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佬争锋(2 / 2)

马赫故意用了“信仰”一词,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几人在梵蒂冈,又顺便嘲讽了普朗克坚持原子论是一种宗教隐喻。

普朗克说:“难道证据还不够?”

“证据?现在不过是一种哲学的探讨吧!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德谟克利特斯,我更愿意称之为哲学家,”马赫说,“如果你如此坚持对原子存在性的信仰,那么我关于物理学的思考就没有更多事可做了,我也不再是一个合格的物理学家,甚至可以声明放弃所有的科学声誉。”

这句话说得有点怼。

普朗克是个比较内敛的人,并不喜欢和人争论,庇护十世连忙出来打圆场:“咳咳!两位都是当今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争辩似乎也是知识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也接上话:“两位就像图画中心位置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了两个派别,而派别之间的争锋不就是希腊能够诞生智慧火花的原因吗。”

马赫更不满了:“你把我们谁当做柏拉图?”

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意识到自己貌似说错了话,年龄上马赫倒是比普朗克大了20岁,但如果说普朗克是他学生,普朗克肯定不愿意,况且现在的情况是把普朗克安置成了教廷科学院的院长。

才第一天就有矛盾出现,马里亚诺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皮亚诺此前一直没怎么说话,他和普朗克是同一年的,也听说过普朗克是个相对不爱争辩的人,于是帮着说话:“枢机主教的意思一定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了思想与现世,并非强调师徒关系。”

拉斐尔画这幅《雅典学院》时动了不少心思,图中柏拉图手指天空,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存在于思想中的理想社会才是最完美的。

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朝大地,既他更关注现世,认为通过物理感官被实际接触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有具体证据来支持他们的想法,而不是先有想法,再让现世世界去靠拢。

反正两人哲学思想上正好相悖。

两人在画中的穿着也和他们的思想观念相符:柏拉图衣服是红色与紫色,象征希腊四元素说中虚无缥缈的火与气;

而亚里士多德身穿蓝色与褐色衣服,代表四元素中能够接近的水与土。

两人站在c位,正好把画作一分为二,左侧柏拉图这一边,都是偏理想化的;

右边亚里士多德侧,则更偏务实派。

当然两边都有大老,比如左边还有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因为自始至终人类一直认为数学是在纯人类逻辑思想中诞生的,与物理学并不相同。

至于欧几里得被放在右边,可能是因为几何学现实指导意义更大一些。

枢机主教马里亚诺很感激皮亚诺的解围,立刻说:“真理不在于年龄,我们只讨论先贤的地位。”

马赫这才多少有点满意,说道:“不如如何,仅仅把世界图景奠基于物理学之上,是一种偏见,我认为与宗教没什么区别。”

见马赫一直坚持自己观点,普朗克不好直接开撕,委婉说:“如果马赫先生想与我讨论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改天比较好。您必须看到,原子论如果证实是正确的,将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请不要忽视这一点。”

马赫说:“我无法想象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好处,难道是可以更加利用物理学来构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世界观?”

“当然不是,”普朗克说,“我并没有忽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普朗克的话在马赫看来属于服软了,于是不再深究:“我之所以爽快答应进入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就是因为不想让科学完全统治这个世界,精神世界永远不可或缺!”

普朗克脑门都要变大,“我从来没有说过用科学统治世界。”

“不!”马赫说,“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只不过不想承认。”

马赫这人确实挺特殊的,身份虽然是个物理学家,不过似乎又一直想要反对物理学,但也并非站在教廷那一边。

总之很特殊。

庇护十世害怕他们继续争吵,科学方面的争辩自己插不上太多嘴,连忙岔开话题:“教廷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庆祝罗马教廷教皇科学院的创建,诸位请随我来用餐。”

毕竟身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教皇的面子大家还是要给的,于是离开壁画室,前往了餐厅。

大家也比较期待,因为爱琴海边上的几个南欧国度,在饮食的好吃程度上,明显要高过西欧与北欧。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