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世家的变化 时代的选择(2 / 2)

儒家对于孝道给出了明确的要求:“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即便是皇室并不以儒家治天下,但是儒家中很多东西也都被朝廷认同。那些世家大族、勋贵、豪强一方面以官面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的优势来掌控家族,另一方面用礼教来对家族其他人进行约束。

这样的做法虽然没有真实历史上,那些世家强势,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至于说那些家族分支为什么不离开,直接搬走?很简单,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享受到普通百姓没有的好处以及家族的福利。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收税。即便是朝廷严格打压各地官吏违法、欺压良善,但是依旧杜绝不了那些胥吏依靠手中那收税的权利去为难普通百姓。

就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手段,先收别人的税。朝廷收税绝大多数是收取实物,那些胥吏即便不敢多收税,但是他可以先收取其他人的税,将你留在最后。

看上去这一招似乎没什么,但实际上对于普通百姓可以说是能折腾的疲于奔命。真实历史中,即便是到了近代,收粮税的时候,粮站都是没日没夜的排队,一个生产大队在粮站排个几天几夜都是平常。

这要是被人针对,普通百姓如何受得了?若是在这期间,下一场雨,那粮食可就要重新拉回去重新晒干。

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并不知道,这样小小的,几乎微不可见的一个权利,就能让普通百姓疲于奔命。还有,若是去衙门办事,没有那些胥吏指点,一件小事能够让伱来回跑十几次都办不了。

孩子长大,需要一片宅基地。若是普通百姓,那些基层官员即便是照章办事,依旧能够给你造成无数麻烦,几年都不一定能盖房。

但若你是那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即便是一条旁支,你也能够借助家族的力量,帮你打个招呼,然后轻易完成这些。

百姓们不傻,他们知道怎么选择。

这些胥吏违法了吗?并没有,甚至他们同样是‘照章办事’。《大乾律》中并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规定,你就算是告官,都没有人会去理睬。是不是觉得很可笑?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即便是皇室一直打压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但是这些家族依旧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长出来。

在那些官员来看,这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了,小的不值一提。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普通百姓为了应对这些,也纷纷开始抱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村庄,而他们所追求的很简单,就是公平。即便是大乾皇室,现在也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些,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时代的选择。

除非诸夏文明继续发展下去,这些问题才会一点点解决。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