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国花”(2 / 2)

这家店民国时期就成北京城里最好的西装店,很多名流在此订做。

进入店中,李谕打量一番,突然看见角落处一身刚刚做好的西服,疑惑道:“这是中山装?”

店主孙玉堂吃了一惊:“客官认得孙先生?”

李谕点点头:“见过几面。”

“哎哟!”店主赶紧把李谕拉进内屋,“客官,他的名字可不要在京城随便提!”

李谕说:“要不是我看见你店里挂着中山装,也不会讲出来。”

店主说:“客官说得没错,这身衣服是几年前我在日本时,孙先生提议缝制的,但只是初版。”

眼前的中山装严格讲还不是后世样子,更像传统西服,只不过口袋设计上有了中山装的影子,但还有很大的日本官服、军服特征。一种有些融合了仪式感与实用感的设计思路。

李谕说:“就按照这个版式,给我做一身吧。”

店主接下了这单生意,“一共50银圆,客官过几日就可以来取。”

50多大洋只买一身衣服,这就是晚清民国的物价。当然了,这套西服还包含领带、领结、内衬马甲、腰带等。

所以但凡这时候看到有穿西装的,已经证明身份地位。

不过李谕其实就是图个方便。

走出西装店,没几步,李谕突然看到了小德张的身影,他出现在了一个当铺里。

小德张在搞钱方面比李莲英还要强。

反正大清最后的几年,当官的一个比一个贪。

宫廷太监能够的生意不多,当铺是其中来钱很快的一种。

旧社会里,当铺本来就有高利贷性质;而另一方面,太监还可以偷偷把宫里的东西转卖。

小德张做了几年太监,人机灵了很多,眼神扫了一圈便发现了李谕,招呼道:“原来是帝师,快请进!”

李谕不好拒绝,进屋后说:“德总管。”

小德张说:“前几日摄政王来见太后时还说,等皇上年纪再长三岁,就让您继续给他传授西学课程,继续作为帝师。”

三年后大清就没了。

李谕胡乱答应:“荣幸之至。”

反正到时候就是没影儿的事。

没多久,又来了两个人,李谕都认识,首先进门的是张勋,然后便是端方。

张勋刚进屋就殷勤地捧上了一个盒子:“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希望德总管不要见外。”

小德张坦然收下:“有劳张大人挂念。”

端方则只是随便抱了抱拳:“德公公。”

他甚至没有喊“总管”。

由于上一任直隶总督杨士骧突然暴病身亡,端方被调任为新任直隶总督。

直隶一直是北洋地盘,清廷此举多少想要渐渐破坏北洋对直隶的控制。

但端方知道想要渗透北洋难上加难,所以做得不是很顺心。

而张勋是个会来事的,于是冯国璋派张勋和他熟络熟络。

张勋带着端方拜会小德张,是官场上很普通的交际。

但端方看到慈禧刚死,小德张就急于排斥李莲英的做法后更加厌恶,所以言语间表现得很冷漠。

太监是最擅长察言观色的一群人,没有之一,小德张立刻从端方的表情和话语中知道了对方态度。

但小德张没有表现出来,只是记下了端方的“傲慢无礼”。

端方却觉得无所谓,反正太监不可干政,如今掌权的是摄政王,所以端方压根瞧不上隆裕太后身边的太监小德张。

张勋同样瞧出了端倪,暗暗记下了这个关键细节。

本来小德张还想与他们一起吃顿饭,现在没了心情,随便聊了几句就准备走。

张勋很想挽留:“德总管,我已经订了酒席。”

小德张摆摆手:“免了,咋家还要去小刀刘那看看今天刚净身的娃娃。”

李谕乐得如此,优哉游哉回了家。

——

由于李谕的倡议,津浦铁路比历史上提前完了工,今年与京张铁路一起顺利通车。

李谕夫妇受邀成了首批乘客,乘车前往南京浦口。

同车的还有唐国安。

李谕问道:“留美的学生想必已经安排妥当?”

唐国安说:“他们不日之后就会启程。”

李谕又问道:“唐校长准备在哪下车?”

“终点站浦口,然后直接去上海。”唐国安说。

“我们倒是同行,”李谕说,“校长去上海做什么?”

“我要作为代表参加万国禁烟大会,”唐国安说,“这件事说起来还要多谢你。”

“谢我?”李谕疑惑道。

唐国安拿出了几包香烟:“你给唐大人的建议太好了,这个小小的东西真的可以帮助抵制鸦片。”

卷烟厂的建造比李谕的工厂容易太多,唐绍仪办事又麻利,竟然已经开始大规模销售。

卷烟价格比大烟便宜一大截,而且吸食方便、味道更没有大烟那么难闻,所以推广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同时这东西的利润大,北洋方面尝到甜头后更是加紧推广。

商人的嗅觉向来敏锐,嗅到商机,在各地均开始兴建卷烟厂。

此时的清廷似乎也突然有了禁烟的底气,在试探多次后,决定召开第一届万国禁烟大会,举办地点是上海。

真是令人唏嘘,70年前正好是虎门销烟,还因此打了鸦片战争。而第一次禁烟大会举办地又是中国。

对清廷来说,鸦片实在是一个超级耻辱的烙印,洋人甚至嘲笑漫山遍野的罂粟花是大清国花。

反正西方列强已经通过倾销鸦片赚得盆满钵满,转做其他生意,正好想借万国禁烟大会洗白一下自己。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