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各心思(1 / 2)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17884 字 2023-05-15

连蘑菇都知道有一些事情会带来好处, 也会带来坏处。云芳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当真正的握到权力之后,云芳的心情非常复杂, 就像蘑菇突然之间门得到了大量的糖一样。

想不明白,说不清楚,又觉得很彷徨内心里还有欢喜。

东院的人喜气洋洋,荣国府里面的很多仆人也受到了影响。影响最直接的地方应该算贾宝玉身边。

贾宝玉的几个丫鬟正在收拾东西,麝月刚把一个玛瑙碗放到桌子上, 这个玛瑙碗儿的底儿磕到了桌子,发出了比较响亮的声音。

晴雯忍不住骂了一句“你那手是猪蹄子呀, 以前打碎了没什么,现在在打碎了, 看看饶不饶得了你。”

麝月吵架从来没输过,正想反驳一两句, 一张嘴就发现人家说的也没错。叹了一口气把碗儿拿起来小心的检查了一下。

好在没有摔破,松了一口气。

晴雯就在一边感慨“这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再没想到会有今日。往日咱们这里吃什么用什么都是最好的, 以后虽然也是好的,到底是有些不一样。我只怕宝玉受了委屈”

茜雪叹口气“你怕宝玉受委屈就不要说。别的院子里面尚且能议论一番, 咱们院子里可一句话都不能多说的。老太太是这么吩咐的, 太太也是这么说的。”

晴雯就觉得可笑“咱们这边藏着掖着有什么用宝玉难道没有长两条腿两只耳朵外边那些老婆子媳妇儿嚼起舌根子来被听到了, 难道也要怪在咱们头上再说了,宝玉年纪也不小了,就不信他自己感觉不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在外边的碧痕说了一句“都快别说了, 宝玉回来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老太太那里回来,贾宝玉一进门就跟身边的丫鬟说“我这边还有什么补身子的东西没有快拿出来给我,我去看看太太。”

几个丫鬟嘴里面答应着互相飞眼神。茜雪端了两杯茶过来, 贾宝玉看见这些丫鬟正在收拾东西问了一句。

“这么晚了收拾这些做什么”

茜雪说“天马上要热了,这些厚点的衣服也该收起来了。另外那些摆件也要换一换,换成一些看着清爽的。”

贾宝玉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你们不说我差点给忘了,过不久就是端午了,是该收拾东西了。每年过端午都要送礼,以前太太管家特别辛苦,如今不管家了,也能从容的享受几年。”

听到他这么说的丫鬟们都忍不住再次飞了眼神。

袭人把东西收拾出来,包成了一个包袱,“二爷,东西都在这里放着呢,谁跟着您一块儿去”

“这么晚了,你们谁明天不当值跟着我去一次,我今儿要陪着太太说话,回来的晚。”

袭人积极的表示“我明日没事跟二爷一起去”。外边又有一个叫良儿的丫头提着灯笼等着,袭人抱着包袱和贾宝玉一起出去了。

出门的时候贾宝玉还不忘跟林黛玉说“好妹妹,你早点睡吧,我今天回来的晚,明日咱们再说话。”

林黛玉答应了一声,站起来往自己的房间门里去了。晴雯一把拉住了林黛玉的丫鬟紫鹃。

“老太太不是三番五次的说不许让宝玉知道太太不管家了吗怎么宝玉还知道了”

紫鹃看这个林黛玉要走,急忙说“是老太太跟宝二爷说太太病了,所以才让二奶奶三奶奶大奶奶帮着管家。二爷还以为二太太是暂时不管了,让二奶奶和三奶奶打下手,和以前一个样子呢。你们别胡说八道,别把外边那几家人的事说给二爷知道,更别说其他的。”

说完急匆匆的出去了。

剩下这几个丫鬟面面相觑。

光是这样隐瞒又隐瞒到什么时候去

这几个丫鬟觉得日子过得愁云惨淡,简直不知道路在何方。主要是以前好日子比较多,虽然这边的生活品质没有下降,但是光是权利的交接都让人感到心慌,就觉得多少有点不适应。

同样感觉到不适应的还有薛姨妈他们母子三个。特别是薛姨妈,被叫到哥哥家里面,让哥哥劈头盖脸一顿骂。到现在为止,薛姨妈都觉得入股到人家店里不算是个大事儿,怎么会害得哥哥丢了官儿呢

薛蟠虽然怕舅舅,但是觉得舅舅这话说的也不对。回家后,母子三个再聚一堂,薛蟠就说

“妈,舅舅三番两次的说丢了官儿,可我怎么听说他现在新得的这个官比以前的官还大这要叫丢官,我还巴不得他多丢几次呢。”

