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因与果 ......(1 / 2)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16018 字 2023-05-15

这事儿都已经在老太太那里挂上号了, 要是不办还不行

邢夫人的脸色很不好看,跟王熙凤说“也别在我跟前站着了,我说话是没人听, 我在家里面就跟没这个人一样。都回去吧, 都忙了一天了,早点睡吧,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云芳赶快又安慰她几句,把几个孩子叫来跟祖母告别一声才回去。

路上王熙凤和云芳走在后面,前面两个小孩子蹦蹦跳跳, 不少丫鬟婆子提着灯笼围着他们。担心晚上看不清楚台阶再绊倒了,回头磕着又是一番麻烦事儿。

云芳和王熙凤就在后面走着说话, 俩人挽着胳膊,风一吹都觉得有点冷。

王熙凤就忍不住抱怨“太太生气也是应该的, 别说太太了,我都在生气, 哪怕大嫂子跟我说一声也行啊, 什么事都直接找老太太,直接来个先斩后奏,到最后我还不知道呢, 反而落下了一堆差事。

偏偏后面的几位娇客又经常被大嫂子当枪使, 大嫂子那人也挺有意思的,她不自己来跟我说, 怂恿着这几位来找我闹腾。

做什么事儿都是这么小家子气真是的你说给他们安排什么地方”

“非要安排在院子里面吗外边儿找一处院子不行吗”

“都已经在老太太那边说过了, 老太太说要在园子里面给她们找个地方,我能怎么办”

云芳想了想“不如这样,那俩姑娘看看为人怎么样,要是品性还好放进园子里, 她们小姐妹天天吟诗作画,也算是有个伴儿。那位太太就按照以前薛姨妈的例子,找一个院子安置起来。”

王熙凤站住看了云芳一眼“我倒是有个主意,就是有点这位太太是读书人家的太太,一般读书人家都对礼数很在意,回头想赶人家走只需要把宝兄弟叫回来让他多往园子里去几趟,人家自然会搬走的。

反正老太太都已经开口了,我这边也准备着,他们要是能好好的,咱们自然能愉快的相处一段日子,她们要是敢在这里给我找事儿,让我接着不痛快,那我有法子治她们。”

她之所以要拿这个办法和云芳商量,因为园子里面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蘑菇。要是云芳不同意这么做,这个办法还真的没法进行。

云芳确实觉得这个办法多少有点不太好,并非是云芳圣母心肠,而是还有客居的小姐在里面住着呢。

“到时候再说吧,我估摸着老太太之所以同意也是想结个善缘。李家在京城不是大户,但是和咱们家是姻亲,老太太不想坏了咱们在金陵的名声。说到底,老太太想着咱们家的人终有一天会回到金陵。”实际上荣国府后面这几代人根本没有在金陵生活过,已经不把金陵当故乡了。

王熙凤接着说“老太太是想结个善缘,但是也要看人家接还是不接,愿不愿意承这个人情。不是我看不起那些读书人,有些人清高的过头了,明明是求人家办事,还非要让人家主动,这种人多的是。”

说话的时候已经走到了大观园前面,云芳就问“你还跟着我们进去一趟吗”

“进去瞧瞧吧,我进去看看巧儿,那丫头恐怕是吃坏牙了。跟我说牙有些疼,加上如今正在换牙呢,我正在犹豫要不要给她请个大夫看看,你说有治牙疼的大夫吗”

“有,肯定有。我想起小时候我舅舅家的邻居镶了一口金牙。我跟你说,人家磕倒了之后把牙磕掉了,镶了金牙出去,被左邻右舍夸赞说那些有钱人家才会往嘴里面镶金牙,这个人听了就爱慕虚荣,觉得镶金牙特别体面,攒了点金子把一嘴的牙敲了,全部镶成了金的。”

“真的”

云芳点了点头,“是真的啊,不过小姑娘一口金牙到底不好看,我是说有人镶金牙,是不是也有人治牙啊,你派人问问。再说孩子也没有到这样严重的程度”

俩人说着就从大门那里向东去,往怡红院那边走。

一群人打着灯笼在大观园的大道上慢慢走着,队伍前后拖了好几丈长。这个时候在前面跑着的小兄弟两个突然尖叫了起来,斜着小路上出来两个人,只提着一个昏黄的灯笼,灯光只照了半张脸,冷不丁的把桂哥儿和长生吓着了。

这两个人一开口,桂哥儿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姑姑和她的大丫头待书。

长生却吓得哇哇哭,桂哥儿抱着弟弟哄着,探春也想哄他,刚往这边走了两步,长生哭得更大声了,她只好停在那儿,不敢再往这边走。

后面跟着的云芳和王熙凤赶快过来,云芳蹲下来把长生抱起来,抱在怀里一边拍一边哄。

探春就往王熙凤那边去了,开口跟王熙凤说“没想到把孩子吓着了,我想着你们这边这么多人,刚想过来打个招呼呢。”

