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什么叫三分之一哪吒(求订阅)(1 / 2)

南剪子胡同,周家。

当周济民把礼物都送出去后,又领回了不少特供的礼物,回到家时,大家都惊呆了。

咋出去送礼,一圈回来后,还拿回来更多的礼物呢?

光是茅台就有五瓶呢,香烟就有三十多包,盒子都差点放不下了。

最搞笑的是还有衣服。

送礼送衣服的,可有听说过?

还别说,在这个年代,送衣服的可不在少数。

领导们知道周济民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忍不住把他们孩子、孙子孙女的旧衣服给送过来了。

有好几件,可都没穿过呢,是全新的衣服。

“爸,你香烟和酒,您等下带回家去,我这也用不上。”

周济民还没把礼物从车上拿下来,就开始分配了。

但丁如山却笑呵呵地拒绝了。

“这是领导给你的,你就收着吧,我要来干嘛?我可抽不惯也喝不惯这些。”

尽是昧着良心说话,实际上,丁如山眼馋得很。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能拿。

有些,不能拿!

见老丈人的神情,周济民也明白了。

“那这样吧,香烟您拿两包,茅台拿一瓶,这总没关系了吧?”

一番推辞过后,丁如山这才笑眯眯地接下了。

“小晴,这些衣服你们挑一下,家里还有剩下的,不要的衣服,这几天收拾好,过两天跟我走一趟。”

周淑晴闻言,点点头。

喊上老三老四,抱着衣服回了房间。

小金鱼也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漂亮的衣服啊,她也是很眼馋的。

直到这个时候,周济民才发现,家里来客人了呢。

是马新宝和王二牛两人。

小金鱼见过他们两人,加上周济民不在家,所以只好先让他们留下来等一等。

要不然,丁秋楠也不知道这礼该不该收。

家里人都知道,周济民在轧钢厂的关系就那么几个,昨天都来送礼了。

还有孟潇行,他家是晚上过来家里吃饭的,今早周济民去四合院看老房子时说的。

“马主任,王哥,你们也太客气了。”

马新宝一听,一张脸顿时笑成了菊花状。

虽然不是什么好的进步,但好歹没说什么。

礼物也收下了,那么赶紧撤退吧。

周济民假意挽留了一下,然后才让老三老四去提了两盒月饼过来,让他们带着离开。

等他们刚走,周济民便对丁秋楠和四小只说道:

“以后他们来家里,礼物千万不要接,好茶招待就是了,不用特意留饭。”

相比纯粹喜欢科研的老梁,马新宝更像是熘须拍马的投机者。

只不过在九月之前,去了南边的小岛一趟,马新宝就开始登门送礼了。

中秋这样的节日,一般的关系,谁会送礼?

周济民可不认为他跟马新宝的关系很好。

可人家送礼了,他也不能赶人不是?

只不过,留饭就算了。

这种人太会打蛇随棍上了。

丁秋楠她们应了一声,刚关上大门,大门就被敲响了。

推开门一看,丁秋楠皱眉,小金鱼却高兴地冲了出去。

原来是秦建国、刘大春、付蔚朋等人来了,秦京茹也在人群之中。

这一行人也是来送礼的。

对于这些人,周济民可热情了。

跟刚才面对马新宝他们的热情不同,他这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瞧秦建国他们提着的东西,全是野味。

正好领导送了茅台酒,今天高低也得整一口。

而且丁如山也在,让老丈人帮忙陪酒,也就他周济民干得出来了。

他才十六岁,没喝。

客厅里十分热闹,秦京茹却有些失落:原来周大哥真的结婚了呢。

少女的爱情,还没开花,就已经凋谢了。

小金鱼可不懂这些,她拉着秦京茹就是玩。

小跨院、黑妞、儿童自行车等等,还有她大哥送给她的恐龙玩具,也不是真的炫耀,就是跟秦京茹分享而已。

秦京茹看得吃惊不已,这么多好东西?

还有,小金鱼居然有独属于她自己的房子?

衣柜里面的衣服,很多。

穿着补丁的秦京茹,看得眼热不已。

“京茹姐,你长得好高啊,为什么你这么快长高了呢?”

炫耀完之后,小金鱼又好奇问起来。

女大十八变嘛,已经十四岁的秦京茹,当然也该长大了。

近一年来,她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

隔三差五有肉吃,所以身体长得快。

“长得高有什么用?还不是没人喜欢。”

“为什么?我就很喜欢你呀,我大哥也很喜欢你啊。”

秦京茹一听,顿时欢欣雀跃:

“真的?你大哥真的喜欢我?”

“对啊,不只是我大哥,我二姐、三哥和四哥也很喜欢你呢。”

什么叫童言无忌?

