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可以拉拢下(2 / 2)

“冯副将啊。”赵与芮这时重重拍拍他肩膀,语重心长的道:“大宋这么多当副将的,几十万水军将士,你我两人能在定海相遇,这也是一种缘份。”

胡鹏还是不说话,反正大宋文官也不怕你。

他这县令当的好好的,还没满三年,突然一纸调令把他弄走,以李宗勉知定海县。

最后房子全被当地县衙收去,做为商用或民用。

“一应开支,由定海县支付。”

“江东寨里的房屋都被租为民用,连船坞也租给当地船商,白纸黑字,年限未到,突然让他们腾屋,恐怕不妥,万一激起民变?”

“我们有几个人跟过去。”

冯德山大喜,有点不敢相信。

冯德山立刻道:“要多谢魏王才是。”

冯德山一脸恭敬,第一次看到魏王时,他感觉赵与芮非常年轻,非常稚嬾,心里是有点看不起的,但相处了两天,见赵与芮说话行事,相当果断干净,真有王侯之风,他渐渐有了些敬畏。

“工匠器械,具有供应。”

这盐场与江东寨距离约数里,中间又隔着鄞江(后世的甬江段)。

他心道,只要魏王你月月不缺钱,俺定给你练好他们。

说出来时,感觉希望不大,因为修起船来很费钱,有时修艘船,不如买新的,但他不敢说买新的啊,魏王怕是没这么多钱。

他们来了七艘船,有五个指挥级以上军将,五天轮一次,即每个月大部份时间还是住在县城内,冯德山感觉魏王这么安排也挺好的。

赵与芮身后跟着李平夏和李宗勉、杜范,看情况那胡鹏应该交接走了。

李宗勉又苦着脸,这县衙支出又大了呀,不过这时魏王看了他一眼,李宗勉想到魏王的赚钱能力,顿时心里稍微好受点。

“末将在。”冯德山赶紧上前。

冯德山涨红了脸,沉声道:“魏王说的对,末将会好好训练他们。”

“有些人,恐怕不是这么好说话的。”

现在房间没腾出来,当天他们还是住在船上。

赵与芮一直在观察他表情,感觉说了这段话后,冯德山并没有反感,反而有些羞愧,这证明,他也是想练好兵的,这种将领是可以拉拢一下。

冯德山现在品级到了,就开始想着将来挪挪地方,弄个更大的实职。

因为他们了随船带过来二十多匹马,都是赵与芮自己买的。

“末将领命。”陈东听着眉头一皱,这几千间屋子呢?不由有点后悔出风头。

他想刚刚魏王的吩咐,立刻叫来一个都头:“老杨。”

约一个时辰后,魏王来了。

冯德山笑眯眯看向周来和李平国,感觉自己做的不错,学着魏王。

隔壁慈溪县,同期人口为:主客通计大小口十五万,没有户数记载。

“你带你那都人先下去,挨个敲门,让他们三天内搬迁,有什么契约都拿过来,定海县按契约退钱。”

魏王与史弥远交好,还特意升了俺为正七品,若是和魏王打好关系,将来定然还能差遣更大的官。

冯德山想说,咱们级别不够,住统领衙门行不行?不过魏王这么说了,他们当然没意见。

赵与芮接着来到西边,靠近洋山庙,军营西部到这边,也要建墙。

“北到这边。”赵与芮来到江边,沉声道:“筑军营围墙,再建一桥和对面相连。”

冯德山听说要军士们自己干,表情更不愿意,又不敢说不。

冯德山一愣,没说话,只能点点头先。

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基本是以每户三人来计算,真实的人数,肯定不止六万,定海商贸发达,外来人口极多,估计最少十万人以上。

他再次叫过冯德山,带着冯德山和一波人沿江东寨转了转,还专门骑了马。

此时南宋与高丽和东本交易往来非常频繁,明州港做为主要登陆点,定海县正好在通往明州港的水道要口,每天来往商船无数,相当繁华,县城人口两万多户。

赵与芮看后,感觉当地商业发达,商人商铺无数。

赵与芮先来到最北处,最北处有个鸣鹤场盐场,也是浙东主要的盐场,杜范现在就是盐场盐临。

诸将左右看看,冯德山去江东寨,留一都的肯定是他们四人。

接着赵与芮安排水军们先到江东寨驻守,留了一都陈东的人在县城。

赵与芮看完一圈,脸色不怎么好,定海县县令胡鹏低下头也不说话。

这时他看到李平山带着几个少年,俱穿着兵甲,但看起来还很年轻,大都只有十八岁左右,却个个很有气势和精神,跟着那杨都头的人下了船。

他不由涨红了脸:“建这么大营寨?这人力和钱?”

陈东想了想,往前一步:“末将带一都兄弟。”

李宗勉在后面也是一脸茫然,因为刚刚交接时,定海县有多少钱他也不知道,魏王要做这么多事?怕是不够用啊。

但赵与芮这时道:“明日定海县会补发军中欠下的饷钱,以后逐月放发,决不拖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