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章等级制度(1 / 2)

到商代后期时,礼制渐被破坏,常出现越礼的事。

东周时,诸侯国继起礼制渐混乱,各国有了自己的礼制特点和墓葬习俗,与中原渐分开来。

商时开始流行殉人,贵族多殉人,等级越高的贵族殉人越多。

如妇好墓,甚至达到一个顶峰。

商代很多窑厂,青铜冶炼场都发现内葬有人,可理解为奠基祭祀的牺牲。

到周时,殉人渐少,应是文明的进步。

贵族随葬还多有车马坑,一般平民没有,贵族还葬乐器,平民也没有。

东周时,诸侯国继起礼制渐混乱,各国有了自己的礼制特点和墓葬习俗,与中原渐分开来。

陈文哲之所以想要寻找商代之前的墓坑,也不是胡乱猜测。

主要是史前阶段的墓葬,比如氏族时期,是使用的公共墓地。

进入商周时期,才发展为“族坟墓”,由王室成员的公墓和万民的邦墓组成。

很显然,照片之中出现了商周时期的“族坟墓”。

所以,对于其他的一些小型邦墓,他特别注意。

陈文哲就是想要看看,里面会不会出现一些夏朝,或者是之前的公共墓地。

而要分辨这些墓坑到底是什么时期的,其实并不难。

比如南河安阳武官村,至西北岗一带的殷代王陵区,和西山曲沃的周代晋侯墓地,是公墓的典型代表。

而各地的邦墓中,既有民的也有官的。

不同阶级分属和等级关系,才是其实质和核心。

阶级不同,墓坑的样式,陪葬的规格、数量,甚至是器物都是不同的。

根据这些不同,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一座墓坑,到底是什么时期的,甚至是什么等级的主人。

比如商代王陵,就有着巨大的墓室。

这样做让原来只是为便于运土和下葬的短小墓道,已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

有四条墓道的中字形墓,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

商王墓内的木质椁室,用粗大的木料筑成方形,而其他椁室则呈长方形。

贵族墓内普遍设有腰坑,坑内至少殉一狗,有的还要殉人,这种现象一直到西周还沿用。

在墓室商建造墓祭的椁室也是商代的新制,贵族墓内的随葬品的数目是非常惊人的。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商代是以酒器中的青铜觚、爵的多少,来表示墓主人身份等级的。

西周和春秋墓葬,在商代的基础上之素更加健全。

商代以酒器为青铜礼器的制度,在此时演变为青铜鼎、簋相配的新礼制。

在使用乐器的制度和车马制度上,都有所改变。

利用这些新制度,可以根据实际发现判断死者的身份和级别。

进入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动摇,权力下移。

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越礼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期的墓葬发生了很大变化。

先是西周墓葬不起封土、不栽树木的制度受到挑战。

在春秋晚期,已始见封土大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