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2 / 2)

不仅是这些大儒,大部分儒生都对伏生很是不满,只是碍于自身地位不敢说而已——儒家如此变,还是儒家乎?

伏生,只能掌管南阳一地。

这些为其他城池县令的大儒,对减礼仪这件事不听,但对标点符号运用却是娴熟。

仅在南阳用上标点符号的一日后,他们的大秦学堂也用上了标点符号,他们也开始宣传长安君与儒家之美。

他们为了证实长安君和儒家关系极好,详细讲述了长安君时隔十年第一次上朝,就是为了注释《论语》的事实。

韩地百姓恍然大悟,原来带他们从死路走向生路的长安君,是儒家的!

一时间,儒风盛行。

“不错不错,思考方式很重要。从事物出发,去探察其本质。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要看事情发生后的影响是什么。”

强略微低头,诚恳道:

“谢君上指教。”

“伏生此人,道德水准纵使没有我想的高,但一定比你想的高,可以信。

“他用自己的名声换来儒家发展,这是以私谋公。这样的人,只要路不走偏,错不了的。”

强凑近道:

“君上让出标点符号的功给儒家,为了韩地发展。君上的道德,比伏生要高得多。”

嬴成蟜哈哈大笑。

“嗯,这个马屁更高级。再锻炼锻炼,你可以去和周青臣媲美了。”

“这不是马屁。”强一脸严肃,道:“这是强肺腑之言。”

嬴成蟜大笑声停止了一瞬,然后笑的更大声了。

“强啊,你谄媚之能,已经高过周青臣了。”

强不再言。

[君上,这真的是强真心话……]

“好了,不要逗我开心了。”

嬴成蟜取了张白纸,强立刻拿起毛笔饱蘸墨汁,递给主君。

嬴成蟜一笔一划,在纸上认真书写,足足写了有十页纸。

强就站在一旁耐心等待,像是一个小书童。

他看着主君落笔犹疑,看着主君凝眉沉思,看着主君头上那数根白发。

“君上?”

“嗯?”

嬴成蟜疑惑抬头。

强恭敬道:

“君上坐在案前两个时辰了,休憩一会罢。”

“切。”

嬴成蟜翻了个白眼,以毛笔尖指着强,警告道:

“马屁过犹不及知道不?再逼逼赖赖打断乃公思路,乃公就把你郡守一职下了。”

“不敢。”

强低首做惧状。

[为新郑郡守,不如久伴长安。]

比起在外当新郑郡守,掌管韩地,他更想在主君身前做个书童。

好久。

“行了,拿走拿走。”

强恭敬地收起桌上纸张,待离去后便会装订成册。

嬴成蟜手捂嘴打着呵欠,然后站起身用力抻了一个懒腰,骨节嘎巴嘎巴脆响,向着郡守府内走去。

“我的势可不是那么好借的,标杆不是那么好当的。

“儒家他管不了,我来替他管。

“三日内哪个城池不改,就把县令下了,驱逐出韩地,反者立斩。”

强弯下腰,恭敬道:

“唯。”

嬴成蟜脚步停顿,挑着眉,半回首。

“嗯?”

强直起身,笑着道:

“诺。”

…………

政令从新郑,传到了以南阳为首,儒家所管理的一众城池。

儒家,是诸子百家入驻韩地之后,嬴成蟜第一个人为干预的学说。

政令中明确表明,必须将类似守孝三年这类法令尽皆废除。

政令到达三日,有五座县城依旧照旧。

新郑郡守强下令,下这五个县城的县令,驱逐出韩地。

一人脸色铁青,辞官不做,愤而离去。

四人拒而不受,仰仗于县城经营有方,与百姓言说长安君居咸阳,新郑郡守强不过是长安君麾下,其令不等于长安君之令。

号召百姓拒绝新郑统领,言说只愿服从长安君统治。

津县大儒吴秋坐在县令府中喝着茶汤,对着来从南阳赶来劝告的伏生道:

“那竖子此刻深陷咸阳狱,哪里有精力来管韩地的事。汝如此作为,背弃孔子,不克己复礼,可还是我儒家门生?”

伏生愤怒打翻身前装着茶汤的茶壶。

“汝以为何人与我言说标点符号,是长安君本人!”

为了给儒家保留种子,为了给儒家留下这一位大儒,伏生说出了实情。

“就算如此,那又如何呢?他为陛下关进咸阳狱,敢光明正大出现?”

吴秋无所谓道。

自相邦姜商,国尉廉颇都言说是长安君府门客,一种贵族知晓被始皇帝,长安君这两兄弟戏耍了。

就有好些人猜测,长安君未被关进咸阳狱。

“那竖子出现,咸阳自会有人出手。那竖子不出现,谁也不能动摇津县儒家!”

“你会死!儒家也会死!”

伏生怒目而视。

“淳于越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孟西白一朝除名咸阳。

“陛下,长安君,皆非心慈手软之辈。你死可以,莫要害了儒家!”

大儒吴秋面色骤冷,大袖一甩,驱逐伏生出津县。

看着满地碎瓷片,冷笑道:

“失礼的儒家,还是儒家否?

“来人!”

儒家小吏入内。

“老师。”

吴秋眼眸一扫地面,小吏立刻躬身,清理了满地瓷片后,又为老师上了一壶茶汤。

伏生悲哀回首望了眼津县城门,仿佛看见吴秋尸体倒挂城头。

来不及悲伤,其立刻赶赴另外三座城池,痛陈利弊,皆无果。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