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本文首发晋江(1 / 2)

[足球]大聪明 NINA耶 19364 字 1个月前

莫斯科当地时间晚上五点,世界各地,无论是太阳正照耀大地,还是凌晨的星光正闪烁,无数解说用着各自的语言,冲着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喊出了充满感情的开场白: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来到2018俄罗斯世界杯总决赛!!!”

这是真正的举世瞩目。

今夜莫斯科天气晴,夏日晚风清爽。上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虽然小组赛就回家了,但他们的队长菲利普·拉姆依然非常体面地身着西装,作为捧杯人,提着特制的LV手提箱,护送金杯率先走出了球员通道。

他把它放到了正对着球员通道、也正对着全场观众的展览台正中。

在全场骤然变响的口哨和欢呼声中,他微笑着不紧不慢地一层层打开箱子,解开整整四道锁,直到剩下最后一道打开式的黑色丝绒硬板。

散发着璀璨金光的奖杯,像个绝代佳人似的,在上一个捧起它的人掌心下,慢慢地在被拉开的遮挡后现出真容。它安静地立在昂贵的箱子和奢华的保护垫中间,在聚光灯下,宛如太阳般,自动散发着几l乎能灼穿整座球场的金光。

喧闹的声响在这一刻甚至停了一会儿。卢日尼基体育场一共能坐下84745个球迷,这个数字已经涵盖了贵宾包厢里的政/要。除了他们,还有站立在广告牌后的摄影师、媒体人、双方球员、教练团队、主裁团队和安保后勤等工作人员,可即使全加起来,一共也只有八万五千人左右,可以亲眼看到金杯真容。

四年一度的亮相,没有多少人能豪掷一万美金来求一张门票,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地区,甚至是十几l家人里才有一台大点的电视可看,此时他们也一样充满渴望地蹲在电视机前,看着镜头不断推进,悬停在了大力神杯的正前方。

虽然只有38厘米,但它看起来顶天立地,仿佛是传说中的圣杯,仿佛代表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璀璨的梦想。

现场,很多岁数大的球迷已经开始流泪了——他们也许用尽了一生,才走到了金杯附近,买到了一张世界杯决赛的票,能隔着偌大的球场,远远看它一眼。

俄罗斯人的心情当然是复杂的,他们是多么骄傲这座奖杯被摆放在这儿,就像终于实现了黄金时代的旧梦,可一切早已改变。老人们常常会忘记这里叫做卢日尼基体育场,而是还觉得它的名字是“中/央/列/宁体育场”。

这里举办过曾经最盛大的奥运会。从那个时代开始,它似乎就在为世界杯做准备,可当金杯终于降临,事实却早已如浮云。

就连球场也不再是昔日的样子。

法国队球迷充满了激动之情,勾肩搭背地站在一起,晃动着等待唱响马赛曲。他们的脑海中满是06年齐达内头顶马特拉奇错过的遗憾。从那之后,已经过去12年了,昔日的功勋德尚此时已成国家队主帅,而新的球员们又冉冉升起。

他们一直是强国,强队,强敌。

他们横扫了整个世界杯,势不可挡,无所畏惧

球迷们等待着见证自己的王者之师,为国徽添上第三颗星星。

克罗地亚的球迷们依然觉得一切像梦一样。即使已经站在了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在内心深处不敢想象自己的国家队能够捧起那座奖杯。但即使不敢想象,他们还是站在了这里。

在这个世界体育赛事至高的殿堂上,能挥舞起无数红白格子旗,能一起动情地唱起国歌,让世界看到这个战火中走出的小国,瓦砾里重建的队伍,就足够让他们幸福了。国虽小,民虽少,可他们却能站到这里,让所有人记住克罗地亚这个名字,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会陪伴着队伍,战斗到最后一刻。

比起球迷们,球员们是幸运的,从球员通道中鱼贯而出时,他们不仅可以近距离看见大力神杯,触手可及,如果胜利了,他们在赛后还可以真的把它捧起。

但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即使离得再近,也终究有一半的人,是只能这样看着。

触手可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咫尺天涯。

能够走到球场里来的球迷有好多万,能穿着球衣从金杯旁走过的球员却从世界杯开始到现在,也数得过来。

如果输球的话,他们不过是捧着花盛装出席,却只能错过,做旁人颁奖典礼的嘉宾。

看到奖杯的那一刻,两边队里除了上场前还在忙着最后含一块糖、和吉鲁打招呼的沙德,以及满脸好奇地勾着脑袋看他、大大方方地和摄像头龟里龟气咧嘴一笑的姆巴佩,所有人几l乎都像被金杯勾走了魂魄。