薛姨妈也不算是糊涂,只是有些不适应。以前在金陵的时候,他们薛家也算是鼎鼎有名的大户人家了。到了京城,他们这样的家室就数不上,然而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以前百试百灵的招数怎么到了京城就不一样了。

“官的事儿先放着,就是官小了也没事儿,你看你姨夫才一个五品官,就能举荐金陵的贾雨村。我的儿,你出去派人打听打听,是不是那个顺天府的谢大人和你舅舅不对付。怎么有几个人去告官,还告成了这个样子难道不应该官官相护”

“行,明天我就去问问。”

薛宝钗在一边听着立即拦住了哥哥。

“哥哥明天别去,妈,这到了京城就和金陵不一样了,京城里面那些读书人多,这些人求一个名,却不求利。想来那位谢大人就是这个样子。”

薛宝钗虽然读书多,略微有些见识,但是见识还是不够敞亮。而薛蟠又不想去,听见妹妹这么说,一方面觉得有道理,一方面觉得也有理由搪塞母亲。

“我妹妹说这话才是对呢,前几日我还听说,有个穷官儿已经穷得快吃不下去饭了,衣服洗的都掉颜色了,他们家的一个亲戚突然飞黄腾达,亲戚家里面的姑娘做娘娘了。

妈,你猜这个穷官最后怎么样了他跟这个突然富贵起来的亲戚不来往了。

人家请他上门吃席,他去都不去。这不是傻子是什么读书读傻了的”

薛姨妈问了一句“真的啊”

“可真了,听说以前是个状元,读状元有什么用,现在是个六品官,全家一天三顿吃豆腐。”

薛姨妈也说“这是图什么呀人家都上门请了。还这样拿捏的架子饿死也算活该。”

薛宝钗虽然理解,但是也觉得没必要“他就算想得一个好名声,也得为一家老小打算吧。唉人各有志。”

薛蟠这个时候得意洋洋“所以说这是读书读傻了的,有些人为了读书,家里面儿田地房子都卖了。读出来的也不一样,有的当了官儿什么都有了,有的当了官儿亲娘老子饿死来,这叫什么这叫气节好像就是这个词儿。讲气节的都是第一号的大傻蛋气节值几两银子能当吃的还是能当穿的还是能换来大房子美娇娘”说到这里,问薛姨妈“妈我想起来了,咱家的房子还没修呢。正好天热了,前几天老掌柜跟我说这事儿我给忘了。他说天热正好修房子,到天冷的时候也正好修好了。到时候咱们就能搬出去了。妈打算花多少两银子”

薛姨妈听了之后先是犹豫了一下,“昨日去你舅舅家,你舅妈跟我说不必急着搬走。”

说完看了一眼薛宝钗。

薛宝钗问“这是什么意思老在亲戚家住着也不是长久之计。”

薛蟠这一边赶快点头。

薛宝钗接着说“而且这次的事害得姨妈管不了家了,到底和咱们也有一些牵扯。再住下去就是脸皮厚了。”

“对对对。”薛蟠在一边点头如捣蒜。

薛姨妈叹了一口气,“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你舅妈说了一件事儿提醒我了。你舅妈说宝玉那孩子不小了。”然后又拿眼神看着薛宝钗,薛宝钗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妈”

“你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你舅妈已经帮我想了个招”

薛蟠到现在还没听明白呢“什么意思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薛姨妈推了一把儿子“去去去,这是跟你妹妹说话呢。反正咱们不搬家,你出去吧。”

“房子还修不修老管家还等着我的说法呢。”

“不修了,修好了还有什么由头住下来”薛蟠听了也没多说,反正他觉得在这里跟荣国府宁国府的子弟一块玩耍岂不美哉。于是高高兴兴的出门去了。

薛姨妈拉着女儿的手“你舅妈说宝玉有玉,到时候还需要金来配。她给了我一句吉祥话,让我找一个金匠来给你打个金锁,正好和宝玉玉上的字凑成一对儿。”

“妈”

“听我说,荣国府是京中有名的人家,我知道我女儿的人品就是进宫也使得。这不是咱们没机会了嘛。”

“可是姨妈那边”刚因为这件事闹的姨妈丢了管家权。这个时候再提这话

“放心,又不是现在提,到时候有你舅舅和你舅妈呢。”薛姨妈觉得这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过几日,我还去陪着老太太说话,我先试试她们是个什么态度。”

云芳和王熙凤还有李纨她们三个就这样开始了磕磕绊绊的磨合。

云芳管着各处门,也就是掌握接待所有来访客人的事儿,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正是迎来送往的时候。往日不知道,到现在云芳接触了管家权之后才知道,原来每当到节假日收礼收到手软,当然送礼也送的吐血。

