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御驾亲征虎头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个留学生(2 / 2)

靖明 冬三十娘 326 字 9个月前

陆炳没有离开过朱厚熜,他实在没想到,大同西路的这一仗竟打得这么漂亮。

大明已经很多年没有在鞑虏身上取得如此大的、实实在在的战果了。

“井坪大捷!陛下,即便宣府不能诱敌败敌,此战已足可献捷太庙!”杨一清很激动,“武定侯有乃祖之风!此战虽胜得惨烈,但若不是武定侯亲自赶到,套虏舍了黄崖山入寇朔州,已再成追之不及、战之难胜之局。”

“……俞大猷重伤未醒……”

朱厚熜知道杨一清说的惨烈确实惨烈,井坪守城、城南夜战,再加上之前的黄崖山战损,迎恩、阻虎、乃河三堡被破,大明将士总的伤亡,实则比套虏在大同的损失更大。

他眼中有寒芒:“那刘铠竟是死在了疆场,倒不好惩治了!”

“……陛下。”杨一清看到皇帝并不怎么高兴,也只能苦笑着劝谏,“增援不力,但守城任重。他若未战死,朝廷却也不能因此就重办他。边镇诸将,大多如此。若因增援不及时便重惩,人人自危……”

“不及时?”

杨一清无奈点头:“不是才三天吗?要侦察敌情,恐调虎离山;要分兵调粮,重新布置城防……援军总是会慢不少的,武定侯若不是立下了这等大功,之前以不听军令为名斩了李鉴,实则是令边将难以心服之举。”

朱厚熜还能有什么话说?

只能说明边镇多年的毛病几乎快没得治了。

但这就是人性,惜命的更多,怕后果更严重的更多。

他默默坐回到了椅子上:“看来,朕此前想法确实大胆。此战,胜得侥幸。此计,俺答也没糊涂到相信。”

“事在人为!”杨一清却肃然道,“臣等是为了陛下那一句话而定下心,决意一试的。”

“哪句话?”

“土木一变,君臣从此畏首畏尾。陛下要以御驾亲征而大胜还朝一振大明君臣意气,臣等愿鞍前马后,尽力一试!”

朱厚熜点了点头:“逢敌先敢亮剑,而后才可言胜。朕的胃口,实则比博迪、俺答还大。明明边镇将卒军心并不思战,欲以大捷一场顷刻改之,这也是侥幸之心。”

“陛下御驾宣府,鞑虏倾巢而出仍不动如山,只待宣大尽复,则鞑虏有死伤无算之痛,大明有国战败敌之捷。陛下武功,已足可威震漠北、望播宇内。”

朱厚熜意兴阑珊:“博迪和俺答还在那呢,此战尚未结束,朕实在羞于以国土之内杀了些闯进来的盗贼为功。”

他从井坪之战的细节里看到的是凶险。

在情报里,盘踞河套肥美之地的衮必里克,实在是和他的弟弟相差太远。饶是如此,他带领的人马也硬是大有可能在大同腹地来去自如、大肆劫掠。

俞大猷仗着特殊地利,纵然能守个三天多、杀了不少敌,却能再去追击吗?

郭勋立功的心和勇气是有了,但是冒险只带一点亲兵脱离了大部队。若是被衮必里克在井坪城南杀了或者俘虏了,整个大同都会鸡犬不宁。

什么庙算,什么御驾亲征士气大振……在边镇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这近乎做梦。

只能说这次朝堂上大家都愿意帮皇帝尝试去做一做,至少主动计划之下、几分运气加持之下,结果不算坏。

“战争啊……”朱厚熜喃喃自语。

陆炳奇怪地看着皇帝:“陛下,此等大捷,多年不曾有了,何必闷闷不乐?”

“朕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桩大事做完之后,发现自己这次不算是急功近利了?”朱厚熜耿耿于怀的是这一点。

陆炳睁大了眼睛:“陛下,您才刚过二十岁呢!年轻人,急切一点不是很寻常吗?要我说,朝堂上都是老成的,陛下年轻,有谋算,敢对鞑子……额……亮剑,这多好啊!”

朱厚熜哑然失笑:“不年轻气盛,不叫年轻人吗?”

