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小漏(1 / 2)

熟悉何仁的宝友已经开始猜何仁捡了多大的漏了,任哥却觉得何仁太败家了,三千块钱就买了一个药瓶?

“何仁,说说吧,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何仁回头一看,发现提问的是张诺,“呦呵,你看出来了?”

“傻子都能看出来,你那脸笑得跟菊花似的。”

何仁脸立刻就黑了,什么叫菊花?那叫牡丹花!

任哥一脸懵逼,“难道这还是好东西?听你的意思,何老弟捡漏了?”

何仁摆了摆手,“也不算什么大漏,这叫葫芦器。”

任哥点点头,“确实挺像葫芦的,和速效救心丸的瓶子差不多,只不过没有人家那么圆润,这是古代装速效救心丸的瓶子?还是装金疮药的?我看电影里大侠都随身携带几个这样的瓶子。只不过人家塞的是红布,你这是玉……”

何仁麻了,任哥真不愧是干导游的,这小嘴叭叭的,跟机关枪似的。

“等会儿……任哥,这个叫葫芦器,其实就是葫芦,速效救心丸的葫芦瓶,是瓷的。”

“这玩意是葫芦?”

不仅是任哥不信,宝友们也不相信。

虽说何仁手里的瓶子确实有点像速效救心丸的瓶子,但是距离真正的葫芦也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就不像好吧?

“真是葫芦,只不过工序很复杂。”何仁乐了,“葫芦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在成熟的葫芦上面雕刻,这种比较简单,就不提了。”

“另外一种就是将形态各异的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等长成了之后,再打开验货,这种工艺叫范制葫芦器。”

“非常麻烦,一般是先画一张图样,然后再找有名的工匠用梨木刻出原模,再然后用泥瓦翻样,还要按照时令套在葫芦上。至于能不能成型,就要看天意了。一般来说,百亩的园子,能有一两件成品就算不错了。”

“啊?”

张诺吓了一跳,“一亩地就能产五六百个葫芦,一百亩就是五六万,五六万个葫芦里面才能出一两个?”

何仁点点头,“着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经说过,‘清代官模子葫芦,其身价百倍于当时的官窑瓷器。’只看成本的话,这句话真不算夸张。”

“康熙就特别喜欢葫芦器,当时还专门在瀛台的丰泽园种植,有专人管理。那个时候葫芦器算是发展高峰,造型也特别多,笔筒、花插、杯碗、蝈蝈笼什么的都有,这种瓶子在当时都排不上号。”

有宝友问道,“康熙的值钱,道光的值钱吗?”

何仁摆了摆手,“道光年间的葫芦器就差点意思了,这样的瓶子也是最基础的器型,成功率会高一些,比较难的是六瓣碗、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

“也就值个三十来万吧,小漏而已。”

宝友们自然又在骂何仁装逼,任哥则是吓了一跳,三十来万?都快赶上他一年的收入了,还是小漏?真的假的?

何仁完全不在乎任哥怀疑的眼神,他也懒得解释,爱信不信呗,反正宝友们愿意相信。

何仁上次在海关买回来的手表没剩下几个,趁着人多,他就让张诺给抽了,这下弹幕又都在夸何仁是好兄弟了……

任哥就不一样了,他想再试试何仁,看看他是不是真那么厉害。但是接下来又走了好几十米,何仁却没有再出手,甚至有的地摊他只看了一眼,就直接走了过去,根本没有仔细看看的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