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反其道而行 救老百姓=向老百姓求救?……(1 / 2)

刘彻确实对卫无忧抱了一些额外的期待。

最早从董仲舒那里听说“军训”一事后, 皇帝陛下的反应便有些耐人寻味。他收下了老董着卫小忧写的几行军训简章,暂且按下不表, 还刻意置身事外, 观察起了小家伙。

从锅巴、油炒面,到钢锭、水泥、混凝土,刘彻静静看着这臭小子一个接一个憋大招, 心里那点猜想越发落实了。

无忧这孩子,当真是上苍赐予他的祐国之宝吧。

已过而立之年的皇帝陛下有些唏嘘起来。

若是当年没有将孩子送出去,会不会不, 若是不送, 便没有今日了。

刘彻很快就安抚好自己的情绪, 转头又开始给小家伙挑刺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卫无忧小盆友知晓的神仙之术或许还要更多, 只不过这小子生性懒散, 外加想得多, 似乎在替卫家怕什么,给他吐出来的技术都是被动的。

怎么个被动法呢

那就是这小子目前几乎所有的发明和技术,都是为了卫青和霍去病这场仗,他甚至还关心他们在草原上如何吃得更好

刘彻嘟嘟囔囔的, 有点小情绪了。

皇帝陛下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漫天横飞的醋劲儿, 便大手一挥在这节骨眼上闹出个军训。

他要看看,卫无忧是不是真的如他猜的那般, 被逼着才能显山露水一二。

刘彻年近三十得子, 对刘据即便看重疼爱, 却到底没有亲手带过孩子;刘据呢,虽仰慕父皇,但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独处, 父子之间越发没有沟通之道。

因而,刘彻拍板军训之后,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卫小忧只是个五岁的孩子,发热刚好的情况下,参与这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今,知道人在渼陂湖上吃嘛嘛香,刘小猪就更不会反省了。

皇帝陛下闲着无事,对四喜挥挥手“去,将南军卫尉给朕叫来,最后那项考核朕改主意了,有旁的打算。”

京都有南北两军,北军由执金吾掌管,负责京城巡查;而南军由卫尉执掌,护卫帝王身侧。

卫尉得了四喜的提点,心中一阵发憷,进个殿门走出了“壮士英勇不复还”的气势。

另一头,渼陂湖上。

卫无忧几个人吃饱喝足,已经凑在一处,试用起了千里眼和迷彩袍。

李陵性子冷,不常说话,尤其对上司马迁这个“冤家”,更是连一副好脸色都不想给。这时候瞧见这两样物件,忍不住开口“此物从何而来”

卫不疑不喜欢李陵,因为这世上没人可以拽过他。

于是呛到“自然是无忧自己做的,我们忧弟的脑袋瓜子,你拍马也赶不上。”

卫伉“对,赶不上。”

李陵咬咬牙忍了,司马迁在一旁提示“不是忧弟,辈分错了,得叫”

卫无忧伸出小肉手捏住司马迁造作的嘴巴“都住嘴,听我说。”

众人“”

卫小四盘盘腿,坐在殿内榻上,详细地给五位队友介绍了如何使用望远镜和迷彩袍。

衣袍只需要穿脱,没有什么难点,望远镜就相对难一些了。

因为要调整中间的圆台进行伸缩位移,卫无忧还特意叮嘱几人手上小心一些。话音刚落,李禹便将两个纸圆台使劲儿一拽,天女散花了。

平日里嘴硬的李小禹这回慌神了,连忙一股脑全捡起来“怎么办怎么办坏了”

卫无忧叹气,检查了一番水晶镜面,还好,都没有摔碎。

他将圆台重新拼接起来,解释道“纸圆台可以重新装好,但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很珍贵,千里眼能看得那么远都是靠它们的,别摔碎了。”

这话一出口,队伍里其余五人再拿望远镜,那就仿佛是在瞻仰御赐的传家宝。

卫无忧“”

累了,毁灭吧。

好在,接下来几日除过教学骑射,偶尔来个紧急集合,刘彻都没再闹什么幺蛾子,甚至为了不叫卫无忧几个人吃得太好,给所有学子都统一了大小食供应。

对此,卫伉几人还遗憾了半晌。

总觉得陛下给的饭没有小无忧弄得好吃

到了第七日,刘彻精心准备的对抗赛终于拉开帷幕。

前来传旨的小宦官还挺入戏,匆忙赶来给卫无忧几人报信道“前方战事吃紧,大将军有命,南军治下小队即刻前往扶荔宫,救出匈奴掳走的百姓。”

卫无忧“”

卫无忧

千算万算,他万万没想到刘彻给他玩这么一招。

还以为是让各组之间模拟对战呢,那好歹都是同龄的长安小公子,有卫伉卫不疑李陵在前头,轻易没人敢欺负他们。

他甚至都做好准备坐镇后方了。

如今一听模拟的是对抗匈奴,那“敌方”至少也该是南北军军营里的士卒了。

刘彻真的不是在揠苗助长吗

卫无忧满脑子都是疑惑,但回头看到其他人更是一脸呆滞的样子,只好摇摇头,向小宦官问询更多信息“请问被掳走的百姓有多少人”

小宦官“一人。”

众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