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博弈(一)(2 / 2)

……

光有利益不够,光谈理想更是画饼。

刚刚早上含元殿的闹剧还有第二层含义,杨清源在有意识地让百官发泄怨气和怒火。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起初之时,百官自然对于杨清源弑君之事可能都会愤慨,但是随着一次一次的交涉,这种情绪会被淡化。杨清源的目的也就随之达到了。

一个时辰之后,含元殿内的大佬完成了意见的交换,当然真正的廷推还在明日。

——

相比于昨夜的刀兵之声,今夜的神都显得格外的平静。

四月十五,正是皓月当空,一轮圆月高悬于空中。

初夏的风拂过大明宫的檐牙高啄,其中已带着一丝热气。

但是夜间的街道上比往常还是多了不少人,许多府邸上的下仆正在策马狂奔。

在宵禁来临前,京城的各种力量,正在抓紧时间串联。

为推选帝位人选沟通、利益交换、表明政治诉求;

当然亦有人为如何处置杨清源而奔走、呐喊。

这当前局势下的两个核心议题。

越扬一党、都察院一系、新武勋一系现在基本已经站在了吴王朱瞻垕的身后。

而原本曹守正、李宏毅乃至朱瞻坤的嫡系,也在寻求自保的方法。没有在于延益案上参与过深,且自己没有太大过错的,都已经开始选择投靠杨清源一方了。

而另一部分则在想方设法地保魏王朱瞻均登基。

他们和这位十四皇子完全不熟,甚至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这位皇子,但现在他们却要团结在这位皇子的四周。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皇帝不是朱瞻垕就可以,其他是谁都无所谓!

一旦朱瞻垕登基,那杨清源就是帝师,清算他们就成了必然。

于是在杨清源这个外部压力的作用之下,他们团结到了朱瞻理的身周,在朱瞻理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月华如纱,柔和地笼罩着整个神都的夜晚。

大周的帝位空悬一日,在这静谧的夜晚中,正呈现着权力更迭时的乱象!

各种谋算、阴诡乃至暗杀,像蛛网一般交织错乱,在暗夜的神都之中不断地延伸。

杨清源起兵政变,对于神都来说就是一场地震,而现在就是地震之后,不断产生的余震。

然而这些变动,对于杨清源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大明宫以东,此处多是成年皇子、公主的宅邸。

共有子女十四子,其中五人已经夭折。

剩余长大的九人,六子三女。

新君朱瞻坤,楚王朱瞻圭,魏王朱瞻均,吴王朱瞻垕,蜀王朱瞻理,宋王朱瞻埙,长康公主朱琼华,安康公主朱琼蓉、乐康公主朱琼萼。

其中原太子朱瞻坤是太宗文皇帝第一任皇后孟芸华所生,而楚王朱瞻圭和魏王朱瞻均是第二任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所生。

这三人都是嫡子,其余人都是庶出。

在一众皇子之中,吴王朱瞻垕排第十三,魏王朱瞻均排第十四。

蜀王朱瞻理排第四,宋王朱瞻埙排第八,他们和小十三一样都是庶出,但他们的年纪都长于小十三。

其中蜀王朱瞻理在外就藩,剩余的人都有机会。

原本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个皇位会和他们有关系,但是今日之事,难免让他们心中有所野望。

……

吴王府。

吴王朱瞻垕正在书房之中,屋中只有一个小宫女陪着他。

这是陪着他长大的女孩,名唤玉容,在十三的生命之中也有不小的意义。

书房之中,摆着一派白蜡,将书房照得通亮。

毕竟是国丧期间,即便是十三不屑朱瞻坤这个大哥,在礼制上小十三还是没有出格之处。在杨清源的教导之下,小十三不是迂腐君子,但也是有底线的人。

他和杨清源不同,杨清源与朱瞻坤之间本就是水火不容。而朱瞻坤虽然不喜他,但还没有对他下手。

好歹兄弟一场,就当送他最后一程了。

在今日之前,十三从没有想过,皇位会和他有关系。

“殿下,奴婢看您心神不宁的,为您煮了一壶安神茶。”就在十三读书之时,门外一个公鸭嗓的声音响起。

“是小安子。”玉容闻言道。

十三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来得正好!我恰好是渴了!”

小安子打开书房门入内,给十三倒上了一杯茶。

“玉容,你要不要也来一杯!”

十三待人谦和,虽然和婢女、太监有上下级的关系,但不会以此故意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故而吴王府上的太监婢女,在亲近十三的同时,也不会缺少敬畏。

玉容见小安子煮的茶,茶香扑鼻,也是食指大动。

小安子烹茶的技术很高超,今日的茶似乎用得也不一般,茶香格外地吸引人。

“小安子,今晚煮的是什么茶啊!这味道闻着格外的清新。”

小安子笑道,“玉容姐姐的鼻子就是不一般,一下就闻出来的了,这是后厨的人从集市之上买的武夷茶,名为铁罗汉,乃是前唐母树上采摘下来的,只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有,每年的产量极少,自然不是一般的茶叶可比。”

小十三可是皇室第二隐形富豪,他和小九可都是天地钱庄的股东。

虽然他们的钱经常会被太宗文皇帝征用,但相比于其他皇子公主,不要太有钱。

“那我就尝尝这‘铁罗汉’有什么非同寻常的地方。”

就当小十三端起茶杯的时候,一枚树叶附带剑气破窗而入,削断了十三手中的茶盏。

……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