这就是咯。

秦京茹却浑然没有听到一样,心里欣喜不已。

午饭,苏茹芸、周淑晴她们可是忙坏了。

今天中午,家里来的客人可不少。

丁家这边就有四人,秦家庄那边来了六人,再加上家里本身就有六人,还要算上给周清娴喂奶的范招娣。

可不得十七人,最少两桌饭菜。

其实,周清娴也差不多要断奶了。

毕竟中秋节过后,她就八个月大了。

正常婴幼儿的断奶年龄就是八到十个月左右。

午饭的餐桌上,这次就是男女分开了。

老丈人和周济民这两个家里的男人,陪着秦建国、刘大春、付蔚朋、秦大柱四人。

丁秋楠她们就陪着小孩坐一桌。

秦京茹姐弟两人,就是来的客人中唯二的孩子。

“哟,这是茅台酒啊?不能喝这个,不能喝这个。”

老秦一看丁如山拿出来的酒,嘴唇哆嗦了一下,赶忙拒绝。

并且让秦大柱赶紧拿出他带过来的土酒。

虽然很粗糙,酒水暗黄,但还别说,意外的好喝。

山里人制作的山货,很多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精品呢。

见此,周济民也没有再推辞。

茅台不能喝,刘大春他们也有些遗憾。

要不然,今天中午这顿饭,他们回到大队,能吹好久。

尽管如此,等他们吃饱喝足回去的时候,带着的月饼,也让他们足够吹嘘了。

把客人送走后,周济民很庆幸,自己多做了不少月饼。

要不然,这次指定不够送了。

1959年9月17号,这天是中秋节。

秦家庄的梨也快成熟了,周济民打算过几天去看看。

今年就算不畅销,估计也不会省下。

正好红星公司不是效益好嘛,月饼太贵,但梨子合适啊。

因为有水库,秦家庄附近几个大队今年总算可以过得好年了。

麦子收成不错,梨子丰收。

加上水库养殖的鱼,等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捞起来,大家都能过个好年了。

临近中秋节,那天休息的时候,礼物什么的都送了。

老杨和杨夫人收到月饼的时候,老高兴了,最喜欢吃的就是五仁叉烧了。

徐梅最爱的还是莲蓉,甜到心坎上了。

还有冰皮月饼,也非常不错。

为此,还请教周济民,想着明年自己做来吃或者送人。

“行啊,没问题,明年你来我家,我让楠楠教你。”

一听周济民这句话,徐梅就来气了。

左一句楠楠,右一句楠楠,离开丁秋楠,你是不是就不能活了?

成功把徐梅惹生气后,周济民趁机赶紧跑。

再不跑,等女妖精回过神来,他就跑不了了。

身为一个正常男人,周济民当然也喜欢高颜值的徐梅了。

而且,二十五岁的徐梅,正好处在人生颜值巅峰。

跟水蜜桃似的,要说他不喜欢,简直扯澹。

但他对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所以,有些喜欢,他只能隐藏。

在他没有足够实力之前,搞破鞋只会葬送他和家里。

相比外面彩旗飘飘,他更喜欢儿女绕膝。

“小金鱼,走了。”

家里,周济民打算趁着今天中秋,给黄小花送衣服。

原本那天,想着下午就给送过去的。

可下午也来客人了,孟家全来了。

少了一个孟振兴,老孟家还有六个孩子。

似乎也没差,但老孟一家都还多少有些伤感。

所以,都没提这件事。

老孟家的六个孩子,也挑了一些衣服回去。

孟潇行虽然工资也升了一些,但毕竟养着六个孩子,所以都是买成衣。

而成衣的价格贵,家里也没个女人帮着做衣服,也只能凑合着了。

因此,那天,周济民最终也没能带着周淑晴去黄家村那边。

“来了,大哥你要带这么多东西吗?”

小金鱼跑了出来,身上的衣服已经换成很普通的了。

有两个补丁,这是她能找到最旧的衣服了。

毕竟今天是去黄小花家里,就小金鱼身上的衣服,在黄小花她们家里,那都是最好的了。

自行车的把手,挂了两个袋子,看着就不轻。

周济民没说什么,只是笑着跟丈母娘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让小金鱼抱紧自己,骑着车离开了。

黄小花家里,随着他们两兄妹的到来,茅草屋又变得热闹了不少。

小金鱼身上的衣服,以及她粉凋玉琢的笑脸,让黄招娣等小屁孩很是自卑。

不过,都是同龄人,很快就闹在一起了。

看着她们跑出去外面完跳绳,周济民皱眉看了看茅草屋,询问黄小花现在制作了多少块泥砖?

现在已经九月中了,在过一两个月,马上就是冬天了。

住在茅草房,很容易像去年一样,发生悲剧。

所以,平时不忙农活的时候,黄小花就带着妹妹们一起制作泥砖。

弟弟黄小虎还太小,只能帮一些小忙。

“有1530块了,很快就能达到您说的两千块了。”