“就是这个理!”陆炳点头。

“行吧。这叫花了一百分的努力,得了五十分。”朱厚熜看着他,“下次一步步做到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吧。倒是耽误了伱的婚期。”

随后这场战事的发展,充分给朱厚熜上了一课。

与他这个来自五百年后的灵魂不同,一样年轻的俺答向他诠释了什么叫自小在尔虞我诈中长大,什么叫合格的政治领袖。

不管他原本有着什么样的战局谋划、战略目标,当他知道了黄崖山之战的结果之后,他恐怕就另外有了想法。当他知道井坪之战的结果之后,他立刻就改变了想法。

宣府大军对虞台岭、万全右卫的反攻几乎没受到什么像样的阻力,只留下了百余断后之军。俺答早把那一带好好劫掠了一番,然后从容撤出。

途中,只有李瑾、何全安、严春生等人及时出现。虽然给土默特部造成了一点小麻烦,救下了一些他们掳掠走的人、留下了一些物资,但也向俺答暴露了大明有一些很特殊的部队和军器的情报。

“……鄂尔多斯部元气大伤,博迪将面临宣府将卒的反扑,在燕山中撤出不易。反倒俺答,有力克虞台岭和万全右卫、在洋河以北劫掠不少的收获。此消彼长,他在草原上的声望……”

朱厚熜一声长叹:“而朕得到了什么?劳师北征,耗费粮饷,谋算成空。”

杨一清沉默半天,最后说道:“大明诸边接敌,臣斗胆说一句,大明没败,便是大胜,何况有井坪大捷?此战虽耗费不少,损失不小,死伤众多,但草原上终究会开始争权夺利。右翼三万户间实力威望此消彼长,博迪与俺答之间会嫌隙更深,而陛下则赢了一革边镇旧弊的时机。”

“只怕博迪听闻消息也无心久战了。”朱厚熜挥了挥手,“尽快将鞑子完全赶出大明吧。”

两天之后,俺答的“老”谋深算才给了他真正的震撼,也是巨大的惊喜。

“陛下!陛下!”杨一清也失态地赶了过来,“伯安遣抚宁侯率奇兵自边墙一路西北去夺龙门所,准备堵住博迪!”

“古北口撤兵了?”朱厚熜震惊地站了起来。

“详细情形还不知,消息是从四海治所传来的。但如今只要出了边墙的那千五精兵和龙门卫能再次去堵住独石堡,那博迪就很难出去了!”

“……真神兵天降!”朱厚熜看着眼睛突然就血红的李全礼,“去吧!朕无忧矣!”

“末将领旨!”李全礼人还没出门就大声地喊着,“备马!备马!”

北元之主被俺答“卖”了。

是卖吗?战局不利,土默特部可是被宣府主力和大明皇帝的护驾大军一起攻击,迫不得已才撤出的啊。

是博迪自己过于深入,也推进不力,蓟州那边没牵制住明军。

朱厚熜本以为君臣谋划的这一局即将虎头蛇尾,谁知战局走向莫名其妙,俞大猷在西线痛击套虏之后的连锁反应竟然是博迪身陷燕山。

现在,独石堡中的朱麒苦苦支撑,两眼中都是疯狂。

“六年!六年了!”他大声喊着,“本侯在广西剿匪,在湖广拼命,现在就指望这一战了!鞑子不擅攻城,无论如何,给本侯顶住十日!大司马说了,十日之内,他必率援军到宣府!陛下和杨总参那边,也必会来合围!”

朱麒奇袭龙门所的消息是途径延庆边墙的四海治所传到宣府的,而这个时候王守仁的军情也终于从密云那边送到了宣府。

朱厚熜还能说什么?

长城既是防卫设施,也是边镇的“高速公路”。

而王守仁不负他的赫赫名声,从一些情报里准确判断出了接下来的走势,然后做出了准确的决断,更能先跟墙头草花当谈好,保证蓟州那边不出大问题。

现在,宣府东北面的燕山里,有一条大鱼。

朱厚熜很快又见识到了如今边镇将卒的“士气”。

个个请战!

开什么玩笑……这是什么土木堡之变啊?

他们都想为大明也抓个留学生!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