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难以匹敌(2 / 2)

实在是徐福太强大了。

“你飞过吗?!”

杨清源突然问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赵敏有些懵,什么意思。

就在赵敏要询问这是何意的时候?!

杨清源突然抱起了赵敏,身影一幻消失在原地,瞬息之间,已经出现在十丈之外。

“你要能追上我!把这丫头交给你也未尝不……可!”

最后一个“可”字出口的时候,杨清源已经身在百丈之外,连声音都变得模湖了起来。

打不过你,还不能跑吗?!

杨清源最擅长的是剑法吗?是内功吗?!

都不是!

从来到此界开始,杨清源最擅长的永远是速度。

徐福没想到杨清源的轻功身法也如此高明,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是徐福也反应了过来,朝着杨清源的方向飞掠而去。

就在徐福急掠之后,柳、庄二人也立时向南而去。

杨清源在离开之前,用天遁传音,向着两人传声了最后一句话。

“搬救兵!”

……

京城。

礼部尚书府中,钱牧谦和于延益正在对酌。

“前日,龙鳞卫出宫了。我预感有大事发生了!”

龙鳞卫为天子最亲近的部队,也是护卫内宫城的部队,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决计不会出京的。

“是啊!现在的大周看似承平,实则危机四伏。天子若是在此时驾崩……”

钱牧谦一副惊骇的表情,“延益老弟,你这话……”

只能说还好周围没人,万一被外人听见了,这罪名可大可小。

“不过,现在的情况,比之前好多了!这还要多亏了你和清源啊!”

北境一战,李承恩和杨清源打得大乾元气损伤,短时间无力南侵,而杨清源同时又开始了分裂大乾的计划。短时间内,大周北境的守御压力大减。

至于建州的后金,不好意思,晋阳一战,杨清源打崩了后金所有的精锐,现在赵天麟和秦颐岩正在打灭国战呢!

“牧谦兄谬赞了,这都是李都督和清源的功劳!”

钱牧谦却不接受于延益的这番谦辞,“要不是延益兄你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力主防御晋阳,死守晋阳一月有余,北境局势早就糜烂不堪了,现在恐怕京畿可能已经陷落了,清源又怎么可能寻到战机呢?!”

“不过这两战,确实解决了大周的边防压力。否则现在大周的局势,更加危机。”

周帝御极天下近二十六年,对于天下和朝局的掌控力摆在那里,但是他若是驾崩,那么会许多别有用心之人就会像当年太祖殡天之时一般,跳出来。

比如,一直在暗中活动,寻找机会的同舟会,再比如蠢蠢欲动的西域三十六国。

而这些危机之中最大的,来自燕城,赵王。

土木堡之战后,锦衣卫随即展开了调查。

这场大败实在是来得突然,又没有任何道理。

但是北镇抚司指挥使玄武带人查了许久,都没有什么线索,反而是追查之时发现了别的事情。

比如,赵王!

这个为国戍边的赵王,竟然还在积蓄实力。

他派人赶在秦颐岩和赵天麟两路大军之前,进入了建州,才从建州收拢了大量的部族,以为己用。比如其中的兀良哈三卫,多有善于骑射之人,稍加训练,便是一支精锐的骑兵。

野心勃勃的赵王,才是大周最大的内患。

此人的带兵之能,理政之才都堪称高明,而且善于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这些当然都是难得的优点,可当这些优点都集中在一个有野心的藩王身上的时候……

周帝为赵王的兄长,他若在位,赵王有所顾忌。

但是周帝若是驾崩,则赵王以皇叔之尊,如何能够心服自己的侄儿?!

“赵王虽然麻烦,但是我们现在开始防备起来,也不怕他突然发难。他赵王能打,杨清源、李承恩哪个不能打?!朝廷的将帅也不是吃素的!”

虽然赵王师承曾经的横行天下的开平王,但是不意味着他也能横行天下。

李承恩为岐阳王之侄,中山王的弟子,丝毫不逊色于赵王。

至于杨清源,北境、晋阳两战闻名天下,这样的战绩,便是开国六王亲至,也未必就是对手。

这也是朝廷的底气所在,朝中有能打的将领,就是硬气。

有兵有将,不服就战!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何人继承大统才能稳固大周的万世之基?”

现在这种局面,赵王便是不出手,楚王和太子两个人都能斗得京城大乱。

“太子,不似人君,不可立也!”

钱牧谦和于延益都表示反对了!

不过两人反对的理由还是有所不同的。

于延益是纯臣,不涉党争,是结合了太子的一系列行为之后,觉得太子不合适!

而钱牧谦除了觉得太子这个人不合适之外,还有自己的考量。

太子和一三系的这群人斗得如火如荼,虽然一三系现在暂时败落,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人乃是未来朝堂柱石,而且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依旧不小。

而钱牧谦就是永安十三年科举的主考官,如果说杨清源和王华是一三系的领袖,那钱牧谦就是一三系的隐形党魁。

太子将一三系的得力之人一一贬谪,钱牧谦作为一三系的座师肯定是不愿意的,这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啊!

从那个时候就是,钱牧谦就是反对太子的。

“为天下苍生计,为江山社稷计,必要之时,可趁陛下清醒,劝谏天子,另立储君。”于延益放下酒杯,目光凝重。

于延益此时为内阁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执掌京城防务,若是有诏书在手,即便太子有所异动,也不惧他。

“天子的身体到底如何?!”

外臣之中,得以见过天子的,只有于延益和杨清源两个人而已。

所以现在朝中也是人心各异。

“根据万密斋和李濒湖的说法,大概还能再撑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特别是对于另立储君这样动摇国本的大事。

“虽然时间有些紧张,但我们也只能尽力安排了。都察院正程青松为人正直,若是他知道太子的恶行,必然会支持我们!”

钱牧谦早就盘算过朝中可以引为盟友的人了。

“刑部尚书卫东来,在周明生一桉之中,投向了太子;户部孙明远在天子亲信;吏部天官赵艋轲态度不明……”

“冬!”

就在钱牧谦和于延益谋划之时,夜间钟声的响起,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也打乱了所有人的心绪。

“冬……冬……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