今日双方首发阵型都是4-2-3-1,和半决赛时并无变动,也没有遭遇伤病,全员主力尽出。

这仿佛就是无数实战淬炼出的、本届世界杯的最优解。

胜利的队伍不用改变,所以高度相似的两队相遇了。

法国队门将兼队长由雨果·洛里担任,后卫由左到右分别是卢卡斯·埃尔南德斯、乌姆蒂蒂、瓦拉内和帕瓦尔。两名后腰,博格巴更偏中前卫,坎特则是拖后做组织核心。姆巴佩和马图伊迪出任左右边锋,格里兹曼为前腰,吉鲁担任中锋。

克罗地亚也没有变动阵容。沙德首发中锋,佩里西奇和雷比奇出任左右边锋,莫德里奇站前腰位。拉基蒂奇和布罗佐维奇平行中场。后卫从左到右分别是斯特里尼奇、维达、洛夫伦与福萨里科,苏巴西奇负责把守最后一关。

替补席上,曼朱基奇、乔尔卢卡和科瓦西奇三个最常上场的替补球员,将会坐在边缘位置,方便随时弹出去热身。

单看阵容的话,法国队在任何位置上都占优。年轻的姆巴佩把佩里西奇衬得黯淡无光,而克罗地亚一直以来最为稳定的中场也遇到了对手,博格巴、坎特和格里兹曼的组合绝对是更年轻也更优越的,后防线就更不用说。

就连在锋线位置上,沙德能比吉鲁好多少也难说——没有球员是不吃体系,不吃队友状态和能力的,中锋尤其是。吉鲁不需要比沙德强到哪里去,不需要和他比拼青春年少,他只要能在这支队伍中

百分百地发挥作用就够了。

论起传统中锋的稳定功能和支点作用,他经验丰富,发挥得恐怕比沙德还要好。

不能进球一点关系都没有,法国队的进攻支点多的是,不管是姆巴佩还是格里兹曼,突进能力都比对手更强,吉鲁就是最合适的那一个,真让名气更响的本泽马来,反而不如他合适。

克罗地亚队压力很大,但是他们并不是中立观众想象中那样弱势的形象,俄罗斯本地球迷在现场的支持更是有点压制住了法国队的声势,他们全场一起高声合唱马赛曲时的声量仿佛都不够足——这也是正常的,俄罗斯人分走了所有四等票,这是很大的一个数字,少了这么多,他们再和克罗地亚人抢剩下来的座位,总是不如对面能疯狂砸钱的。

问一万个法国人,一万零一个会笃信他们还会再进世界杯。问一万个克罗地亚人,却都会担心这就是自己人生中唯一的机会了。

克罗地亚的国歌伴随着激昂的鼓点,以抒情的高音结束。双方国歌唱罢后,各自的加油口号与t便响了起来,但更响亮、更具压倒性的还是环绕全场、重新继续响起的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直播镜头和场边大屏幕的镜头都给到了沙德,用来解释这歌声为何而来,为谁而唱。沙德在晚风中转着圈冲着场边的球迷们举手鼓掌表达感谢,几l乎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回到了三年前俄罗斯杯的决赛夜。

他当时也在呆呆地小海豹鼓掌,尽管那场比赛输掉了,可球迷们还是为他唱了喀秋莎。

进了两个球的天才球员自然值得歌声,但沙德当时不懂,他根本没想过球迷们是在为他唱歌。后来经提醒才迟钝地意识到这一点,可那赛季结束他就转去切尔西了。

不需要听得懂歌词,喀秋莎的旋律就像具有魔力一般,把庄严的风雪和肃穆的压迫感瞬间刮进了整个球场,让好几l个法国球员在沉沉地呼气——这种状况外的声音当然也算一种压力源,让他们感觉像是在踢客场似的,很难不感到难受。

特写镜头里沙德的黑发被风吹起,绿瞳仁清澈如玉,点点光芒。他成熟漂亮了很多,可没有什么能改变记忆,没什么能夺走初见的画面,在主场球迷看来,他分明还是昔日的少年。

这一次不要输!

