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工厂和五六半(1 / 2)

因为有着成熟的图纸,蒸汽机只用了一天就组装完毕。

这也意味着朱涵终于可以安下心来执行自己的计划了。

现在他所在的石头桥村兵工厂算是离化工厂、炼钢厂最近的兵工厂。

原本只有30几人,又让老刘招了400多人。

还好朱涵的要求不高。

可靠,听话,最好脑子再活泛一些就行。

要是按照平常的标准,技术部门往往只能要文化人。

尤其是像他们这种整天跟危险品接触的工厂。

只能宁缺毋滥,始终无法扩大规模。

而这种情况朱涵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更知道现在一个受过初中教育的都算是稀罕物。

如果光凭着这点有限的知识分子,想要发展军工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所以他一开始的想法就是自己培养人才。

原本三十几个人,加上炼钢厂那边又支援过来了十个,每人带七八个。

这样慢慢熟悉个半年,也就啥都会了。

别看四百多人站在一起乌泱泱一大片。

除了给赵思哲的手榴弹生产线分走了50人之外。

剩下的稍微一散就全没了。

生产无缝钢管的镗床还有能把钢坯切成任何造型的铣床都得造吧?

毕竟这是造枪的基础。

液压机也很关键,毕竟没有它就没有起重机和冲压机床。

每一台机器又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齿轮、螺丝、螺母。

原来的不是铸铁法造的就是用木头雕的。

配合不好、寿命短,效率还低。

所以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也得造吧?

就这,膛线机还没造呢。

辊压机也不能没有。

最关键的。

现在连机床都不全。

生产线更是没影。

所以远远还没到将动力整合,一台大型蒸汽机带动整条生产线的程度。

一两台小型蒸汽机肯定是不够的,还得造。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朱涵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脚后跟打后脑勺。

真正投身过一线工作的人都应该体会过。

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

人越多越麻烦。

比如想要统计员工直系亲属信息。

很简单吧?

放心,很快就会有人来问父母离婚了怎么填,去世了怎么填,什么是直系亲属,还有第二天跟你说没看见通知的……

不过好在这些苏区的工人凭着对八路的爱戴都爆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工作热情。

朱涵每天要工作将近19个小时。

基本上就是工人休息时画图纸。

工人工作时哪里出问题了就过去教大家怎么解决。

然后积压起来的问题还没解决完,一堆新的问题就又来了。

当然,这样的付出不是白费的。

在朱涵几次想要放弃,又硬生生咬牙挺过来的反复循环中,日子一天天过着。

整座工厂也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着。

……

“小鬼,你确定是这?这他娘的是咱八路的兵工厂?你不是迷了路把我们带到鬼子的地盘上了吧?”

一名长着络腮胡子的战士揉了揉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座庞大的工厂。

他询问的人是个16岁的小战士,名叫李大有,是朱涵的警卫员。

他们身后跟着的一百来名战士也同样长大了嘴巴看着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

不是他们没有疑问,而是被震撼得大脑一片空白,忘了问而已。

“嘿嘿,没带错!”李大有一脸恶作剧得逞的坏笑。

“厉害吧?这是咱朱厂长带着几百名工人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奋斗出来的!”

“我滴个乖乖!半年前我送武器来维修的时候好像也就几间平房吧?”

“好家伙,这大黑烟囱,看着就威武,还这么多!”

“这房子咋这大,这高,都快赶上我们村高财主家大院两个大了!”

“瞧你那点出息,这最起码四个……”

都说土包子进城看啥都新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