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难处(1 / 2)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445 字 11个月前

第六十九章难处

“何兄,你的想法很好,但是问题太多了。”刘璟说道:“你的意思我大概明白。这一件事情辽东是可以实现的。无非分田而已,只要朝廷舍的。辽东土地完全可以分给下面的人。这没有问题。但是河北就不一样了。河北虽然多是迁移过来的,但已经过去而二十多年了,一代人过去,当初本来就不是均分土地,而今土地各有参差。这很正常的。即便当初百姓迁移过来,授田也没有到一家几百亩的地步。土地乃是国家之根本。天下之根本。而今大战在即,动摇根基。不是智者所为,一旦有事,南方战事正急的时候,闹出民变来,悔之晚矣。”

何夕说道:“此事不动手?何时动手?土地这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动,都会闹一个天翻地覆。而且大战在即,战事胜过一切,反而一时间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最少朝廷之中,不会有反对的人。只要朝廷之中没有反对的人。其他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我当然知道这里面有问题,有问题只需一件件解决问题,而不需要解决人。”

这是何夕最大的感悟。

如果能单纯做一件事情,那简直是太幸福了。

然后,人与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时候要推进一些事情,必须要先清楚一些人。做事就演变成了两边不死不休的斗争。在斗争升级之后,很多人都忘记了初衷。甚至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而斗争,只是为了眼前利益,将对方搞死。

一旦陷入这种局面,这个朝廷大抵陷入死亡螺旋了。

亡国指日可待。

而土地问题是一切之根结所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之中。何夕想来想去,觉得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适合对在土地上下刀子了。

更不要说,北京所有的地盘,辽东,河北,山西,漠南。这些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最少并没有强悍的士大夫集团。这就足够了。只要能完成这上面的改革。等将来大明统一天下,可以用这些地方出身的官员,去压制其他地方官员,特别是江南士大夫们。

毕竟何夕也明白,这种改革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完全是不可接受的,这代表耕读传家的经济模式破灭。代表着天下所有人,不管是土地,还是手工业,以及其他各种物产,都卷入商业化的浪潮。

而这种激烈矛盾,何夕根本不可能等打下天下之后去推行,因为,那个时候他面对的反对力量太大了。毕竟,天下只有一个大明,一旦北京政权夺取天下,就不再是一个地方?质的政权。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势力平衡。

而上上下下没有这种紧迫感,很难咬紧牙关,用逼反地方的态度推行变法的。

这或许是,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历代一统王朝变法都不算成功的原因了。那就是中国太大了。利益集团太多。维持统治,尚能将这些利益集团苟合在一起,一旦变法,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尖锐冲突。

太多矛盾难以调和了。要么就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要么就如现在这样,用最激烈的方式来对待这一场变法,那就是战争。

朱元璋选择了后者。

何夕只能秉承这一条路线走下去,尸山血海已经是必然。为了不让无辜的人枉死。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一场战争,何夕才坚定地要对土地动手。

刘璟沉默了一阵子,说道:“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河北那边怎么让几家合股的?”

何夕说道:“同村同姓的分在一起,将土地固定下来。各人算自己的股份就行了。推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主持此事。如果有人退出,卖出股份,自己离开就行了。有什么问题?”

何夕这种制度,也有合作社的?质。

有相互帮助的?质。毕竟大明朝廷的统治力量是不可能统治到具体一个人的。何夕为未来大明设计的,就是大明朝廷管理各家公司,而公司直接管理百姓。同时大明朝廷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仲裁者。

当然了,其中或许有很多偏差。

如此一来,完全将大明底层结构给改写了。

刘璟说道:“太有问题了。大明百姓识字率有多少?你知道吗?百中一二而已。别的不说,这合股要算账吧,交税要算账吧。这账目,他们就算不清楚了。而百姓生活艰难,每年为争夺水源,几个县都能打成一锅粥,更不要说,这种全新政策推行,我想想就头大。传统衙门里面的人,收一些田赋,催一些徭役,都能搞出事情来。你这政策推行下去,不闹出几场大乱子,是搞不定的。”

“简直盲人骑瞎马。”

何夕说道:“这一点我明白。”

诚然,何夕不如刘璟了解农村,要知道,刘璟在青田老家隐居多年。而他这种身份的士大夫,在家乡的时候,就是十里八乡的学问人。更不要说诚意伯刘伯温的余荫在。农村搞出什么事情来,都要请刘家出来调解,评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