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电影(2 / 2)

任庆泰说:“怎么会!谭班主,您是现在京城最大的梨园名角,太后老佛爷身前的大红人,我怎么会骗你?”

戏子一般不被重视,但谭鑫培他们怎么都是慈禧喜欢的角儿,即便任庆泰身负四品顶戴,也不会真把他当下九流。

谭鑫培说:“你想让老身如何做?”

任庆泰拿出摄影设备,说:“简单,到时候您只要表演几个戏台上的身法,然后唱几段戏腔就可以。”

“然后这个机子就能像放皮影戏一样放出来?”谭鑫培问。

任庆泰解释了一下:“不是皮影戏,这叫摄影机,放出来的是电影。”

谭鑫培端详了一下:“洋人的东西真是神奇,不过,我还有个疑问。”

任庆泰说:“班主请说。”

谭鑫培道:“既然是洋人的东西,他们该不会借此把我们的活儿学走吧?”

李谕在后面听了,哈哈笑道:“谭班主,不用担心,您的绝活洋人学不走的。”

杨小楼看到李谕后,高兴道:“李先生!您来了!”

然后他向谭鑫培介绍了李谕:“这位就是我给您说过好多次,名震西洋各国的李谕。”

谭鑫培说:“就是他帮着录制了留声机,让太后好生欢喜?”

杨小楼说:“是他!”

谭鑫培拱手道:“久仰久仰,先生是对我们同庆班有恩之人。”

李谕笑道:“什么有恩不有恩的,举手之劳。”

任庆泰知道李谕肯定懂这些摄影的东西,他认识谭鑫培也正好,“谭班主,帝师都说话了,您总该相信了吧?”

谭鑫培并不懂摄影技术的道理,还是将信将疑:“录制走了,为什么还说不上让洋人学走?”

李谕说:“谭班主,京戏可是童子功,一部电影时长哪怕二三十分钟,洋人能学得了什么?”

“二三十分钟是?”谭鑫培问道。

李谕解释说:“两刻钟,或者两碗茶的时间。”

“原来这么短。”谭鑫培这才有点放心。

杨小楼也说:“长不了的,义父,上次李谕给我录制留声机,只有几分钟。”

谭鑫培又有了顾虑:“就怕不够尽兴。”

任庆泰说:“所以谭班主回头务必想个最精彩的唱段,咱们不仅要给老佛爷看,还要在影院公开放映。”

“还有影院?”谭鑫培今天真是刷新了眼界。

李谕说:“可以理解为戏院,只不过换成了播放电影。”

任庆泰说:“我已经在前门大栅栏开了一家影戏院,到时候谭班主的影戏一上映,绝对震惊四座。”

借着知名度,肯定能够让同庆班的知名度更加响亮,谭鑫培终于打定了主意:“好吧,老身到时就献丑了,今个儿回去便好好研究出个唱段。”

任庆泰对李谕说:“帝师不要忘了明天过来现场录制一下声音。”

李谕笑道:“放心。”

其实早在19年,已经有了所谓的有声电影,方式很简单,有的是现场有演奏,有的就是利用留声机一起同步放映。

至于爱迪生此后发明了有声电影,其实严格意义上应该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机,就是把摄影机和留声机整合在一起。

李谕又说:“还有我的照片。”

任庆泰迅速拿出来:“当然没忘,一共洗出来了五张,不够的话底片我留着,随时能洗。”

李谕说:“足够了。”

回头他就把照片拿给了京师大学堂还有吕碧城。

吕碧城也写好了关于李谕的新闻稿,正好也给李谕看:

“……时代在转变!在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言辞争论中,即便是学富五车的旧学泰斗也承认了新学的势不可挡。科学已经成为滔滔大海上的滚滚波涛,将与新学制一起冲走科举的巨大脓疮……”

李谕说:“好像有点太激烈。”

吕碧城说:“这是大势所趋,在大家看来,你就仿佛从新时代走过来一般。”

我晕,还好她不知道自己是穿越者。

“这么写,辜先生会气坏的,而且直言科举的衰落,我想那些老学究们也不会看得下去。”李谕说。

“要的就是振聋发聩的冲击效果,否则天天考虑他们,新学还怎么发展?”吕碧城说。

“好吧,这是照片,一起登在报上吧,”反正李谕也不怕被推到风口浪尖,然后又说,“我去买点西红柿和白糖,今天总可以尝尝了。”

吕碧城心情倒是好,“我倒要看看到底有多好。”

两人来到东安市场买了一些西红柿,如今卖这东西的依旧不多,转了好一会儿才买到。

做凉拌西红柿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可惜现在的西红柿口感还是不如后世多次改良后的品种,所以只能多放点白糖。

一口下去,酸酸甜甜的味道女生最喜欢。

吕碧城赞不绝口:“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东西!”

李谕得意道:“我就说好吃吧。”

赵谦在屋外看得口水都要流下了,“先生,能不能让我也尝一口?”

凤铃一巴掌扇在他头上,“你怎么没有一点眼力见儿?”

吕碧城却招呼道:“没关系,一起吃吧。”

李谕也说:“进来吧,平时不就一起吃饭。”

他从来没什么架子,所以赵谦才会如此随便。

凤铃略显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只好也把王伯一起叫了过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