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项目提前(2 / 2)

高胜东很想说点什么,但嗓子里像是塞了一团布,喉咙止不住的滚动。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六f九

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李定安哭笑不得,“别婆婆妈妈了,去忙吧,盯紧点……”

当然是顿顿冷饭。

那就是妥妥的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

李定安顿住。

纯牛肉馅的包子,皮薄肉多,咬一口直流油。

“李老……”

“研究方向太少,怎么提高项目评定级别?”

学生们在项目组的后勤打个转,都能在履历中多上光采的一笔,那教研组的负责人呢?

曾担任京大文博学院某某教研组组长,参与某某遗址项目发掘,并组织研究某某课题……

“我还能反悔?”

吃的不少,但前后也就十来分钟,进了考古舱,离八点还差一刻。

七个人不住点头。

李定安起身,“你是领导,剩下的你定,我进去看看!”

马献明接过来瞅了瞅:“中国风水文化……他不去科创局了?”

稍想了想,他点点头:“先吃饭!”

如果凭高胜东自己,需要多长时间?

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前舱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林林总总上百号,马献明正在给各组分派任务。

“废话,我们倒是想让别人负责,但也得有人懂才行!”何安邦把纸接了过来,“先说好,报上去可就改不了了?”

“就按这个报。”

研究方向真就不是一般的多,覆盖内容也不是一般的广。

“没什么……他是负责人,他说了算!”

“那就先这样报……但还有问题……”他抬起头,“如果批下来,这最后一项谁负责?”

申报的时候也会这样写,等于研究方向设计与具体研究,都是由李定安负责。

说残酷点:如果不是李定安指定,再过十年,都轮不到高胜东。

李定安点点头:“应该能吧。”

“哪有当你助理的收入高?”

“嗯,出书?”

“高师兄,白师姐!”李定安又朝后面挥挥手,“各位师兄师姐好!”

“你这是因果倒置……应该这样想:正因为他们没去研究组,李定安才将项目时间提前……”

烧麦也很不错,李定安连吃了两笼,又喝了两碗汤。

“他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基本都覆盖在各组的研究内容当中,拿过来就能用,不需要专门组织人研究……他抽空归纳总结一下,再定一下大致框架和具体方向就可以……”

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必然是“蒙古瓷项目”时期的好几倍,时间跨度至少也要好几年。所以马献明以为,要等科创局的项目告一段落,李定安才有可能着手计划……

所以不得不说,马献明考虑的很周到。

转过身,舒静好正站在不远处。

一位博四的师姐,应该是助教,刚张开嘴,就被李定安打断:“李师弟,叫名字也行!”

何止是几篇?

全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体系,十几二十篇只是起步。

吕本之突然明白,老何刚才为什么那么高兴:《考古中国》基本是稳了,区别只在于哪一年评定。

所以再见到李定安,心境又有了不同,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

白如带队进舱,高胜东又特意留了一下。

狐疑着,吕本之看向何安邦。

何安邦和吕本之在内舱,好像在研究一份文件。

恍然间,他又努力回忆: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是在沪上拍卖会,第一次见李定安,给他发了一套研一的学习纪要资料,还是他来报导,自己帮他办饭卡、办学生证、借书证的时候?

只是微不足道的两件事,仅仅过了一年,但好像过了半辈子那么久?

一家人搬出了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自己晋升了副教授,又成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仍旧只是一年,自己达成了两个半辈子都不敢奢望的成就……

舒静好看着他:“让你自己来,你一个月能不能吃上一顿热饭?”

“嗯,等你……今天有羊肉烧麦和牛肉包,我让师傅给你留了两笼……喝什么,稀饭,胡辣汤!”

这可不是辛苦“一点”的问题:全新的研究方向,想找点儿依据都不可能,必须从头开始构建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难度很大,但也并非没可能:别看只是一座小破城,但对唐末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都城营造与建筑艺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以及地埋地质在历史各时期的演化和变迁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老何正呲着笑。

对唐代灭亡时间的再研究。

更不要辜负李定安好不容易为你们争取来的机会……

她往餐厅里支了支下巴,“听说阎厅长还是副处长的时候,殷秘书就跟着他?”

反正是馆长说的:李定安,你先得敢想,敢干,再考虑怎么干好……看,我够敢想了吧?

这么肯定?

两人到餐厅旁边,高胜东掏出烟盒,又挡着风,替李定安点了烟。

“等当不了再说。”舒静好笑了笑,“方志杰不也没去吗?”

说夸张点儿:李定安就是这个方向的开山鼻祖,等论文发表,成体系的论著出版,各大高校文博古建类的专业肯定会引用一部分,增添到教科书当中。

既便是第二、第三作者,也足以自傲。

再以李定安秉性,肯定会让他们以第一作者发表一部分论文,这不比进课题组,给姚川、卫自立打下手强上百倍?(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