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遥远的距离【求订阅】(2 / 2)

“嗯嗯,你回去早点休息吧,晚安。”

“伱也是,晚安。”

“叮”的一声,电梯关上门。

刘艺菲站在电梯前没有动,看着显示牌上的数字由“3”到“4”。

她第一次意识到,华夏与美国之间好像是一段很远的距离。

神仙姐姐这句话啥意思?

电梯中的孙羿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

从电梯走到房门,孙羿用他大脑仅剩的工作能力,想了一道也没想明白。

不会是?

孙羿有点佩服自己脑补的能力,在房门前自嘲的一笑。

想什么美事呢。

应该就是随口的一说罢了……

今天过得很充实,但是也累,再加上孙羿晚上没少挨灌,思维已经有点接不上流了,简单冲了个澡,人往酒店的大床上一倒,直接睡觉了。

第二天,剧组全体撤退回京,《那些年》的拍摄是告一段落了,但是孙羿还得忙,这次后期他要全程参与的。

刘小丽是带着女儿开着经纪公司的专车走的,只是早餐时跟剧组的人简单的告了个别。

刘艺菲坐着车里一路上的兴致都不怎么高,有些闷闷不乐的,没怎么说话,跟她往日里叽叽喳喳的样子实在是天壤之别。

身为妈妈的刘小丽当然留意到了女儿的异样。

在后视镜中瞄了几眼,因为在开车,也没有说什么,不过女儿的状态暗暗记在了心中。

回京后,直接开始做后期,薛小璐,俞菲鸿,孙羿三人一起,一般都是孙羿提议,薛小璐补充,俞姐姐打酱油跟着学。

具体的剪辑思路,是孙羿提出的,要注意几个点。

第一是群像。

青春片散文式的结构、冲突缓和的叙事节奏、感伤浪漫的情节设置使角色人物天然的具有群像色彩。

青春往往离不开几个元素,公敌、异性、懵懂、遗憾等等。

但是影片不能依赖一个人来完成所有的元素,青春片不能像《阿甘正传》一样用一个人的命运来阐释主题,所以它必须依赖于青春群像。

对于片子的配角,孙羿的意思是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留其完整的故事线,给角色本身一个具有价值的“身份概念”,因为每一个群像配角,可能都是代表着一群能够代入人物的观众。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情节交汇点。

成功的青春成长类型影片中,主角所经历的与他们本身的身份,是和电影的整个情怀上融为一体的,很多关键的情节,都是在抒情、叙事、塑造人物三者的交汇点。

男女主一个差生一个好好学生,从最开始的互相看不上眼,到第一次接触,孙羿伸出援手把自己的课本借给刘艺菲饰演的沈佳宜解围的剧情,这是两人关系转好的一个结点。

此处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这段剧情要着重笔墨,还有类似的几个关键剧情点。要围绕着这几处关键结点来剪辑。

第三就是全片的镜头风格。

在拍摄的时候,孙羿很早的就提出了,除了女主刘艺菲的一些特写镜头,其他部分,不去炫技,注重画面色彩,结构,拍摄手法尽量常规,摒弃一切无意义的长镜头。

利用镜头拼接,4~10秒就切换一次镜头,包括男女主假期约会的片段,两个人玩闹、吃零食的镜头交错切换,利用蒙太奇的手法让影片明快流畅,加强情绪渲染力。

这几点有的是孙羿自己结合拍摄想到的,有的是在现场,田老头专门提点他的,他都记在心中了。

薛小璐没说啥,只是点头暗暗赞许。

对于孙羿的水平,她再了解不过了,从《送你一朵小红花》到这次的《那些年》,无论是表演还是导演,她是看着孙羿一步步的成长起来的。

而俞姐姐的表情就是震惊无比了,她没想到孙羿对这部片子理解的这么深,而且说的头头是道的,关键细想一下还很有道理。

俞菲鸿再一次正视了自己这个小师弟,她现在不得不承认。

有些人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

第一次上架,求一下订阅。

求推荐!

感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