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章 俄事警闻(1 / 2)

王国维这时候已经在罗振玉手底下当了一年的主编,对于写稿件早就驾轻就熟,再加上他本来文学底子就好,整出来不少慷慨激昂的句子。

话说现在很多报刊文章还是要写得偏文言文一点,否则读者就会以为水平太低。

这方面王国维这种受过完整私塾训练的人优势就大了,甚至还能引经据典,把许多历史人物如同沈括、贾思勰之类的一个个援引出来。

王国维第二天找到了李谕,拿给李谕看。

李谕读完后说:“或许可以再加一些古今科技的对比。”

王国维说:“古今对比?”

李谕说:“是的,其实过去我们的科技水平是领先于欧洲列强的,只不过如今此消彼长竟然落后了这么多。加上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大家警醒的同时还能有赶超的自信。”

“好主意!”王国维说,“我对于科学的过往了解不够多,关键是说不上哪种东西有多么重要。”

李谕说:“就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上千年。”

王国维纳闷道:“我的确在学习数理科学时,大体知道了小数点的概念,但却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

李谕笑道:“意义嘛,解释起来不太容易,因为起码要懂一些数理知识。只能说,数学的先导作用很强,许多看似没用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大作用,所以只需要知道他很厉害就行了。”

王国维点点头:“我明白了,以先生的谈吐,真可以看出先生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现代人对王国维最有印象的恐怕就是他的那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李谕好奇问道:“先生认为我已经达到了哪个境界?”

王国维倒是一点都不恭维:“我想先生已经达到了第二境界。”

李谕假装不知道,问道:“一共几个境界?”

王国维说:“我认为有三层,但依我看,用不了多久,先生就可以达到第三层。”

李谕笑道:“你还会算命。”

王国维却说:“虽然我不懂科学,但多少也曾留学日本,从报道上能侧面看得出来,而且我也希望你可以达到那种程度,至少就可以证明中国人也能做到。”

李谕说:“借你吉言!”

第二天,发表在《教育世界》的文章真的引发了轰动,许多其他报纸争相引用。

在蔡元培的中国教育会里,蔡元培对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他对李谕说:“你和静安的联合真是堪称珠联璧合,文学与科学俱佳的一篇文章。”

李谕说:“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走向理工道路最好。”

蔡元培又对身边的一人说:“少泉,这篇文章也登在我们的《俄事警闻》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