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妈妈(10更)(1 / 2)

高天原综合会所。

只看名字的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些不好的地方,但这里真的是面向学生向的正规合法的综合娱乐场所。

高天原的老板是在这条街被称呼为‘大妈妈’的女人,最初建立这家高天原的原因是因为她的死对头开了家名为月食原的店,于是手里在这条街上有些相当地皮的她,便脑子一热的在这建立起了高天原。

最初的营业额度只能说是一塌糊涂。说到底,东京都的人真的要体验纸醉金迷的夜晚生活的话,谁会闲的没事跑台东区的电器街这边来?繁荣的新宿区吉原街才是集中了那类设施的地方。

根本没有竞争力。

大妈妈的死对头那边的月食原之所以能营业,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因为她的规模小,运营成本低,并且是拿到了吉原那边总店投资的分店。

大妈妈的死对头认准了大妈妈缺乏经验容易上头的缺点。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因为高天原设计阶段想太多建的太大了,不但客人稀少,营业成本也高的离谱。

大妈妈显然是中计了,但恶性循环并没有持续太久,大妈妈最擅长的事情并非是经营,而是‘社交’,她虽然不擅长经营,但她擅长找人帮忙。

于是,大妈妈得到了高人指点,改变了运营策略,不再将高天原定义为高消费娱乐场所,转而走亲民路线。

实际上,电器街秋叶原虽然不如新宿的吉原那么繁华,充满了大人们的奢侈,但却是年轻人们的聚集地。

大部分年轻人自然拿不出能在吉原那种地方消费的金钱,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年轻人没有娱乐消费了,所以月食原才会选择在这边开一家学生向的小分店吧。

指点大妈妈的‘高人’告诉大妈妈,其实月食原总店那边面向学生拉客消费的思路是没错的,但是他们这个思路执行的不够彻底。

年轻人不是不想消费娱乐,尤其是新东京都这个几乎所有人都有些精神疾病的地方,欲望的旋涡从未停歇,只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单纯的没钱罢了。

月食原的分店虽然看准了这点,但只是缩小营业成本,没有想过改变营业内容。说到底只是分店,自主权限不够高。

而大妈妈在得到某位神秘‘高人’的指点之后,完全改变了思路,将原本作为主打的陪酒等营收内容改为附带服务,将这里改成了完全学生向的综合娱乐设施,虽然消费水平大打折扣,但通过薄利多销的政策,以及大妈妈广阔的人脉宣传,成功让高天原在此立足。

随着前来玩耍娱乐聚会的学生越来越多,本就是年轻人聚集地的秋叶原迸发了新的生机,不但让回头客众多,旧客人也会不断拉新客人过来娱乐。

回过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了高中生与大学生们节假日习惯性聚集玩乐的场所。

高天原如今欣欣向荣的秘诀便是——低消费却得能到优质的服务体验。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原因也很简单——工资待遇非常好,以及大妈妈的人格魅力。

与她的长子简江先生不同,大妈妈对赚钱没有兴趣,营业收入基本全花在了改善工作环境以及高额的薪水上,工资待遇好所以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也高——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么?

这种好工作可没人想丢。

说到底,大妈妈之所以会被整条街的人尊称为‘大妈妈’,根本原因就是她的这种态度,她虽然也喜欢钱,但喜欢的不是盈利本身,而是用钱去不断的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人脉。

明明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妈妈却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受其恩惠的人数不胜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算是这一带黑白两道的‘掌上明珠’,她的这份性格多少也影响了自己的四个孩子——虽然她至今未婚。

与很多新东京都的重组家庭一样,大妈妈的家庭内容构成复杂:

她自己是瀛洲本地人,长女真娜是法兰西人,长子简江是奉天本土人,次女艾丽瑟是德意志人、幺子静则是斯拉夫人。

之所以重组家庭构成如此复杂,原因与许多其他东京都的重组家庭一样,十年前的大灾害让世界各地无数家庭破碎,搬家来到此地之后开始新的生活。

继承了母亲最多性格特征的是长女真娜,其次则是长子的简江但简江有一点不同,他很喜欢钱,尤其喜欢看着自己账上的财产数额不断增加,也正是因为这点与母亲不合,经常闹矛盾,所以简江一直想着从家里搬出去独立,这点一直到今天才真正完成。

虽然刚搬家出去就经历了很多事情但他今晚又回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