王熙凤也没说什么,就问“姑娘怎么这个时候在这边呢大冷天我以为早早的回院子里了呢。”

“前几天我身边的人给太子妃和巧儿做了比甲,刚给她们送去。”

说到这里还没等王熙凤开口,就说“今晚上的事儿今晚上大嫂子来跟我们说话,说她家的两个妹子要来。也是熟读诗书,我们就高兴起来,想着往后结社,也能有两个新人”

王熙凤就说“嗨,我当以为是什么事儿呢。咱们这些人家,客来客往都是再正常不过了,既然是那熟读诗书的姑娘,到时候你们好好相处,刚才老太太把我叫过去,也说让我选个地方安置这两位小姐,我这会儿还跟你们嫂子商量着看园子里面哪个地方合适让她们住进去。”

这时候云芳抱着脸上还挂着泪水的长生过来,跟长生说“看,这是姑姑,伸手摸摸这是不是姑姑”

探春赶快伸手握着长生的小手,长生这才破涕为笑,云芳就跟她们两个说“这小子别看长了个大胖个子,就是个胆小的。”

探春说“怪我,我应该先出声。这黑咕隆咚的确实是把人吓一跳,长生别哭了,姑姑明日带你玩儿好不好啊”

长城松开她的手,转身搂着云芳的脖子,这意思就是不想和人家玩儿。

探春就说“现在晚上了,天气更冷,嫂子带着孩子呢,早些回去吧,我这也要走了。”

等到这位姑娘走远了,王熙凤跟云芳说“看见了吧,这才是聪明人呢。”

云芳带着两个儿子看过蘑菇之后就回了东院,贾瑭已经回来了,洗漱完毕窝在榻上,正研究桂哥儿的玩具。

云芳先把两个儿子放在榻上,自己去换衣服梳洗。在出门之前交代贾瑭先给两个儿子擦一把脸。

桂哥儿狗腿的表示有自己呢,不用老爹动手,然后拧了热帕子先把弟弟的小脏脸擦了擦,然后胡乱擦了一下自己的脸,随后又脱了鞋洗了脚,父子两个一起摁着长生,把他的臭脚也洗了,这才浑身放松的窝在榻上。

桂哥儿就问:“爹爹,你刚才看的这个小玩意儿好玩吧我玩了好几天都没有把这玩意儿给拆出来。”

贾瑭脸色很淡定的跟他说“还行吧,我看了两刻钟就把它给拆出来了。”

贾瑭随后拿起九连环,在桂哥儿崇拜的眼神里两下拆好了。最后意味深长的说“你要是能好好的学数学,拆解九连环这些就不叫事儿。”

桂哥儿讨厌贾瑭随时随地的跟自己提数学,一提起这个他整个人就变得萎靡不振,然后还要强迫自己提起精力,表现出荒呼雀跃的样子答一声“是”。

贾瑭看他这种仿佛要去服刑一般的样子就问他“你这会儿难受不难受,要是难受不妨写出诗来让我瞧瞧。”

写诗还真比学数学简单,桂哥儿瞬间恢复了活力,然后对的蜡烛看了几下,觉得自己已经有草稿了。

“爹你等着,我去我妈妈的小书房里给你写出来。”

他趿拉着鞋兴奋的冲进去,没一会儿拿了一张纸出来,墨迹还很新,随后爬上榻和贾瑭窝在一起,把纸拿给贾瑭看。

贾瑭的怀里还搂着长生,父子个一块儿赏析桂哥儿的新作。

长生不认字,但偏要装出有学问的样子,伸出小胖手指在纸上点了几下,嘴里面发出几个意义不明的音节,算是朗读过了。

贾瑭就对着桂哥儿夸了一番,小孩子一改刚才颓废的样子,桂哥儿要是有一条尾巴,这个时候都已经得意的翘起来了。

云芳这个时候进了屋子里,她刚洗了头,就把头上包着的布巾拆了,坐在炭盆那里用手指梳着头发慢慢的烘烤。

看到两个儿子高兴的样子,特别是长生,已经忘了刚才被吓一跳哭的跟小可怜一样的经历。就忍不住说“这会儿又笑了,刚才是谁哭的差点抽过去”

贾瑭问“怎么哭了”

桂哥儿就代替云芳回答,把从太太那里出来,又把他们兄弟两个晚上看到了什么,觉得什么好玩统统说了出来,拐了一个大弯儿说了那么多的废话,最后才说了姑姑从那里经过弟弟被吓了一跳的事儿。

小孩子说到兴奋的时候还想比划几下,长生更是有表达欲,当他哥哥说的时候他在旁边表现的一惊一乍。

桂哥儿能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说的妙趣横生,让贾瑭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云芳把头发烘烤的半干,这才催着她们兄弟回去睡觉。

