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第 174 章 我嘎嘎爱国(2 / 2)

没有盐,吃咸鱼也是一样的嘛。

制盐场远离人烟,所以放几个烟花也不怕有其他人发现。

吕雉抬头看着空中灿烂的烟花,想着自己从后英手中接过来的先前齐国君王后留下来的势力,一向冷硬的脸上也柔和了几分。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这是赵不息先前告诉吕雉的,可直到如今,吕雉才品出了其中两份趣味来。

新年很快就过去了,皑皑大雪覆盖了整个咸阳,不少有闲趣的贵族都带着妻女出门赏雪。

咸阳最贫困的一群黔首也早就用自己的劳动力从黑石纺织厂换到了冬衣,尽管也难免还有冻死的人,可是冻死的人数比起往年已经减少了许多,一些黔首也愿意带着孩子在院子中堆雪人打雪仗玩一玩。

只是边关却并不平静,数个耗尽了粮食的小部落大着胆子劫掠秦朝边境。

大雪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是瑞雪兆丰年,可对于游牧文明来说就是实打实的天灾了。

哪怕有秦军在边关不停巡视,可照样有快要饿死的匈奴部落敢冒着被杀死的风险来劫掠边关。

毕竟人也是动物中的一种,一旦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那疯狂就会压过恐惧,就算是顶着秦军的弓、弩,这些匈奴也敢冲入关内劫掠。

快马背着边关的信人一路飞奔入咸阳城中,气喘吁吁的信人将信送入了咸阳宫中。

嬴政震怒。

一向只有他攻打别人的时候,这些匈奴竟然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劫掠秦

尽管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多少,可嬴政依然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

这么多年不容侵犯的帝王生涯下来,嬴政已经不是三十年前那个面对吕不韦能忍耐伪装起来的少年了,始皇帝嬴政的尊严容不得任何人质疑。

他要发动一场大型战争,将匈奴彻底打服气。

嬴政有那个本事说打服匈奴,毕竟历史上就是这一年,始皇帝派蒙恬北击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以报怨。

尽管在短短十年之后匈奴又再次嚣张起来,冒顿直接带兵将汉高祖刘邦围在了山上差点把刚刚建立不久的汉朝给灭了

只是在那之前,嬴政要先处理好百越和秦内部的焚书统一思想一事。

春天还没有到来,秦朝廷就已经陷入了忙碌中。

无数的命令从咸阳散向了四面八方,数不清的粮食被送往百越战场上,又征发了十万大军支援百越,力求半年之内将百越攻克下来,而后趁着入冬之前举国之力北击匈奴。

朝堂上,李斯收到了嬴政的暗示,也默契的带着法家弟子加大了对焚书之事的倡议,儒家自然不甘示弱的和法家做对。

嬴政依旧没有表态,仿佛他还在等着儒家和法家吵出一个错对出来一样。

可实际上,嬴政的决定一开始就已经很明显的,只是儒家还以为嬴政是同先前史书上的那些各国君王一样,是能被上谏劝动的,所以依然在朝堂上上蹿下跳。

殊不知他们想要当邹忌、伍参,可嬴政却不是齐威王和楚庄王,当年李斯上谏逐客书,里面的话可比这些儒家臣子们说的话好听多了,而且也符合嬴政的利益。

而如今的这些儒生们却从一开始就弄错了一件事情,他们上谏,是只站在了儒家的角度上认为要教化世人不能焚书,却忘了上谏的根本原则就是要站在君王的角度上考虑君王的利益。

儒家的什么教化什么桃李三千在嬴政看来对他一点用也没有,嬴政想要的是思想一统,天下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不过嬴政不会直接开口告诉这些儒生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只是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上冷眼看着儒家和法家吵架。

他要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把朝廷上这些对学派的忠诚超过对君王的忠诚的臣子都找出来,而后全都送到边关去修长城。

朝廷上只能有一个人的声音,那个人只能是他

所以在这个战火味十分浓厚的时候,嬴政却还有闲心微服私访来黑石学堂找赵不息。

黑石学堂又扩大了一次规模,已经不单单是考公辅导班一个班级了,还又分出了一个官场进阶班,也是陈平主讲,专门给已经成为小官吏的人讲如何和上官同事相处,如何高质量高速度解决上司的烦恼。

甚至还有一本专门的教材书五年做官三年模拟,再往上还有配套的实例题为官必刷题。

若是再多花一金,还能买一本黑石出版社出版的说话的艺术。

嬴政就花了一金,买了这本说话的艺术,打开之后的第一页俨然写着如何和不讲理的上官沟通先顺着他说,再悄悄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个即视感怎么这么微妙呢。

嬴政沉默了,又翻开了第二页和自以为是的上官沟通要在方案中故意漏出明显错误,让上官一眼找出来给他成就感。

这本书该不会是那逆女写的吧。嬴政觉得自己应该现在先找好棍子,省的一会找不到趁手的棍子教育女儿。

得到了嬴政来了的消息的赵不息急匆匆从学堂之内赶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嬴政手中拿着的书。

“爹,您怎么来啦”赵不息轻咳一声,这才小心翼翼凑上去。

嬴政轻哼一声,将自己在学堂门前的书铺内花了一金买到的书揣在了自己袖中。

“怎么,我还不能来看看自己女儿了”

赵不息连忙露出小狗腿的笑容“当然能啦,黑石学堂是我的地方,那就也是我爹您的地方,您到自己的地方来当然是想要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了。”

嬴政满意了。

赵不息带着嬴政往学堂内部走,刚刚穿过小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空地,和空地中央摆放的两座雕像。

其中一座大一些的雕像一手执剑,一手拿着奏折,眉目威严,头戴冕冠,正是嬴政。

另一座小一些的雕像则是一手握着长戟,一手托着书本的赵不息了。

赵不息指着雕像给嬴政表忠心“爹你放心,我手底下的这些学堂思想上都是很正确的,我们教材的第一页就是教育学生要爱国,绝对不会有思想错误的事情发生。”

甚至赵不息还信誓旦旦“我现在是墨家巨子,墨家还要建造墨家学宫呢,到时候我在墨家学宫前面也放上您的雕像”

“我们墨家,可都是很爱国的”

嬴政挑挑眉,因为朝堂上那堆破事而略受影响的心情顿时愉悦了起来。

在嬴政的观念之中,朕即国家,爱国就是忠诚于朕,赵不息的意思在嬴政看来就是墨家向他投诚的信号。

也不能怪嬴政,他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战国时候,大才留在哪个国家就等同于效忠哪个君王这是春秋战国时候人人公认的。例如韩非,他不愿意效忠于嬴政的表现就是他不愿意入秦,再例如尉缭,嬴政认为他已经忠诚于自己的原因就是尉缭在跑了几次没跑了之后就认命待在了秦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