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天下英杰,不归秦王,便归长安(2 / 2)

“告诉荀子无妨,荀子切莫将此事说与那竖子听便是。天下初定到现在已经过了动荡期,咸阳有没有朕无伤大雅,朕打算去东边走一走。”

荀卿有条不紊地捡拾棋子,拾棋子的速度没有变化。

始皇帝略感讶异。

“荀子这都猜得到?”

巡游并不是始皇帝开创的,早在秦朝之前,国家或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就会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巡游考察,这种举动最终形成了一种制度——巡狩。

《史记》中就有记载说,黄帝平定蚩尤后,东游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向西登上鸡头山,随后南下长江,北逐荤粥,最后再涿鹿山的山脚下建立城邑。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文化习俗各不相同,而秦国便对巡狩一事情有独钟,秦国国君多有跋涉山川,频繁远行的记录。以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为甚。

但这些巡守有一个共同点,君王都是在安全的状态出巡。而当今天下,对始皇帝而言很不安全,咸阳宫屡抓不断的刺客就是最好说明。

按常理论,这巡守怎么也要没人敢闯咸阳宫刺王杀驾时再开始。毕竟巡守是为了视察,是为了彰显武力美仪,不是为了寻死。

“卿没猜到,但是君上猜到了。”

荀卿从怀中取出半张纸,递给将信将疑的始皇帝。

始皇帝展开一看。

【皇兄,你想东巡了罢?】

始皇帝反复确认是亲弟的笔迹,有些懵。

这个竖子不但猜到朕要巡游,还猜到了朕巡游的方向?

始皇帝神经质地四下张望,他怀疑这个竖子一直潜伏在他左右!

要不是东巡事关重大,始皇帝今日告诉荀子是第一次说出口,始皇帝绝对会怀疑是知情者告密。

“陛下东巡,利在于威服八方,可平定四方动乱。弊在于身薨之险,天下再起大乱。利虽大,弊也大,还请深思熟虑而后动。”

“朕岂会惧怕那些宵小之辈?”

始皇帝摸着胸口,在那黑色宽大的常服下,是嬴成蟜送他的贴身软甲,子弹难穿。

荀卿眼中闪过烈色。

“今日始见陛下之能,君上所言不虚也。”

“哦,那竖子说朕什么?想来应无甚好话。”

始皇帝故作不喜。

“君上言陛下只行阳谋,行事如煌煌大日,要人不可阻挡。”

“他那张犬嘴,难得吐了一次金牙。”

始皇帝撇着嘴,难掩嘴角笑意。

秦国象牙不值钱,随便猎杀。嬴成蟜便改了一字——犬嘴里吐不出金牙。

始皇帝走后,荀子独自坐在纵横十九道围棋棋盘前。

“天下唯西北七郡,韩地不行秦律。想要逃离这苛刻的天下,能去之处,唯有这两地。

“然西北七郡苦寒难捱,能忍受恶劣天气,不顾性命亦要去的人极少。入函谷,需要照身帖一事,又能将这极少人拦住大半。

“与之相比,邻近秦,赵,魏,楚,战时居于天下四战之地,贵族屠戮一空的韩地,才是乐土。

“天下英杰,不归秦王,便归长安。

“人人能识此计,人人破不得此计。”

荀卿又从怀中取出半张信纸,找出火折子点燃信纸。

火焰自小而上吞噬信纸,火光映照下,能看到信纸上有黑色墨字,并非空白。

荀卿丢信纸入火盆,那些墨字随着载体,一并被烧了个干净。

PS:还有,不过有点晚,大家伙明天早起床!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