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朝堂之争(2 / 2)

“杨侯,今年不过二十有九,未至而立之年,尚未有子嗣。他本是朝廷勋爵,有大功于社稷,可荣养于朝中。可当金陵大疫爆发之时,他主动前往金陵,揽下了金陵防疫之药物。当他带着金陵的官吏百姓对抗疫病之时,你们这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辈,还在这里劝朕罪己祭天,还想要惩处杨侯。这种话你们也说得出口?!若是朕听你们的话,罪己祭天严惩杨卿,还指不定金陵会死多少人?!”

群臣默然,特别是赵鹏程等人,完全找不到什么话来反驳麟德天子。

这一局是他们败了,败得一塌湖涂,再无翻身的余地。

究其根本,还是杨清源办的事情实在是太漂亮了!疫病之害不下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古今哪一场疫病不是死难无数,令人背嵴发凉?!但杨清源在三月之内,绝尽金陵之疫毒,死难不过六千余人,这是做梦都没想过的功绩。

杨清源的治疫的功绩就像是一巴掌抽在了这些人的脸上,这一巴掌三十年的功力,他们根本接不住。

赵鹏程此时俯身于含元殿中,一句话没有。

在早就想明白了,在王华读的杨清源的奏表之中听到了,“前表已具”之时,赵鹏程就知道这是一场由麟德天子和王华等奸佞设下的一个请君入瓮之局,没想到自己还真的傻傻地跳了进。

终究还是让权势迷了双眼,看不清局势。

赵鹏程、贾评等人俱是俯首不言,

麟德天子冷哼一声道:“疫病发生,国难当头,你们不思报国,不思解救百姓,勾心斗角、排除异己,视百姓生死于无物,作何居心,难道非要金陵百姓死伤惨重,才再行救助不成?”

赵鹏程俯首不言、贾评被吓得瘫软在地。

他们的仕途,到此为止了!

麟德天子冷声说道:“我大周官吏收的是百姓的俸禄,不养你们这样无视百姓的朝堂蛀虫!你们不是想要乞骸骨吗?!朕成全你们!传旨,革去赵鹏程、贾评……等人职务,交吏部、都察院核查!”

十三和王华原先也没有想过能一次?将这些中坚反对力量全部清除,只不过是想要夺回几个重要的位置。

但因杨清源干得太出色了,这不仅仅是在扇那些叫嚣着祭天罪己的大臣耳光了,而是在他们胸口刺上了一刀:

因此麟德天子临时改变了决定,来一次狠的,快刀斩乱麻!

十三一顶高帽子扣下去,直指赵鹏程、贾评等人迷信乱政,无视金陵的二百万百姓的生死。

这句话一出,这些人在民间士林的名声便已经臭了。

当官可不仅仅是能力和资历,官声、功绩、威望一样很重要。

此事传扬开后,这些为首之人将被千夫所指。

所以,虽然今日只是将他们交都察院和吏部处置,但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被逐出朝廷、永不叙用。

就在崔旭、卢俊、郑宏被逐出朝堂以后,苏州疫病一事,也正式在长安,在大唐盛传开来。

儒家最重视仁政,仁政爱民,以民为本是孔孟之道的核心关键。

大周虽然不是儒门一家独大,但是儒家依旧是当世两大显学之一,占据着朝廷中最重要的位置。

假使杨清源治疫失败,世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赵鹏程、贾评等人才是对的,敬天法祖的思想从来不缺市场,而对于与天争,不远祭天罪己的麟德天子、杨清源都会暗生不满。

届时,作为皇帝的麟德天子不会如何,但杨清源必将受到万千笔墨的诛伐。

但如今杨清源成功了,他的成功也就反证赵鹏程、贾评一党的荒谬。

此事传开,不仅使天下百姓对于赵鹏程、贾评等人痛恨不已,连士林中人也不齿他们的行径,纷纷上书斥责赵鹏程、贾评等人愚昧无知,对于麟德天子的英明睿智表示仰慕。

而那些国子监的学生此时大都也冷静了下来。

能够在国子监读书的人不能说个个聪明绝顶,但绝对都是带脑子的。

当得知金陵防疫的结果之时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一腔报国热忱被人利用了,纷纷大骂。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当得知金陵防疫的结果之时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一腔报国热忱被人利用了,纷纷大骂。

只有少数几人依旧是嘴硬,言:杨清源这奸贼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杨清源办事不力竟然让六千余百姓罹难,若是他去绝对不止于此……

嘴强王者,从来不是蓝星后信息时代的产物,而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物种。

无论如何,这神都和金陵的风波还是渐渐平息下来。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