看着黄小花洋溢着喜悦的笑脸,周济民也很是替对方开心。

同样的年纪,周淑晴还在上学,秦京茹早早帮家里干活赚公分,黄小花却不仅要赚公分,还要照顾家里,还要盖房子。

当然,比周淑晴过得更好的也有,但比黄小花更惨的,估计也没几个了。

乡下的泥砖,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步就是沤泥。

需要从山上弄一些黄泥土与田地里的灰泥土、稻草混在一起,用水浸匀,保持一定的湿度堆放一段时间。

等这些泥巴和水草均匀混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泥砖才会经久耐用。

第二步就是将沤好的泥和匀,用牛在田地上不停的踩踏,使上述三种混合物充分混合在一起,并表现出很好的粘稠和韧性。

这个过程和揉搓面粉差不多,要不停的搅拌均匀,让泥巴和稻草充分和在一起,这样出来的砖块品质才会好,而且才会有粘性。

最后一步则是用模具制作泥砖模型。

将踩踏好的柔软混合泥,用力放入成形木框架里,并用木板捣实拍平后,将木框提起来,就形成了泥砖坯,放在平地上晾干。

晒干之后的泥砖,就可以用来建房子了。

这样的泥砖,一块能顶三四块普通的红砖。

在周济民小的时候,可没少干这活。

乡下农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这样的房子。

不过,还有瓦片、横梁和石头等,这些材料,都省不了。

黄小花不愿意接受周济民的恩惠。

却愿意去秦家庄、刘家大队等借钱。

只有建起大房子,这个家才算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她不知道的是,她从秦建国那边借的钱,其实就是周济民的。

也不多,拢共就十五元。

建房子最大的两笔开销:瓦片和泥瓦匠。

再算上黄小花平时省吃俭用的2元5毛3分钱,她认为足够了。

横梁还是她进山砍伐的,村里的叔伯也帮了不少忙。

现在就差泥砖和石头了。

“行,你们也不要太累了,两千块也差不多了,等国庆过后,就要开始挖地基了,十月中之前得建好,要不然到时候冷风过境,你们可就苦了。”

黄小花却笑着表示,她们都不怕苦,只要有希望,就什么都不怕。

说着说着,却流眼泪了。

周济民知道,这是想她父母了。

可他也无能为力啊。

从黄家村离开的时候,周济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

后座上的小金鱼,却还念叨着哪个是盼娣哪个是来娣。

主要是黄小花她们家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毛一样,要是只看脸,那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呢。

听着她稚嫩的声音,周济民的心情更好了。

17号这天是周四,工厂还要上班。

在大家都忙着炼钢铁的年代,中秋放假都成了奢侈。

所以仅有半天假期而已。

从城外回来的时候,工厂的几根大烟囱还在释放着浓浓大烟呢。

把小金鱼送回家之后,下午,周济民又回了一趟北大。

“老师,月饼还吃吧?”

进入主任办公室,周济民便笑道。

段学复笑着应了一句好吃,你师娘可念叨你了,想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到家里一趟。

周济民没有明说,只是表示有时间就会过去。

燕园里,可是住了不少大名人。

等再过几年,唉,日子肯定难过咯。

所以,他可以稍微亲近段学复,但不会交往过甚。

就是怕燕园里的其他文豪。

而数学是非常纯粹的,学数学的这群人,也都比较纯粹。

加上数学本身是所有学科的根本,地位尊崇。

这就是他选择数学的原因之一。

跟段学复闲聊了一会儿家常,这才开始步入正题。

十个课题,段学复让他选了三个。

时间放得宽松了一些,两个月内就要完成。

完成三篇论文,通过他的检查后,才算达标。

并且,段学复叮嘱他,千万不可以闭门造车。

想不明白的点,一定要回学校,多问人。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有疑问,肯定会向您请教的。”

周济民压根没想这想法。

他现在想的是,这两个月的长假,该干点什么好呢?

眼下有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周清娴的断奶,而是丁秋楠的预产期。

虽说距离生产,大概还有三个月左右,可是很多事情,也该准备起来了。

比如产房!

以现在医院的卫生条件和环境,周济民觉得,还是在家里生吧。

因此,小跨院就是产房了。

暖气供应啥的,都得准备好。

卸货之后,正好在小跨院这边坐月子。

环境清幽,月亮门关上,就是一处小天地了。

带着这些想法,周济民回到了家,却看到小金鱼她们忙碌的身影。

“跑这么快干嘛呢?”

周济民一把捞起跑最后的小金鱼,好奇地问道。

都要过节了,好不容易休息,还往小跨院这边跑干嘛呢?

“啊,大哥,黑妞生了呢,好像小灰也要生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狗生狗崽有什么好看的?”

说是这么说,但周济民还是把她放下来,一起跟着进了小跨院。

小跨院的院子里,搭建了三个小棚。

那是三只大狗的产房。

平日里,大家都不怎么过来小跨院这边。

所以,就在小跨院的院子墙角下,搭建了狗窝。

不过,大黄和旺财两只还是住在影壁后面的狗棚里。

丁秋楠她们此时正围着黑妞的狗窝,看着那五只狗宝宝。

还别说,刚出生没多久的狗崽,真的是萌到爆。

对于同样怀着孩子的丁秋楠来说,粉嫩粉嫩的狗崽们击中了她心中的柔软。

黑妞不停地舔舐着狗崽,对主人们的存在视而不见。

但只要有人敢摸狗崽,它马上就会呲牙警告。

“好了,楠楠,你该回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