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坑蒙拐骗(2 / 2)

吴昌硕在翻看宋版书时,注意到上面的藏书章,对李谕说:“竟然出自齐白石之手。”

李谕说:“我很喜欢白石先生的作品。”

吴昌硕放下书说:“白石的技法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已经习得我几分神韵,但还颇有进步空间。”

李谕汗颜,不过吴昌硕貌似还真有资格这么评价齐白石。

此时的吴昌硕俨然已是公认的画坛领袖,齐白石则仅仅在湖南有一点点小名气。

民国初年的画坛,往往要加入某个书画协会才可安身立命,但齐白石再过几年还是没能加入任何一个画会。他甚至刻了一枚“一切画会无能加入”的闲章表达心情。

后来齐白石迁居北京,需要定个价格高点的润格。但润格不是谁都可以定的,必须是绝对的业内领袖才可。

所以齐白石托人请吴昌硕给自己定润格,并献给了他一首诗: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青藤就是徐文长;

雪个指的是八大山人朱耷;

老缶则是吴昌硕的名号;

九原代指吕布。

所以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徐渭和朱耷是画界仙人级别的存在;吴昌硕也和他们一样才华横溢。我齐白石愿意像三国时期吕布做三姓家奴一样,在徐渭、朱耷、吴昌硕三家轮流做一只走狗。”

不久后,齐白石收到了吴昌硕给他写的润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摺扇每件6元。

这个价格属实不低。

而且有吴昌硕大名,也能方便白石先生接单子。

贝尔几人选了几块玉石,他们几个都不是差钱的主,但盛宣怀还是把费用揽在了自己身上。

用餐时,李谕把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万国储蓄会的事情告诉了王一亭和盛宣怀,两人听后不是很乐意,因为他们都经手银行业务,如果万国储蓄会吸纳过多存款,对他们也有冲击。

但盛宣怀还是谨慎道:“最好可以有从事金融经济的欧美经济学者共同联名。”

李谕知道他们多少还是不太想招惹法国人,只能说:“我再想想办法。”

在上海待了几天后,贝尔几人便想动身去京城看看。

李谕感觉快过年了,也该回去一趟,虽然现在袁世凯已经明令禁止过春节。

到达京城后,梁士诒果然接见了他们。

伊士曼当即提出想要使用新型照相机进宫给太后和小皇帝拍照的想法。

梁士诒说:“恰好几天后是隆裕太后的万寿节,当年可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咱们一起去宫里贺寿。”

贝尔、特斯拉都想见识见识传说中全世界最大的皇宫,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会错过。

李谕一开始想回避,可伊士曼坚持要他一起去。

如今的皇宫相对来说已经非常冷清,极少有外朝的人进入,就像一个封闭的小社会。

万寿节是皇帝生日,晚清时一般是慈禧和隆裕的生日,在清朝是三个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另两个为元旦春节和冬至)。

之前老佛爷过万寿节,人山人海,堪称铺张浪费,乃至要挪用海军军费过生日。

而此时,皇族成员以及满清高官全都回避,只有袁世凯、梁士诒以及一些各国使节进宫贺礼。

看着大殿中的寥寥几人,甚至无人下跪,追忆往昔,隆裕顿感悲痛不已,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而且一下子就断断续续咳嗽了四五分钟之久,最后捂嘴的手绢上都是血丝。

小德张看到后连忙问道:“太后,要不咱回去歇着?”

隆裕看了眼旁边坐着的溥仪,摇摇头说:“咱大清的面子不能全丢了。”

然后重新坐好身子,压着喉咙中的血说:“多谢诸位爱……诸位前来给哀家过生日。”

袁世凯也觉得物是人非,但完全是两种感觉,照例读了一段歌颂的祝词。

接着伊士曼给隆裕及溥仪拍了照片。

黑白照片上看不出脸色,但在现场的李谕看得出,隆裕已经没有多少血色。

事实上,再过半个月,她就会一命呜呼。

隆裕最后还同意他们去颐和园中游览一圈。

李谕不能浪费贝尔等人到来的机会,在颐和园游览结束后,安排他们就近住在了清华园工字厅。

之后的几天在清华开了几场讲座。特斯拉与贝尔作为通信领域大咖,有很多可讲的东西,而李谕在此之前通过手搓无线电的课程已经帮助学生奠定一定基础,相信会有更多人投身其中。

讲了三天后,他们趁着周末又去爬了长城。

老美见到中国的这些古迹的反应比欧洲人还大,毕竟老美压根没什么历史,当千年的古迹诉述历史沧桑时,对建国两百多年的美国人相当有震撼感。

又过了几天,隆裕突然去世,据说她临终时身边仅仅有溥仪、袁世凯、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两三个宫女。

隆裕终究是清朝统治的最终收场人,同时也是中国2000多年帝制的终结者之一。

袁世凯很给面子,以国丧规格对待。他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三日,各国驻京使馆也下半旗致哀。

隆裕太后的灵堂摆在故宫太和殿,灵堂上方悬挂“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

——估计是觉得她能同意和平逊位,功劳已经比慈禧强。

总之隆裕葬礼规格之高,在清代皇后中绝无仅有。

不过这个女人在清宫正史中的记载极少,只寥寥数笔。

隆裕其实挺惨,贵为皇后,却一生不知爱为何物、快乐为何物、自由为何物。

光绪和她大婚时,都没有同床共寝。此后即便清廷有规定,每年腊月二十和正月初一、初二这三天,皇后必须陪伴皇帝就寝。但这三天里,光绪也不肯近隆裕半步。

李谕对清朝没多少好感,感觉大清做的最对的事,除了左宗棠等人在版图上的贡献,就是大清灭亡时的和平逊位。

在逊位这件事上,除了革命派的斗争以及袁世凯的逼宫,隆裕多少有那么一点功劳,只不过略显被动……

而从此以后,紫禁城里的老大就成了小皇帝溥仪。

祝大家元旦快乐!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