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这是现实问题(2 / 2)

上医至明 陈家三郎 266 字 6个月前

“这些本事可不是靠观摩就能学会的。”

余至明吩咐周沫,“替我回复孙琪医生,谢谢她的邀请,就说我工作忙碌,没空。”

周沫嗯了一声,又补充道:“这位孙琪医生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去精诚医院了。”

余至明哦了一声,说:“如此一来,更要少和她接触了。”

这时,余至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是心外专家熊竟的来电。

余至明接通电话,还没等开口,熊竟急切的声音就从手机中蹿了出来。

“余医生,你还在医院吗?我这里有一件事,需要你的帮助!”

“周沫,掉头回医院!”

余至明先吩咐了周沫一句,才对着手机道:“熊医生,什么事情?你说!”

熊竟医生在通话里快速回道:“余医生,是这样的,医院有两名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竟然同时配型合适了一颗心脏。”

“那颗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大概还有一个小时就能送到医院。”

“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两人配型都合适,这颗心脏该给谁?”

就全世界来说,器官移植是患者数量远多于器官供体。

就我国来说,约百分之九十的末期心脏病患者在等待心脏供体的过程中死亡。

如果心脏供体出现了,该分配给谁,有着严格的分配原则。

一是配型,谁合适给谁。

二要看地域,说地域其实是看的是器官运送时间。

我国幅员辽阔,即使航空业发达,仍需较长时间转运器官。

心脏是所有移植中,对器官保存时间要求最严格的。肝肾可以保存24小时,心脏的保存上限约是8小时,最好控制在6小时内。

这6小时还涵盖了手术取出供体、转运、移植准备、完成植入,时间非常紧张。

三是看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

四是看年龄。

如果上述移植器官的分配原则还不能决定归属,就要看医生的评估了。

余至明皱着眉头道:“熊医生,那心脏分配给谁,你无法决定?”

熊竟在通话里长叹道:“这两人都是终末期心衰,病情都差不多。”

“至于年龄,一个四十七岁,一个四十九岁,也拉不开多大的差距。”

停顿一下,熊竟又道:“就在我头疼到底分配给谁之时,我突然想到了一点。”

“这两人谁能得到心脏,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那颗心脏跟谁更加的契合一些。”

“谁更契合,谁获得心脏之后,谁就能活的更好一些,更久一些。”

“而唯有余医生你,能真正的感受到那颗心脏更加的适合谁。”

余至明眉头蹙起,直言不讳的说:“熊医生,我怎么感觉你这是在推卸自己责任啊?”

“这可是在生和死之中做选择,没有选中的那一人,就我国心脏移植的现状来说,大概率就是等死了。”

熊医生在通话里解释说:“余医生,我不是在推卸责任,是在用一个公平公正又合理的医学评估之法,确定最合适的移植对象。”

虽然这家伙说的冠冕堂皇,但余至明能敏锐的听出,他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心虚。

熊竟的声音接着从手机中传出,“余医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难道我们不该选择最合适移植的那一位患者吗?”

“还有,余医生,你难道不想验证一下自己对心脏的感知能力,确定谁更合适一些?”

“这可是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的绝佳机会。或许,一辈子也就这一次机会了。”

这时,周沫的声音传来,“余医生,要不要拐回医院?”

余至明这才注意到,车子已停靠路边。

不得不说,熊竟的一番话,确实让余至明心动了。

如他所说,这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感知心脏谁更契合的机会。

只是……

对余至明来说,这是一个简单选择题。

但是,对那两个家庭来说,却是生与死的重大变故……

余至明忽然想到一点,说:“熊医生,既然两人都配型合适,那心脏的契合度就不会有太大区别,影响他们移植后寿命的,还在于他们后续的调养。”

“鉴于后续的心脏养护费用不菲……”

余至明想到了早年全家人节衣缩食供他看病养身体的情况,接着说:“所以,这种情况下,这就不是医学评估问题了,而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经济问题。”

“熊医生,我的个人建议是,两家人谁更富有,就让谁获得心脏……”

求月票、推荐票等支持!!!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