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寸秒寸金(2 / 2)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256 字 3个月前

人们的奇怪基因天性就在喜欢各种各样的场合比尺寸。

现代的东西方画家画画全部都正在越画越大,这是世界艺术潮流发展的主流大趋势。

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按平尺来算价的,越大越值钱。

而拍卖领域最经典的例子。

莫奈的《睡莲》系列在给收藏家富豪的宣传的时候,色调、风格、绘画时间上的优先级评定都没有那么高,买家也未懂。

就一个简单粗暴四海通行的硬标准——

“大爷,咱的尺寸越大,价格就越硬,这画就越好,再加个1000万呗?”

这话也不全是忽悠人掏钱的话术。

画大画小都各有难点。

反正画的越大,绘画整体气质就越难以圆润如一。

绘画的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出问题。

曾经东夏一位胡润艺术家富豪榜排名前列的大师,他的一幅价值六百万美元的精品大型写实油画,画了很长时间,快要完成的时候,就被画室里的学生没注意,一个运动鞋大脚丫就踩上面了。

能画一幅很大的问题不出大错。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评委和观众都会多多少少的倾向于给一些印象分。

自然也不能玩的太过分。

不少双年展就是担心会有画家想要出名,钻这种空子,对投稿作品的尺寸下限没有要求,反而对上限有要求。

你要想投稿尺寸超过3米x4米的那种超级大画?

不好意思。

不是不让你投,你得先单独联系一下组委会,征得同意和许可才行。

而像是新加坡双年展,横滨三年美术展,绘画门类起步就要求是长宽都在40cm*40cm以上。

这是大量公众展览的硬性底线。

低于这个尺寸,即使16x20英寸,这种艺术生挺常见所接触到的小尺寸油画,抱歉,画破天来,人家根本就不要。

而中幅尺寸的水彩。

保险起见。

完全顺遂的情况下,留足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次画完,才是比较妥当的。

强调一次画完。

也是因为水彩与水墨写意画,分别为东西方绘画领域以水为媒介的代表性画法。

它们各自所表达的内涵和哲学思想,透视原理,南辕北辙。

但不少底层技法上的东西,也微微有些几分殊途同归的相似性。

优秀的水彩,是蛮讲究一气呵成的。

玄学一点的说法是因为,东画一会儿,西画一会儿,精气神就全断了,像是一条被砍的七零八落的蚯蚓,无法顺畅贯通。

七零八落的蚯蚓活不了。

精气神被斩得七零八落的绘画作品,失去了生命力和灵动感,同样也只能落入下乘。

更直白一点的解释,还是因为水溶性颜料的特性所决定的,除了因为水彩色彩难伺候,画的旧了干干湿湿容易裂以外。

它每一次颜料的晕染都是独一无二的,纸面上不同的湿度,不同的颜料搭配和笔触出轨迹,会形成独一无二的笔痕。

西方画家没有“一气呵成”这个说法。

德威的教材上有个类似的专业术语,叫做“magictiming”。

直译叫做魔法时机,意思是纸面第一次接触水面后,足够湿润,又没有干到平光(阳光直射时发生反光)的时机。

这是让颜料完美的发挥魔力的时刻。

很多作品的魔法时机只会出现一次。

如果一片云海只晕染了一半,过一晚上已经干了,再把剩下的继续画完……嗯,讲道理,倒也没那么玄。

老实说,只要你的画技够好,达到90分的相似程度,让普通观众几乎看不出来完全不难。

95、96、97分。

都能做到。

至于能不能将纸张的湿度和颜料的感觉,做到100分,完美的融合为一体,毫无凝滞的感觉。

那就很难讲了。

大部分画家,实际上还是很希望能画到一百分的。

而顾为经借着之前晕染所留下来的残墨,顺势在纸页间镀上一层大汽颗粒反光的那种蓬松的朦胧感的超牛气操作。

更是极为要求画面整体的连贯性。

云彩只是简单的一个例子,表层的云海的底层的天幕,天幕和建筑物,水面的涟漪,涟漪间的侧影……大体上都遵循于同样原理。

写实绘画作品被称为凝固的时间。

两只脚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即然你想把一刹那间,世界的一域全都凝固浓缩进伱的作品,那么你也最好一口气画完,不要让自己脱离最开始的那一瞬间的心境。

这还仅仅只是影响作品整体气质上的原因。

有些湿画法的特殊笔触,点蘸吸色,撒盐法,在控制一定颜料湿度下,用盐粒制作独特的盐花肌理……这些干脆就是物理条件限制着你,最好要一口气一次性画完。

盐,海绵,胶带、留白液、流白夜,牙刷,剪刀,油画刀等等。

水彩有些画法为了制造出独体的笔触肌理,其实蛮复杂的。

瓦特尔教授形容它是“艺术炼金术”,顾为经这位小炼金术师,很难炉子里嘭嘭冒着绿泡的“魔药”煮到一半,回来睡个觉,等冷却时间刷新了,再伸着懒腰,打着哈欠重新点火熬。

那就不再是艺术炼金术了。

讲究的大厨,炖个大骨头汤,人家都不这么炖。

“寸秒寸金。”

顾为经凝视着面板上的数字,轻轻感慨。

系统面板上倒计时的不是数字,而是叮当做响的金钱。

1000秒的时间不够。

唯一的好消息时。

系统似乎也知道这个时间用来做水彩练习可以,用来进行严肃的创作,太过窘迫。

所以,每24小时内只能用30分钟的硬性限制取消了,如果顾为经足够财大气粗的话,能够自己兑换着用。

想用多长时间,就用多长时间。

但是一想到黑心系统的技能兑换比例。

以顾为经对金钱的淡然程度,照例是一阵的肝颤。

经验值和技能兑换时间,系统可是1:1的兑换比例。

一秒钟是十美元,一分钟六百美元,一小时三万六千美元,一天一百万美元,一年3.2亿美元。

这个吞金速度,已经成功超过了c罗最巅峰时期的挣钱速度。

这么计算有点夸张。

可即使顾为经只额外多使用两个小时,从打稿到完成,画一幅完美的水彩写实画,七万两千美元就已经烧出去了。

画水彩的时间是油画的几分之一,价格也同样也比油画低上很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