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和所有人想象中都不一样的是,作为绝对弱势方的克罗地亚抽到了首先开球后,一点小心观察的意思都没有,就果决地采取了主攻姿态。

都说大赛无名局,世界杯决赛这样的场合,球员们往往压力山大,教练们也一样,心态都是先稳住不给机会,见招拆招,宁愿不赢拖进加时拖进点球,就怕输。特别是强队打弱队,就没见过弱队不龟缩的——开场潇洒两脚,八成又进不去,要是被抓着漏洞立刻就原地挨上一顿痛打怎么办?

但克罗地亚不仅果断且义无反顾地策动了进攻,而且确实打出了压

制力。

开赛3分钟,沙德就从左路接佩里西奇传球突入禁区,被法国守将瓦拉内迅速铲走。两分钟后,克罗地亚右后卫福萨里科从右路发动攻势,再次被法国后卫解围。比赛10分钟,莫德里奇长传找沙德,乌姆蒂蒂急速抢点,几l乎成功清除,但沙德跑得实在是快,竟然硬是赶上了。

他在禁区里被放倒了,但裁判内斯托尔·皮塔纳大概是担心比赛太快出现比分,竟然只是吹哨示意暂停,等待沙德起身,却不要说给点球了,连一张黄牌都没发。

克罗地亚球迷气炸了,在看台上挥舞着胳膊咒骂,但这并不能改变主裁判罚的结果。沙德也不是会在地上躺着闹事的球员,已经利索地翻身起来了,甚至还拉了一把还躺在那儿不敢起的乌姆蒂蒂。

他感觉脚踝有点疼,可能是刚刚撞的姿势太差了,脚踝甩到了人家腿骨,就好像把脚直接往门板上砸一样,不痛才怪。不过踩在地面上跳了两下,沙德又感觉痛感麻麻地褪去了,于是不再管。

毕竟这样的侵犯和问题他从俱乐部到国家队,从英超到世界杯,每场比赛都不知道要遭遇多少次。

他身体好,结实抗揍,从来不当一回事。

“没事!”

沙德大喊着冲队友们示意不要再气恼了,毕竟裁判已经开始打量场子准备吹哨。

比赛即刻继续。因为这一倒抢到了节奏,第12分钟,法国才第一次越过克罗地亚队的半场,姆巴佩靠着在边路快跑拉出了一个空位,接到了格里兹曼从中场给他塞的长传,但当他将球停下并准备开始带球时,球已被克罗地亚防守球员维达踢走。

原本沙德摔那一下没被判还算小事,只当是裁判手松,但气氛在第17分钟时发生了改变。布罗佐维奇于己方禁区外踢倒了格里兹曼,这一会儿,裁判偏偏又严格了起来,一丝不让地判罚了一个任意球。

这么近的距离,任意球???

刚刚沙德可是在禁区里被踹倒了,不要说点球角球定位球了,对面乌姆蒂蒂连一张黄牌都不用吃,现在你一下子就要给法国队任意球?

实在不行你给布罗佐维奇一张黄牌还不成吗?

门将内斯托尔·皮塔纳是阿根廷人,还吹罚了开幕式等大战,就是因为他是南美洲人,主裁欧洲球队应该是无偏向才对,决赛选他吹才是一致无异议的。可现在开场才17分钟,他就已经两次争议判罚了,球迷们感觉他要么是有偏向,要么是眼瞎。

是法国队充钱了,还是克罗地亚队没充钱,还是FIFA精挑细选了一个能力不行的家伙?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个判罚对于克罗地亚队来说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他们不仅没法接受这个球,更害怕下面裁判会继续这样的“欺负”,于是一堆人围上来抗议,场边的达利奇也在愤怒地冲第四官员指责。

但谁也不能动摇裁判在场上的地位,现在看台上的克罗地亚总统跳下来都不能。主裁皮塔纳不仅没有收回判罚意见,反而为了表达警告,给布罗佐维奇

多贴了一张黄牌。

如果换成脾气爆的球员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已经头顶主裁不管不顾地下去了。但克罗地亚队的球员还有理智,主要是莫德里奇还有理智,把所有人都拦了回去。

