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番外 衣冠冢 三 ......(1 / 2)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10342 字 2023-05-15

除了怎么进入书房之外, 还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弄清楚贾太后在哪儿

太后陵里面没有太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这次的会议有两个任务布置给了整个专家组。

第一找到进入书房的方案,会再次放入小机器人帮忙寻找, 但是不能再破坏里面的任何东西了。

主墓室的门掉了一块也就掉了, 主墓室床上的被子被撕烂了也就撕烂了。这些都是能修补的, 但是不能再有第三件物件被破坏了,特别是断龙石后面进入墓室的拱门和那尊女像, 那是一点磕碰都不能有的。

第二从历史书里找太后葬在别处的证据, 必须是铁证

长生的领导就分在了第二组,开完会出来天都黑了, 地中海领导皱巴着一张脸,在寒风里跟跟学生和下属们咆哮“这怎么找铁证啊除非是找到确切的陵墓开挖,就是没尸体也要有印信才行, 从字里行间找出来的是铁证吗那也就是谣言和推测”

他的学生就说“老师先别急, 先去吃点东西吧。”

这事儿从夏季一直忙到了冬季, 白天还有太阳, 稍微不太冷,这会太阳落山了, 风一吹能冻死人,在这野外, 旁边还是陵墓,总觉得瘆得慌。

大家都同意先去吃点东西, 他们在村头搭建了很多简易板房,这时候大家围着火炉煮火锅, 吃下去暖和一些。

地中海领导这会食不下咽,唉声叹气。

大家都知道因为进展不顺利他才这样,其实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都觉得不顺利,而且快过年了,难道今年过年要在这里过吗

地中海领导的几个学生就劝他,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呢,比地中海领导有资历有威信的人多的是,就是上面问起来也不是地中海挡在前面,所以没必要这么痛苦。

地中海听了这话不仅没觉得好受,想刀学生的眼神是毫不掩饰的。

然后他开始数落这几个学生治学不严谨,工作不认真整个屋子里都是他训学生的大嗓门回音。

长生悄悄的出去在外面接了电话。

他半年没回家了,家里人很担心他,而且琇明也考试结束了,现在开始放寒假,桂哥儿打算带妹妹来看看这傻弟弟,问他需要点什么。

这需要的可太多了,特别是日用品,牙膏没了,牙刷的毛都翻出啦了,袜子内衣多拿点,这地方这天气这气温,把内衣袜子这些洗了之后一星期都干不了,还没地方买新的。他的鞋子也不保暖,穿着总觉得寒气从底下透出来直往脚底板钻总之,要的都是防寒保暖的东西。

桂哥儿拿着单子趁着这会外面商场还营业,就带着在家没事儿干的妹妹和老爷子出门采购。

最近云芳和贾瑭因为工作忙,算的上是早出晚归,桂哥儿跟着贾瑭工作,也是很忙,但是琇明在家里闹着要去看她三哥,所以贾瑭就让桂哥儿休息几天,带妹妹去看看长生。

路上老爷子知道了也要去,用他的话说“你们走了家里就剩下我自己。到了年底他们做就酒水生意和做茶叶生意的都忙,早出晚归,我要不是晚上睡觉轻以为他们没回来呢。我一个人在家没意思,跟你们去吧。”

他们带了一大车东西去看长生,长生这时候跟着地中海领导正徜徉书海。

也不是没人跟他们提出来帝后合葬这回事儿,但是地中海领导问“证据呢”

没证据你说的就是真的也不行,难道到时候站在镜头前跟全国人民说我们猜他们夫妻合葬了。

信不信全国人民的吐沫星子淹死你们

但是史书里面也没有啊

就一行字“时间九月,后薨,葬于孝慈县。”

孝慈县的范围很大啊

大家找的都很挫败。

在这时候桂哥儿和琇明老爷子来了。

本来地中海领导的脸听说了家属来探望拉的比驴脸都长,一听说太爷爷都来啦,他才动容的说“把你们家老人家都惊动了,快去,别让老爷子久等。”

外面冷,长生就带他们进了宿舍,老爷子一看这居住环境就忍不住摇头,这铁皮房子是夏天热冬天冷。老爷子虽然没有住过,但是老家的亲戚是住过的,过年回去说起来能说的那真是太多了,反正这房子谁住谁知道。