大部分都是派遣家里面的仆人直接将礼物送到了门口,送上礼单,把礼物拉进去就行。云芳看了礼单之后,急忙来老太太院子里面商量。

“我年轻刚管事儿,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能收的有什么不能收的”

那些当官的云芳倒是清楚,只是里面有一些送礼的人家并非是官场的,云芳都闹不清楚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老太太就拿着名单开始给云芳讲这是什么关系,正说着呢,外边就来报宝玉的干娘来了。

云芳当时没有反应过来,问了一句“宝兄弟什么时候有干娘了”

云芳嫁到荣国府好几年了,第一次听说贾宝玉有干娘。不过再一想,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马道婆吗听说诅咒人家很灵验,这种人云芳打定主意要敬而远之。

看云芳这莫名其妙的样子,老太太哈哈一笑。

“当时宝玉生下来三灾六难,不好好吃饭,天天哭,浑身的皮又青又紫。过了半个月,他的小脚上有了一个黑手印儿。就好像是什么东西掐了一下似的,我这里又怕又担心,好在有人给我推荐了一个道婆。说是让宝玉认她做干娘就能化解,果然顺风顺水了好几年。”

云芳目瞪口呆。

老太太接着说“也是兰小子和你们家桂小子没这么多灾难,所以他们哥俩没认什么干娘。你们年轻也没经历过这么多事儿,也没人跟你们说那么多,自然不知道。

像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怕孩子夭折长不大都认这些人当干娘,因着这些人经常和神佛打交道,所以求一个平安罢了。往年都是经常来的,你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都很忙,也不往这边来,所以也没见过。”

正说着外面进来了一个道不道俗不俗的婆子。瘦瘦的尖下巴高高的颧骨,又长了一双特别灵活的眼睛,那一对眼睛咕噜噜的看看这里,咕噜噜的看看那里,给人了一种不太好的印象。

让云芳突然之间门想起记忆里的一部动画片,里面的老狐狸精和她简直是神似。

这个道婆看到老太太身边坐了一个挽髻的妇人,想着这大概是老太太的孙媳妇儿,便立即见礼。

之后便故意对着云芳看了看。老太太就问“这是我孙媳妇儿,面相如何”

“老太太的孙媳妇儿都是富贵命。只是看奶奶的面相,夫宫有煞,只怕三爷有灾祸。”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马老婆对荣国府各方人口都比较熟悉。

每次来了少不了要去各房各屋请安。所以也知道一点荣国府的事情。虽然没有见过云芳,但是听老太太说这是孙媳妇儿,就知道是东院瑭三爷家的。

说着立马闭上眼,双手合十念叨着阿弥陀佛。嘴里面就开始念一些经文,声音高高低低,时急时慢。

云芳一开始被她的话吓了一跳,后来一想,这马道婆就是一个走街串巷不做好事的人,而且是一个混吃混喝想混银子的道婆。

似乎是有点本事。

云芳一边跟自己说这种东西不能信,一边又真的特别担心贾塘,实在是过去了小半年,一封信都没有收到,当然会让人觉得有点放心不下。

跟云芳纠结不一样,老太太这个时候是真着急。

“可有什么法子给化解了”

正在念经的马道婆立即停了下来,“我已经给三爷念了平安经,您放心。听说爷们儿经常在外边儿,老太太不知道,外边儿孤魂野鬼多的是。都是要害那些过往行人的,若是阳气壮了倒还罢了,就怕那些长途奔波本就疲惫虚弱的人,这样的人阳气弱。若是要保平安,需要四时八节在佛前供奉。”

云芳看了看老太太,人家过年过节来这里本来就是为了营销。这两句话没说上就已经开始推销了。老太太难道真的会上套作为有钱人,老太太是不在乎这些银子的。

然而老太太还是多问了几句。

“在佛前供奉无非是点灯,想来也有其他府邸在佛前点灯的。都点了多少”

云芳拉了拉老太太的衣服,老太太直接跟云芳说“你别管,这事儿我去安排,外面还有事,你去忙吧。”

说着推了一把云芳。

云芳只能出去。

屋子里面马道婆开始忽悠老太太,云芳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还能听见里面说话的声音。无非是点了多少灯,用了多少油。

云芳听了一会儿出来跟身边的一个媳妇说“跟门口的那些门子说,以后三姑六婆不许进门。”

进门之后家宅不宁。

门口的媳妇儿答应了一声,云芳接着忙别的去了。她和王熙凤正说派人去送端午节节礼的事,过了小半天,就看到甘草跑过来给云芳报喜。

“奶奶,刚才有二舅爷家的人给咱们送端午节的节礼,里面还有咱们三爷的信。”

哎呀,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云芳高兴的问“人在哪儿呢怎么咱们三爷的信跟我二哥的节礼在一块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