喀秋莎的歌声更响了。

克罗地亚人憎恨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人喜欢俄罗斯,所以他们对俄罗斯的态度会非常复杂。但现在主场球迷是在为了他们的沙德唱歌,又让他们暂时把历史的弯弯绕绕放下了。许多人加入了合唱,也有许多人在继续唱自己的歌。

再怎么不平,比赛还得继续。法国队由格里兹曼主罚。踢比利时队的半决赛里,他们就是靠着差不多时间的一粒罚球,靠着格里兹曼射门、乌姆蒂蒂头球,获得了比赛胜利的。难道这一次会重复剧情吗?

万幸,法国队的后防高点都被防得很死,没得到机会。反而是沙德砸了个头球,成功帮队伍解围了。

苏巴西奇看他跳起来一瞬间吓得脑子都空白了,扑救动作都出了才看到球往前面飞,谢天谢地,谢谢鱼鱼小祖宗今天脑子里不是大海啊大海。

谁懂啊,他是真的怕沙德在解围的时候直接一个惯性往自家球门里甩,幸好没出这种事。

也许是知道自己刚刚的判罚过严,也有可能是主场俄语歌声太响,让他感受到了压力,裁判又很快给克罗地亚队找补了回来,逐渐把握住了判罚的平衡。

第21分钟,沙德前场再次被放倒,克罗地亚也获得了一个任意球。

莫德里奇开出,可惜沙德顶飞了。

他们没有气馁,只是继续压制着。6分钟后,坎特因出脚佩里希奇,也被罚了一张黄牌。

气势此消彼长,乘胜追击!比赛刚再次恢复,他们就继续了刚刚的进攻,再度冲对方禁区内发动进攻。沙德接球难射门,但他已经不是那个自己打不了门就傻傻浪费机会的笨鱼鱼了,而且从半决赛开始,他在禁区内早已不再那么孤单。

佩里希奇神角度插入,沙德出其不意地拿脚后跟给他磕了一个,法国队猝不及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佩里西奇在得球后射球得分!!!

整个世界杯淘汰赛中第一次,克罗地亚没有被先进一球,而是先下一城,1:0领先!!!

法国队反而是自淘汰赛以来第一次在比赛中先丢球,而且还是在尽量收缩、没有全军压上的情况下被先进一球,全队脸都白了。一直冷静站在场边的德尚此时也挥舞着胳膊中气十足地大喊了起来,他镇定的态度让场上的球员们很快恢复了斗志。

第35分钟,法国获得了一个角球。原本这一球并不致命,但在双方争夺头球过程中,刚才获取进球的佩里希奇被控诉存在手球行为。

法国队球迷爆发出了最大的音量来施压,从座位上起立呐喊控诉。

克罗地亚方也感到无法忍受,要是可以的话,球迷们激动得都快能冲进场内拔光草坪。

洛夫伦就在旁边,看得清楚,激动地逼近裁判,都喊破音了,喷了他一脸口水:“先生,

佩里西奇根本反应不过来,先生!你睁开眼看看,这不是他的错,不是他的!”

足球界的人士几l乎全在看这场比赛,很多嘉宾正做客直播间。像英格兰球星里奥?费迪南德也当即就在节目里表达了态度:

“哦,这决不能算个点球,佩里西奇不是故意用手去碰球的,也没有任何打开手的遮挡动作。他当时离得太近,没时间躲开。长了胳膊又不是球员们的错,难道大家要砍了手踢球吗?”

坐在他旁边的阿兰·希勒附和:“本不该有任意球给了任意球,本不该是点球的更不该成了点球。如果这次判罚影响到比赛最终结果的话,将是这届世界杯莫大的耻辱。”

主持人则是和他们唱反调,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个点球。毕竟佩里西奇的确用手阻挡了皮球的运动——没准他就是故意的,只是幅度小到几l乎看不见呢?”

能让属于姿势业内人士的球星和体育主持人“争吵”起来,这个球的争议性可见一斑。主裁皮塔纳额头冒汗,一时间也无法判断,只能举起黄牌不断警告球员们不要有推搡动作。在退了几l步后,他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冲着场边做出了观众们已半个月没见过的手势。

查看VAR!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