桂哥儿垂头丧气,因为弟弟还跟着父母一块儿住,自己是要回厢房去的。

把桂哥儿打发了之后,云芳坐到塌上,刚盘腿坐好,长生就爬了过来钻进了妈妈的怀里。

云芳抱着小胖子跟贾瑭说起了今天邢夫人生气的事儿“我去的时候太太很不高兴,说是大嫂子这事做的有点看不起人,就算是事前不商量,事后也应该来说一声。后来二嫂子也去了,二嫂子张嘴就是满口抱怨,俩人一个比一个抱怨的声音大。

好在后来走的时候我在那里哄了一会儿,太太已经不那么生气了。唉你明天去了跟太太说说话,主要是太太把邢家的几位姨妈都给拦着了,没想到大嫂子这里反而拉后腿。”

贾瑭了点头“既然想住进来就住着,往后家里面有事儿不让她们往前凑就行了。”

荣国府设宴席招待客人的时候请她们回避,人家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想找个好人家,她们接触不了外人怎么找好人家

求而不得之后才会做出改变。

贾瑭就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然而既然是媳妇儿说了老娘不高兴,那明天就陪老娘说说话。

她跟云芳说“你不是说你找了金匠吗有做好的东西没有有的话拿出来几件明天给太太送去。对于太太来说,何以解忧唯有黄金保证药到病除,金治百病。”

另一边王熙凤回去和贾琏也在说这事儿。

“今儿太太恼了,我能看得出来。不只是她生气,我也生气,她知道的时候我也刚知道。到后来太太就觉得是我伙同着这一群人瞒着她。还把我叫过去,对着我噼里啪啦的问了一通。”

邢夫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贾瑭怎么想

要让贾瑭觉得对待邢夫人不孝顺了怎么办主要是贾瑭年纪不大的那会儿就特别拧。和荣国府这些兄弟姐妹们相处的都不太好,不太爱说话,不太爱和大家共事,更不想和大家来往。

要不然也不会落下一个“独”的评价。

王熙凤曾经作为一个在荣国府经常进进出出的亲戚家姑娘,自然知道那个时候的贾瑭非常维护邢夫人,甚至还跟大老爷顶过。

这些年随着贾瑭的地位水涨船高,渐渐的成为家里面的顶梁柱,全家对邢夫人的态度自然也恭敬了许多。邢夫人本来在很多地方就让人觉得很小家的气,所以王熙凤在有些时候也会哄着她,应付着她。

然而那种时候邢夫人也没有生过气,她要是想捞点好处没让她捞到手,她也不过是背地里嘀咕,嘴上骂两句事情也就过去了。这回是正儿八经的把王熙凤叫过去质问,而且人家也质问的有理有据,毕竟如今这府邸的女主人正儿八经的是邢夫人啊。

王熙凤心里面也有点不痛快“太太就会逮着我一个人欺负,她不敢跟老太太顶我能理解,怎么不把大嫂子叫过去问啊”

平儿把外边的炭盆端进来,用火钳子拨弄了几下,把熏笼的罩子盖上,推了一把王熙凤“奶奶,坐哪儿去,那边暖和。”

王熙凤站起来坐到了熏笼边儿,倚着罩子取暖。

贾琏看着平儿把茶壶从套子里取出来,倒了一杯热茶递给自己,就说“唉,你也就是嘴上厉害。跟太太一样光会逮着我们唠叨,你现在冲进去把大嫂子母子俩撵走不就一了百了了。”

王熙凤挑了一下眉毛“你说的简单,想撵他们还不容易吗那不是有老太太在旁边看着吗”

平儿忙活了一通,总算是停下来了,站在一边就说“你说的简单。我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万一老太太将来真的去侍奉祖宗了。大奶奶那边你们还不能对人家不客气,那是节妇,要是对人家稍微有一点儿苛待,传出去名声都坏了。

再说了,兰哥儿还是珠大爷的遗腹子呢,不管是从二爷这边还是二奶奶这边,论起来都是血脉手足,更不能亏待。”

这话说的王熙凤和贾琏嘴里都不是滋味儿。

王熙凤就说“大家要是在一起好好相处也行啊,她怎么总是斧子拿着一面砍,砍的都是我这边的我也不是不能吃亏,但是总不能把我当傻子糊弄吧。想想这事儿都烦得很,我恨不得一眨眼十年过去,让兰儿娶了媳妇儿,让他们一家搬出去。”

贾琏心里也说不上滋味。

因为李纨不许荣国府甚至是贾家族人插手贾兰的事儿。

贾家的族人大部分都是在族学里面读书,也有一些是不去读书的,比如说宝玉,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跟着先生读书。再比如现在的桂哥儿,如今是跟着贾瑭的幕僚读书,但是贾瑭自己也说过,这个幕僚一旦有事的话,还是要让桂哥儿去学里面借读一段时间。

但是兰哥是要去外边读书,跟着大儒进学。这样做并没有错,也挑不出毛病,但是大家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