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居然连一根稳定杆都搞不定?(2 / 2)

……

“陆工,不是我们不配合,实在是国内找不到符合SPEC要求的管材,所以我们才会从德意志慕贝尔进口。”

“就我们现在的报价,我不敢说是最低的,但是在业内应该也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据我所知,蒂森克虏伯在华夏的工厂,使用的也是从德意志进口的管材。”

“它们的管材,每公斤售价我猜应该要比我们还要贵。”

慕贝尔的销售经理钱俊,此时显得非常有自信。

在进入华夏市场之前,他们也是调查过华夏的汽车悬架弹簧和空心稳定杆业务的情况。

除了蒂森这个对手有一定竞争力之外,他们觉得自己在行业内是没有对手的存在。

甚至在空心稳定杆方面,他们也是自己做了一些成本对比,觉得现在的价格,已经足够获得大众、通用等主机厂的订单了。

星辰汽车一个本地新设的企业,企划产量更是只有1万台。

自己给出来的价格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居然还嫌弃这个嫌弃那个,想要逼着自己去找国内的稳定杆厂家。

甚至要求他们提交报告,说明自己使用的空心管跟国内的到底有什么差异。

这些要求,慕贝尔自然是不愿意去对应的。

“你说的情况我也理解。”

“空心稳定杆作为现在比较前沿的一门技术应用,国内各个厂家的经验积累确实是还差了一些。”

“但是我觉得未来的趋势,肯定是要实现100%的国产化的。”

“你也很清楚,国内的人工成本跟欧洲的人工成本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同样的零件,在华夏生产,肯定是要比欧洲便宜。”

“甚至我觉得可以在华夏生产之后,出口到欧洲去。”

短时间内搞不定空心稳定杆的国产化,但是陆风的工作并没有停下来。

一方面,需要想办法让成本降下来。

毕竟,100%国产化的重要目的,在现阶段来说,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

供应的问题,还没有那么敏感。

另外一方面,南山特殊钢那边已经开始展开造管工厂的项目检讨。

南山设备那边甚至准备上马造管设备的研发项目。

因为调查了一圈,发现国内的造管厂家,用的造管设备全部都是进口的。

哪怕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一台下来也要几百万。

至于一些不锈钢管造管等难度高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造管生产线,一条下来更是要超过1000万。

但是在南山设备的不少人看来,造管线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只要搞定了焊接参数和辊压成型参数的设定,其他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一条1000万的造管生产线,哪怕是按照800万来销售,也至少还有200%的利润。

这个生意,可以搞啊。

“你说的话我是理解的,但是现阶段我们没有办法做更多的事情。”

“如果将来华夏这边的空心杆需求上来了,也许总部会考虑在华夏也投资一条造管生产线。”

“短期内,肯定还是需要继续使用进口材的。”

钱俊的态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慕贝尔现在接的单,主要都是大众、宝马、通用这些欧美厂家的订单。

对于华夏自主品牌的项目,目前应用空心稳定杆的非常少。

甚至根本就可以说没有。

也就是星辰汽车首当其冲的提出来要使用空心稳定杆,所以不管是慕贝尔还是蒂森克虏伯,都想要获得这个第一而已。

“如果我们要去你们德意志的造管工厂确认各项生产工艺流程,确保零件性能满足图纸要求,贵司是否方便安排呢?”

陆风知道继续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换了一个新问题。

南山特殊钢要搞造管工厂的话,最好就是能够看看别人是怎么搞的。

到时候有样学样的,搞起来难度也可以降低不少。

毕竟这种稳定杆用的管材,国内还没有厂家可以生产。

借鉴国内的生产线,意义估计不大。

再说了,德意志的钢管厂家,不管是慕贝尔还是蒂森克虏伯,水平确实是世界一流的。

不说其他的,克虏伯大炮上的炮管,就是最优说服力的证据。

“这个我需要请示一下,现在还没有办法回答你。”

“但是我们在德意志的钢管,在欧洲许多车企上面都是有应用实绩的,星辰汽车其实不需要特别的担心。”

