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M3改(2 / 2)

王旅长想了想,说:“应该是弧面。”

“最后,机匣是承受最大压力的地方,如果切面是一个圆,能平均承受压力,而方形的话,承受压力最大的就是角上那一个点。”

“反过来也一样,圆形的受到外部磕碰也是最不容易损坏的,既不用太好的钢,又保证了强度,算是一举两得。”

朱涵摇头叹了口气:

“可以说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无奈。”

“为了降低难度,我甚至取消了原本m3上的上膛拉柄,只在枪机上留了前后两个小坑。”

嗯,这可不是他的功劳,是人家mk2型自己取消的。

但抢米国人的功劳,朱涵可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因为这个冲锋枪是开膛待击的,所以子弹没上膛时,能露出两个坑。”

“如果子弹上膛了,只能露出一个坑,配合上防尘盖凸出来的两个小钮,就成了简化版的保险。”

“这么做的坏处是想要上膛,只能靠战士用手指伸到坑里往后拉动枪机。”

“好处是不管是平时保管,还是战时需要临时上保险,只要防尘盖扣上,小钮就能卡住枪机,保证不会走火,能大大降低训练成本。”

王旅长也看出了其中的一点道道,赶紧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那咱这款冲锋枪的成本呢?”

“20美元左右吧。”

“这样啊……”

这样的回答有些出乎王旅长的意料。

毕竟在他看来,只要朱涵亲自操刀的,绝对会展现朱氏算法的神奇魔力。

“还是比斯登贵了快一倍啊……”

结果话没说完,就被两人齐声打断:

“不!要!斯!登!”

赵思哲接着说:

“你以为我们没造出过样枪吗?别的都不说了,单就是它那个放在左侧的弹匣就极其反直觉。”

“啊?左置弹匣?花机关不就那样吗?”王旅长再次挠了挠头。

朱涵:“但你见过弹匣井跟着弹匣活动的冲锋枪吗?”

思哲:“斯登的弹匣井就算装得再紧也来回晃。”

朱涵:“本身枪就短,那么大一个弹匣放在那,人下意识就把弹匣当握把了。”

思哲:“但那样会让弹匣晃得更厉害,更容易卡壳!”

朱涵:“还得训练战士们要么抓前面的枪管散热罩,要么抓扳机护圈前面的枪身,战斗激烈的时候谁能想得起来?”

思哲:“而且就算按要求操作,照样特容易卡壳!”

朱涵:“拉机柄垂直方向抽出来一点就算解除保险,按下去就算上了保险,特别不明显,紧急情况下根本看不出来。”

思哲:“而且它的保险特别不保险,非常容易走火。所以……”

二人齐声:“垃圾斯登!狗都不用!”

两位高级知识分子一唱一和的,活像一对相声演员。

“总之,我们可舍不得让战士们拿着一款铁管垃圾上战场拼命!”

看着眼前因为自己一句无心的话破防的二人,王旅长只有深深的感动。

他们是真的将士兵的生命放在了心上才会这样。

哪怕斯登再差劲,只要能造出来,对缺枪少弹的八路来说也绝对是好枪。

再差不比单撅好用多了?

可这二位。

如果在国外或是光头那边,本应该享不尽荣华富贵的人。

如今却为了咱们的战士,拼命寻找着枪械性能和成本的平衡点。

别看冲锋枪小小一支,似乎简陋无比。

实际上里面一个个的细节,无不透露着设计者对战士的关心。

最关键的。

这款枪里面的所有零件确实都是现在能生产的,甚至说在工厂很常见的材料造出来的。

结构简单,材料简单,但性能却不差。

要知道,想把复杂的问题搞出答案本身就已经很难了。

而能用极其简单的答案完美应对复杂的题目,那只能说明解题人的水平是完全碾压这道问题的。

我八路军,何其幸也!

老陈啊!老陈!

我懂你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