琇明裹得跟个熊似的,围着很厚的围巾还戴着很厚的耳暖,裹的只剩下一双眼睛露在外边。

从很温暖的车里出来之后便忍不住抖了一下,“这也太冷了吧。”

桂哥儿站在外边感受了一下温度,跟琇明说“这也没有太冷,以前比现在还冷呢,我们那个时候跟着出来祭祀,那真的是能冻死个人。”

“啊你们那个时候还没有空调,衣服也不是很保暖,那怎么办能不能请假”

“请假你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要来参与祭祀吗这是露脸的事儿。而且跟着来祭祀的除了那些随从们穿的差了点,官员们哪个不是大毛衣服裹在身上”说着把后备箱和后座上堆着的东西拿下来,琇明跟着一起搬运。

这里面除了给长生的东西,还有很多肉干和零食给长生的室友和同事带来的。

长生就拿着这东西跟大家分了分,结果很多人收了这些小礼物都来他们宿舍嗑瓜子喝茶说话,满满的挤了一屋子的人。

琇明和乖巧的坐在爷爷和大哥中间,乖巧的听大家说话。

这群人聊的也是工作上的事儿,就是这次挖掘的事儿。

话题从挖掘的难度到石刻的大气精美,再到现在怎么也找不到的书房入口,再到长生他们这一组翻书翻到头晕

他们有些人还视频截图,在传看的时候琇明也跟着看了一眼。

明明听懂了,她就问“是不是墙壁后面就是书房,在拱形门洞里面有打开的钥匙”

长生看了明明一眼,没想到她光听大家的形容就能看出路径来。

有人说“不是没人做过这个假设,但是我们有人进去了,发现那些壁龛里面的东西没法移动,换言之,那是和墙壁成一体的。周围也没有什么零散的物件,所以这个设想是错的。”

明明低头想了一下“你们为什么不找参考书呢”

“什么参考书还有参考书”看她是个小姑娘,这些人都想逗逗她“难不成找书房还要参考书”

“我听你们说主墓室有两幅图,主墓室的东西那么少,两边墓室里面更是空无一物。那主墓室的东西就不是随便放的,我刚才还听你们说一幅图已经找出来了,是当时北方和蛮族交战的区域图,你们说当时那个地方是贾太后三次出兵才夺了回来的。想来她胜利后免不了会感慨一番,那也是她文治武功的一大功绩,必定会心中得意。

人一旦得意起来,就会做一件事来纪念一番。比如说我考满分了我就想让妈妈奖励我一件儿我想要的小东西。

她得意了,她怎么做了呢”

这也是一个方向。

大家面面相觑,凡是能参与这个工程的,对贾太后的历史都是了解的,就算是不了解,这几天光听也能记下来不少了。

武将最高的追求是燕然勒功,燕然勒功就是在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贾太后这是开疆拓土,她也是亲临前线的,在大胜了之后,是不是要也要燕然勒功呢

她既没有燕然勒功,也没有用其他的办法表示自己很高兴,这很反常

很多人立即回去找书来查证,当时大肆分封功臣,然而作为这次大胜的最大功臣,贾太后的记载很少。

不应该,不应该

她必定高兴,就像这个小姑娘说的那样,她该是很喜悦的,但是她怎么留下了这份喜悦呢

找到她喜悦的线索就是找到了所谓的参考书。

一时间大家开始议论起来,这里弄的跟个菜市场一样,本来是来挖坟的,没想到千辛万苦挖了坟还要做题。

在大家的议论声中,有人问明明“既然你留意到这个事情了,你觉得她在什么地方表达了她的喜悦。”

明明说“我记得十几年前出土的一部著作里面收录了她的一些诗,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她做的诗词很少,一部分是在婚前和姐妹长辈一起做的,在我看来那是命题诗。这一部分是最多的。

她婚后有些也收录进来了,算的上是应制诗,应制诗本来就是歌功颂德的,应该是随大流所做。

总之上面这些诗都是她在某种状态下被要求作诗,并不是她主动去写诗,但是她也确实主动写过一首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