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你愿意花多少钱买我的字?(2 / 2)

他效率很高,到了傍晚,除了古籍善本,一百五十六件书画藏品,他便全都仔细鉴赏了一遍。

“一百五十六件,放在展览柜里的二十件确实是这一百五十六件里的精品,其余的,只能说比较难得,单从书法上来讲,文徵明这件和启功这件,艺术价值是最高的,都算得上是能品之作。”

“至于画……”

李石站在展柜前,有些感慨。

吴秀丽本人也精通国画,不过造诣远不如她的书法,李石看过她挂在屋里的作品,用学习面板的评判标准,不到(专业-),还谈不上“画家”。但她收藏的这一百多件藏品里,书法其实只有一小半,大部分是画,尤其是近现代画家的画。

李石觉得,这说明她其实也受到了世俗价值的影响,没办法想,近现代的书画市场,知名画家作品的经济价值,是普遍高于书法家作品的。

这是事实。

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大家是人,生活在社会里,自然会有世俗的一面,换做我自己来搞收藏,估计也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更值钱的画上。

他拿出手机,搜了一下近现代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的成交记录。

“排第一的是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成交价9.315亿,好家伙,都快十亿了,虽然是十二条,算下来也超过七千万一条了!”

“第二居然还是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成交价4.255亿……不愧是齐白石。”

“排第三的是黄宾虹,《黄山汤口》,3.45亿……第四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成交价2.93亿。”

……

“第九是吴冠中的《周庄》。”

“第十,张大千的《秋曦图》,1.955亿元。”

李石看完查到的资料,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近现代书画成交记录,前十名,居然全都是画,一件书法为主体的作品都没有!

之所以说“主体”,因为那些作品,也有书法成分,但终究只是对主体“画”的修饰点缀。

他想找一下近现代书法家拍卖场上最高记录,没有找到确切有效的信息,不过倒是看到不少人说价格最贵的应该是吴昌硕,便又针对性的搜了一下吴昌硕的书法作品成交记录。

“京城保利秋拍,吴昌硕1924年作《篆书“宝宋室”》以1069.5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7.1倍,堪称本场的一大黑马……高出估价的七倍,所以估价在一两百万左右。”

他又找了这幅作品的图片看了看,不由轻轻摇头。

“首先,对近现代书法作品的市场行情算是有数了,至于当代书法家的行情,以前就了解过……另外,作品的艺术价值,果然不能与市场价值完全等同起来。”

“那我的作品,将来要不要上拍?如果上拍,会拍出什么样的价格呢?”

李石之所以查这些资料,自然也是为自己的作品考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动静,很快,吴秀林和贺雅茹一起走了进来。

三人先聊了一会这里的收藏,不过很快老太太便道出了来找他目的:“李老师,我知道《思君》您肯定不会出手,但是那幅《美人浴》呢?”

她这一问,倒是让李石又想起刚刚自己还在琢磨的事——如果自己的书法作品上拍,能以什么样的价格成交。

他当即笑着问道:“吴老师,您是字画收藏的行家,如果我那幅《美人浴》拿到市场上去,您觉得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或者换个说法,您愿意花多少钱买我的字?”

老太太认真思考了一会,道:

“收藏市场,向来是千金难买心头好,其他藏品如此,字画收藏也是如此,就算是同一个书画家的同一件作品,遇到不同的买家,也会拍出不同的价格。”

“您现在还名气不显,如果一般人遇到那幅《美人浴》,说实话,价格应该不会太高,一般的推荐宣传,几十万有可能,能到百万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如果是我遇到了,就算我不认识您,单看作品,我也会愿意在五百万以内尽量拿下来……”

她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贺雅茹立马开口道:“我愿意出一千万买!如果是《美人浴》,更多也可以!”

老太太瞪了一眼自幼就最疼爱的外甥女,没好气的道:“你是最痴迷这幅字,完全没得理智可言,甚至在你眼里,连《思君》都不如《美人浴》。”

说着,她又对李石道:“但如果我在拍卖场遇到了《思君》,那别说一千万,就算是一个亿,我也要尽全力拿下的!在我眼里,像这种真正形神兼备的作品,已经达到传统艺术的巅峰,其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了。”

一个亿?

李石比较淡定,因为他也是同样认为的,所以很认同老太太对传统艺术作品的评判。

倒是贺雅茹吓了一跳。

“这两幅作品我的确不想出手,但《美人浴》倒不是‘非卖品’,不过要等到我将来办完个人展,才会考虑。”

老太太点点头,神情淡定。

贺雅茹却难得露出很失望的神色,她追问道:“那李老师您打算什么时候办展呢?”

李石想了想,道:“我目前也就攒了这两件拿得出手的作品,至少攒六到十件吧。”

或者创作出一件“神品”。

当然,这句话他没说来。

三人从右边的楼里出来,到左边的住处,李石和老太太继续在客厅聊书法上的事。

而贺雅茹则来到给李石和吴媛安排的客房,找到正在处理工作的吴媛。

“小媛,问你个事,李老师在书法上的创作效率高吗?他创作那两幅作品,花了多少时间?”

吴媛刚好开完视频会议,她想了想,道:“这个不好说的吧,他是个很讲究灵感的艺术家,灵感来了,很快就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如果没有灵感,他甚至可能不会动笔——当初拍照就是这样的。”

贺雅茹心里微微叹气。

灵感?

这种东西太虚无缥缈了。

不过想起那幅《美人浴》,她又追问了一句:“那伱知道他一般是怎么样找灵感吗?”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