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番外五 现代番(不喜欢可以不买)……(2 / 2)

招魂 山栀子 5975 字 5个月前

讲解员的声音透过话筒落来,倪素被挤在人堆里,前面的脑袋一个接一个地将她挡得严严实实。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啊?”

倪素忍不住感叹。

倪青岚将倪素护着跟随人潮往前走,路过许多打着灯光的展柜,里面的文物历经沧桑,沉淀出独属于它们的美。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说过,在齐朝,有这样一对倪家兄妹,兄倪青岚,妹倪素,这位倪家哥哥呢,在当时男女大防大如天的世道之下,敢于为女人治隐疾,却为世俗所不容,他父亲逼迫他弃医从文,他的这个小妹妹就走上了延续他这个志向的道路,很可惜的是,倪青岚在赴京科考的时候被权贵害死,这个妹妹,就为了哥哥千里上京,伸冤,敲登闻鼓,讨公道……”

讲解员的声音徐徐落在每个人的耳畔,倪素和倪青岚都在沉默地听着这个熟悉的故事。

中医学的医学史上,有在女科的那一页上,简短地提到过“倪氏兄妹”,那么凑巧的,与他们同名同姓。

又是那么凑巧的,倪素与哥哥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也像是当年的那对兄妹一样,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他们今日,就是为倪氏兄妹而来的。

“齐朝史上有简短提过一个冬试案,这个冬试案的导火索,就是倪家兄长的死……这个故事之所以能这么具体,是因为齐朝倪氏兄妹的《女科杂论》流传甚广,传言这个故事是倪家妹妹倪素亲自记录在《女科杂论》上的,原本这个无从查证,因为现在流传的大多都是抄本。”

“但是去年六月,在我们雀县南向岭墓群里出土的齐朝倪氏兄妹的《女科杂论》被史学专家证实,这就是《女科杂论》的原本,它后面简短的记叙,也证实了倪氏兄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伴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倪素看向透明的展柜里珍贵的原本,她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情绪,她实在说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

大约是一种明明相隔千百年,却仍觉似曾相识的荒诞感。

人群往前,倪素在恍惚中也随之往前,她看见那本《女科杂论》旁,还有一本《太平兵略》。

心中蓦地一动。

“令人费解的是,我们在发现《女科杂论》的原本的同时,还发现了齐朝玉节将军徐鹤雪所著的《太平兵略》。”

“徐鹤雪,字子凌,年十九封玉节大将军,却因奸臣与昏聩的帝王而葬送了年轻的生命,他一生所留下的诗文极少,至今也仅有齐朝那位先是翰林学士,后官拜参知政事的贺童所整理的那部分,而《太平兵略》是我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它一直作为玉节将军徐鹤雪的名作传世,但我们如今却无法得知《太平兵略》成书的具体时间……”

“史学专家们证实与《女科杂论》一起出土的这部《太平兵略》就是玉节将军的原本,但他们也不知道,一部开女科医书先河的女科原本,与一部致太平的兵书原本究竟为何会一起出现……《太平兵略》对于齐朝用兵起了极大的作用,对于后世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我们再往这边看……”

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三部书,一本是女科医书,一本是兵书,还有一本呢?倪素想起自己在网页上看过的图片,她顺着人潮往前挤了几步,明亮的灯光打在书籍上,那是跨越千百年,沉淀在历史中,直到今日才得见天光的古物。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

“根据字迹来判断,这本《阿喜食单》应该也是玉节将军所著,可见我们这位将军不但在兵法上有极高的天赋,在吃这件事上,也有自己的研究,但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扉页上的一首词。”

博物馆宽大的屏幕上适时显现出那本食单的扉页,放大的字幕,一行一行地显现。

倪素抬起头。

那是一首《少年游》。

是那个将军短暂的一生,是他的过往,也是他的遗憾。

“若少年时,金风玉露,执手剪红蜡。”

适时,解说员念出最后这一句,“由此可见,这位玉节将军生前一定有一个很喜欢的人,只是可惜,他的喜欢,终成遗憾……”

也许是屏幕的光有些刺眼,又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倪素忍不住眼眶微湿,她没有办法形容自己心里这份奇怪的触动。

手机在手中震动,倪素回过神,在嘈杂的人群里接起电话,“爸爸……”

“你哥呢?我打他电话,这小子死活不接!”

倪父在电话那端的声音带着些怒意,“林家那个女儿多好的一个姑娘,我让他见见怎么了?你不是找他去了?你们俩干嘛呢?他……”

“我让我哥听您说啊!”

倪素最怕他这样念叨,举着手机往后面一转,“哥……”

博物馆里的灯光如簇,倪素的声音在她的手机将将触碰到一个人的脸颊时戛然而止,她身后根本没有倪青岚。

年轻的男人白衣黑裤,一张面容骨相秀整,双眼剔透如露。

因为身高的关系,她的手机只抵在他耳垂下方,周遭的人很多,他却清晰地听见手机里传来那道又急又怒的声音:“倪阿喜!你到底有没有在听?”

“谁也不知道,《阿喜食单》究竟因何得名,我们也许可以有一种浪漫的解读,也许是因为那首《少年游》里的她——唤做阿喜……”

屏幕里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纪录片的声音。

透明的展柜前,两人四目相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