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帝国余晖 洛莽(2 / 2)

这一次的变法和以前的变法不一样,儒家想要实现大同社会,就需要从上到下,所有的官员都拥有极高的道德标准。

同时这也将官员的人数提升了十倍,以前大乾的官员一个郡拥有官身的,大约不到百人,像是下面的书吏、吏员都不是朝廷的官,而是各地县令的属官。

一个县城中,真正的官员可能不过十人。

朝廷当初这么做是因为能够做官的人少,另一个原因就是太贵了。朝廷根本负担不起。

儒家想要实现的大同社会,也只有一些小国寡民可以尝试一二。

像是大乾这种人口亿万的大国,想要做到就太难了。

洛莽按照之前四个郡县获得的经验开始推行政令,这些政令很快就传达下去。但是等到大乾却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变好。

大乾虽然强盛,可是从那里寻找大批清廉又有能力,能够大公无私,道德标准高的官吏。

真实历史当中,这样的官员倒是出了几个,诸葛亮算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将一生心血都付出了,诸葛亮的弟子姜维也算一个。

为了一个兴复汉室的目标,姜维同样如此。接下来于谦算一个,海瑞也算一个,而除了这些或许还有几人。但是这是真实历史中数千年才出的这么几个人杰啊。

大乾如何能够找出这么多人才?

大乾朝廷变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朝中上下都认为这一次变法能够成功,毕竟他们已经成功了两次。

所有人都对眼前的变法感到高兴,觉得只要将政令下达,变法就能完成了。

诏令下发之后,变法在全国推行,各地官员都纷纷上报变法情况,因为有大量变法派官员支持,刚开始的变法政策推行的还算顺利,释放奴婢的法令第一次在全国真正的推行开来。

紧接着清丈田亩,这一条虽然有不少波折,但是有大乾军队镇压,有诸多官员亲自出手,那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也不得不接受。

即便是有一些人有小动作,但是也很快被镇压。

但是接下来的平抑物价,命令商人不得谋取暴利,商品物价必须按照朝廷标注进行售卖,强迫商人、豪强、勋贵、官宦世家向百姓让利,同时征收山泽税,对勋贵、豪强、官宦世家加征税赋。

建立更低廉的贷款制度,贫民百姓向朝廷借贷,短期不再收取利息。

所有的政策按照洛莽的要求开始推行,但是这些改革涉及到了太多的利益,天下豪强、勋贵、官宦世家也陷入沉寂。

整个大乾看上去似乎都很平静,如同一潭幽深的湖水,可是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早就已经暗流涌动。

只不过是因为朝廷大军在,不敢妄动罢了,但是怒火并没有消散,消失,而是在不断的积累,等到所有的怒火积累到了极限,等到出现一次天灾人祸。

这所有的一切怒火都会彻底爆发。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