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奇葩规则(1 / 2)

所谓转心瓶,又叫旋转瓶或者套环瓶,是乾隆时期的一种瓶式,简单说就是一个大瓶子里面套一个能转动的小瓶子。

内瓶瓶身像圆筒一样,瓶口较高,瓶底有一个内凹槽,瓶身上面是手工绘画,内容大多是四季风景、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

外瓶与其说是瓶子,其实更像是缶,或者灯笼,瓶口比较宽,没有瓶颈,将内瓶放进去之后,正好可以套合,然后放在底座上。

底座上还有一个立轴,可以嵌入内瓶的凹槽,这样就固定好了,不容易脱落。

外瓶的瓶身通常是镂空的,内瓶一转,上面的图案就像走马灯似的,可供人在外欣赏。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则很难。

因为外瓶、内瓶和底座需要分别烧制,再组合到一起烧制,然后还要粘在一起,只要有一个流程出现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古代又没有仪器可以精准测量,全靠模具显然不太靠谱,所以每烧制一只转心瓶,都会耗费大量材料。

真不开玩笑,当年主持烧制转心瓶的是唐英,他烧制了几件以后也觉得耗费太多,还给乾隆写了一封奏折,“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再行成对烧造。”

大概意思就是类似转心瓶的宝贝耗费太多,唐英都不敢继续烧造了。

乾隆的回复是,“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嗣后按节进十数件。”

看见了吧?连乾隆这样花钱大手大脚的皇帝,看过清单之后也觉得太贵,遂批复少烧一点……

价格自然是不便宜,2011年一件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曾经拍出了5.5亿的天价。

前两年,还有一只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在拍卖会上成交,价格是2.65亿。

当然,便宜一点的也有,但大多都是乾隆以后,或者民国时期的,几百万到几十万不等。

所以何仁才会如此惊讶,一上来就搞乾隆时期的转心瓶,是不是太过了点?

就算开场要镇住大家,搞点效果,也不用这样吧?开场都上转心瓶了,压轴的时候上什么?

主持人伸手转动了一下转心瓶,很多人都认了出来,包括徐青杰,“老何,这该不会是转心瓶吧?”

何仁微微点头,徐青杰惊了,“是真品还是赝品?”

何仁耸了耸肩,中级鉴宝眼看这种级别的宝贝几乎等于没用,他又不是神仙,得离近点再说……

徐青杰也觉得自己的问题有点缺心眼,拉着何仁上前观察。

何仁走近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这只转心瓶是景泰蓝,内部是“有凤来仪”,跟唐英主持烧造,送给乾隆生母贺寿的那只几乎一模一样。

问题就出在这里,唐英那只在故宫里呢,这只又是怎么回事?从哪来的?难道故宫里的那只被盗了?

同样看出问题的不止何仁一个,有一个戴着盖亚奥特曼面具的人问道,“这只转心瓶和故宫里的差不多,你能保证是真的吗?”

主持人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黄牌,“这位朋友,规则里写得清清楚楚,不问真假,全凭眼力,你可是犯规了,警告一次。如果再犯,我将取消你的竞拍资格。”

盖亚急了,“你特么知道我是谁吗?”

主持人微微摇头,指着自己的面具反问道,“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盖亚愣了,“我特么管你是谁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