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 明事理 ......(2 / 2)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8664 字 2023-05-15

说着转身拿自己的篮子,从里面拿出一块花花绿绿的布来,展开之后也不过尺正方,然而上面是碎布头拼成的,颜色多到让人眼疼。

刘姥姥就说“这是百家布,我去年听说了你们家的大喜事,就趁着冬天不忙了去外面讨要的,讨回来洗洗晒晒拼了这么大一块,来给太子妃娘娘贺喜,将来给她孩子做百家衣穿,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屋子里的媳妇都看着刘姥姥。

这可真是没见识,宫里的太孙才不会穿百家衣呢

皇家的孩子福气能小的了还保佑

连王熙凤也哭笑不得。

“这”到底是人家一片心,王熙凤接过来,在手里一摸,这布料十分粗糙,别说宫里的孩子了,就是家里的也不用这种布料啊,嘴里说“这也就是您这种积古的老人家能想得到,换成我,我是再不会思虑的这么周全的。我就替太子妃谢谢您了。”

刘姥姥看她不嫌弃,就说“这都是老话说的,我来的时候我女儿还说贵府什么都不缺,让我别拿着丢人了,我说贵府的太太奶奶们都不是那嫌贫爱富的人,可让我说中了。您看看上面有一圈蓝色的,这是好寓意,蓝又是拦,拦霉运,拦奇祸,都是从这蓝上面来的。”

王熙凤低头看看这片花花绿绿大小不一的拼凑出的布料,想到她给巧儿取名字,巧儿如今身体好着呢,于是心里一动,就说“我年轻,也不懂,不知道这些,不如您跟我去园子里一趟,跟太子妃亲自说。”

平儿把手放在了王熙凤的肩膀上“先请姥姥去见见老太太,我安排人往园子里说一声。”

平儿是提醒王熙凤,要是越过了老太太,老太太心里又要不舒坦了。

王熙凤立即说“对对对,姥姥,跟我去见见老太太。”

刘姥姥说“我去拜见老寿星,要是有时间就去园子里给太子妃和各位姑娘磕头,没时间就不去了,怕出不了城门。”

王熙凤说“再在这里这几日也是使得的,哪有来了不见见真佛的道理。”

刘姥姥连连摆手“我这不是来打秋风的,也不是来讨赏赐的,是想着到底前些年受了贵府的大恩,别的报答不了,来贺喜还是能做的到的。送了东西来见见姑奶奶就够了,回去还要做活儿呢。地里面割掉的麦茬还没挖,还有很多野菜再不铲就要老了,老了晒干了不好吃,煮半天都煮不烂,冬天本来打柴就难,再难煮可就要了亲命了。”

平儿和王熙凤一人拉着刘姥姥一只胳膊,王熙凤说“姥姥,晚回去一日半日的没什么,走吧。”

老太太一听刘姥姥来了,要立即见。

刘姥姥跟着王熙凤她们来到这里,是第二次来见老太太。

屋子还是这个屋子,富贵还是这份富贵,屋子里的小丫头还是很水灵,只是刘姥姥和老太太两年后再见面,都惊讶极了。

老太太中风了,控制不住发抖和流口水。昔日的老封君也没体面了,要不是有这份富贵在,中风之后极难存活的,就是有这份富贵在,也是在熬日子罢了。

刘姥姥老了,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和两年前那种健壮相比,明显多了老迈之相。可这位饱经风霜一把年纪还要下地干活儿的老人家,绝对能比养尊处优的老封君活的时间长。

老太太说“老亲家好久没见了。”

刘姥姥说“老寿星,您看着精神头比我好啊”

王熙凤把刘姥姥往上让座。

刘姥姥是进过高门大户的,也知道规矩,是坚决不肯坐“姑奶奶,我坐这儿就行。”

她指了指老太太跟前,王熙凤就让丫鬟搬了凳子来,放到老太太跟前,让俩个人尽量靠近一些。

老太太虽然在中风之后见过很多亲戚,然而毕竟是有疾病在身,心里多少有些不得意。但是如今看了刘姥姥,总觉得能从这个贫贱老妇人身上感受到优越感。

她就说“老亲家怎么好几年不来了,是我们家上次招待不周吗”

刘姥姥就说“老太太别这么说,我在贵府住了几天,回去之后乡亲们问起来,我就说那园子跟天上的仙境一样,我跟他们说那园子是如何如何的好,屋子是如何如何的富贵,他们都不信,说我做梦呢。他们连想都想不出来,我能来一趟也值了。哪里能说招待不周呢,如今想想都还跟做梦一样。”

老太太就很高兴,拉着刘姥姥的手说“既然这样,你在我们这里多住几日。我派人跟你们家说一声,就说我留客,留你在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

刘姥姥赶快摇头,说着“不行不行,家里面的活儿还多着呢。田里的活儿不等人。人不可欺田地,人欺田地一时,田地欺人一年。我们庄户人家就靠着种田养活自己呢。”

这里再好也不如那亩薄田实在,刘姥姥不肯留下。

老太太很失望,就说“你也一把年纪了,就算五天不干活也说的过去。拉扯了小的那么多年,你这么一把年纪了,他们也该孝敬你了。”

刘姥姥摇了摇头“不干活就没得吃,他们日子过的都艰难,我趁着能动帮一把是一把。就算帮不了了,我挣了自己吃,也不拖累他们。”

庄户人家哪里比得过这些富贵人,一辈子不敢生病,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要去干活。一旦干不了了,躺床上了,离死也不远了。

老太太很失望,她还以为能留刘姥姥住一阵子,在带着刘姥姥在园子里面逛几回,也能满足自己的优越感。没想到刘姥姥怎么也不住下。

老太太的脸拉了下来,她不高兴了,不高兴了就有人劝刘姥姥,她以为刘姥姥是日子过不下去打秋风来的,自然会奉承着,要不然指望什么打秋风呢。

穷人总要拿点东西换些银米回去,要不然就要饿肚子甚至是饿死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尽管高门大户的太太奶奶们都笑语嫣然,然而在这温情之下就是这种乞讨的关系。

刘姥姥也懂这个道理,但是刘姥姥这次也不是来打秋风的,所以坚持要走。

老太太意兴阑珊,跟王熙凤说“既然是老亲家要走,留饭了送走吧。”

王熙凤答应了一声,看着老太太不高兴了赶紧拉着刘姥姥出来,出门还说“您老人家何必这么执拗呢把老太太给哄高兴了,说不定到时候给您漏点儿仨瓜俩枣,让您半年都不用干活了。”

刘姥姥笑着说“姑奶奶说的我能不知道吗但是人不能贪心。”

这样来打秋风确实来钱快来钱多,打一次秋风,能让人半年一年甚至是年五年不用下地干活儿,说不定还能买地置产。但是像这样的好事儿让人不踏实。

“老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来找姑奶奶是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要是能过的下去也不来找姑奶奶,这是为了活命。现在日子能过得下去有一口饱饭吃,就不能求太多了,求太多了就没得求了。”

王熙凤听了之后顿时对这个老人家生出了佩服。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人不能太贪心,人贪心之后的后果王熙凤是见到了。二太太和大嫂子李纨年轻的时候谁都是天真浪漫之人。可如今再看看她们,已经面目全非,显得可憎了起来。

“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蘑菇转身从墙角那边出来,身后还跟了几个年轻的丫鬟。

王熙凤推了一把刘姥姥,“得了,您不去园子里,贵人自己出来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