间都有些晚了,都是过完年之后才开始种植的,皇祖父,我打算下次的小麦播种时间改为秋收之后来看看。”

老皇帝就道,“好,皇祖父支持你!”

“谢谢皇祖父!”

“这种子是你弄回来的,你想实验就去做吧,这人还是要有开拓进取之心才成。”

“是,皇祖父!”

“这些庄稼都长的不错,唉,阿黎,再带皇祖父去看看你那二道的玉米吧?”

萧黎就道,“玉米地没在这边,我换地方种植了,在山的那边呢,皇祖父若是想去看,我们下午再去看可好?”

老皇帝抬起头看了看天空中的那一轮骄阳,遂就点了点头,“那就稍晚些时候再去看。”

于是大家跟着就打道回庄子,在路过那片稻田的时候,老皇帝就又停下来看了看,跟着就点头道,“嗯,不错,看来今年是个丰收之年。”

一旁的老王爷也就点头,“是啊,总算是不用担心老百姓们的肚子再挨饿了。”

老皇帝就道,“不好说啊,主要是去年的府库亏空实在是太厉害了,不过也但愿吧。”

大家都就点头,然后老皇帝就吩咐一旁的尉迟老丞相和大司农蒋泓辙两人,“你们一定要杜绝有人利用去年灾荒之年大做文章,比如说让老百姓们将去年的赋税也给补交上,从而达到某些人敛财聚资谋取私利的目的,朕在这里重申一遍,朝廷只收今年一年的赋税,且赋税在之前的基础上降低一成,谁要是敢多征了老百姓们的赋税,一律重办!”

“喏!”两人急忙拱手应承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