钱俊心中忍不住吐槽,觉得陆风怎么这么多事。

“那麻烦你帮忙沟通一下,我们的品质和研发想要去现场确认一下,以便展开进一步的测试。”

陆风感受到了对方的不耐烦,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一根空心稳定杆,后面居然还事情越来越多了。

“曹总,这个工艺参数,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现在就可以安排人员开始把造管机给生产出来。”

南山集团内部的事情,除非是那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要不然很少能够不报备到曹阳这里的。

像是检讨研发一种全新的设备,或者是修建一座新工厂这种事情,自然是第一时间就会跟曹阳汇报。

要不然老板都没有同意,你就开始往这方面投入资源,你想要干什么?

而听了南山设备的想法之后,曹阳过了几天,直接就给对方提出的造管机器设定了几个关键的参数,并且还把最关键的焊接机的图纸都给出来了。

至于这些图纸怎么来的,潘金兴没有问。

问了曹阳也不会回答他。

在潘金兴看来,曹阳应该是培养了一批商业间谍,能够从一些厂家那边获得信息。

或者说曹阳安排人使用了非法的手段去买到了这些图纸。

“造管机虽然不是一个量很大的设备,不过要是把各行各业的造管需求都汇总在一起,这个需求就非常可观了。”

“所有的汽车排气管上,都需要大量的使用不锈钢钢管,这个市场不会小。”

“各种空心稳定杆、仪表台横梁、座椅骨架、减震器等零件上也都有管材的需求,国内能够提供的话,我觉得相关的主机厂都是感兴趣的。”

“除此之外,各种管道上使用的钢管如果也能使用我们的设备,那么这个需求量一下就可以扩大很多倍。”

“这造管设备,普通的应该难度没有那么大。”

“很小的管和很大的管,它们使用的造管设备,才是最难的。”

南山设备现在做的最好的就是压机,基本上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的存在了。

然后在各种机床设备方面,已经可以满足南山自己的大部分需求,下一步准备对外推广。

但是整体来说,南山设备在行业内的存在感,是远低于南山汽车零部件的。

曹阳显然也想要南山设备跟上集团的发展步伐。

南山集团要彻底的成为华夏汽车行业的顶梁柱,单靠造车肯定是不够的。

各种零部件的生产,也只是一个补充。

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设备和材料,其实反倒是更加关键的核心技术。

就像是压机,南山设备能够生产出很优秀的各种PRG压机和TRF压机,那么也就意味着南山对于冲压零件的技术,其实也是掌握的很深的。

要不然你压根就没有办法生产出好的压机出来。

“曹总,说到这个,我倒是有个提议。”

潘金兴想到各个设备的推销问题,觉得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提出来。

“现在各个公司的销售,基本上都是集团在统一管理。”

“这固然是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伴随着销售的产品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需要工厂这边也有属于自己的销售,才能更好的跟客户推销产品。”

“所以我觉得销售业务方面,集团可以有人专门负责对接各个分公司的销售部,但是具体的客户跟进,由各个工厂自己来负责。”

“甚至除了一些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发,集团研究院的各个研发工作,也可以划分到各个分公司之中。”

“总部只要抓住了人事、采购和财务,其他的具体工作都交给分公司的对应部门去负责。”

潘金兴不是一个恋权的人。

他知道曹阳知道自己的这个性格。

要不然可不敢提出如此大胆的方案。

毕竟,这个方案有让各个分公司的负责人提高权利的意思。

“销售方面由各个分公司来负责,我觉得问题不大,可以先这么搞。”

“但是研发方面,因为不同分公司会用到不少相通的技术,集团研究院来统一协调,效率会更高。”

“当然了,各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可以在研究院对应的项目组里兼任一个职位,方便及时的把握研发的进度,这也是有必要的。”

曹阳不是那种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

也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

潘金兴的建议,有道理的他直接采纳了。

觉得不合适的,就使用了更加灵活的方案来对应。

对此,潘金兴倒也没有什么意见。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