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说雨村(2 / 2)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8778 字 2023-05-15

门子们一听,有几个说“是不是琏二爷那里发来的信”

有几个年轻消息灵通的说“前几天三爷才打发了林家的人回去,再快也不该这时候送信来啊”

几个年纪大的喝骂“混账小子们,在这里瞎说什么,是不是的出去问问不就知道了。要是误了主子们的事儿回头板子落下来你们别哭。”

就有几个年纪小的跑出来问道“不知道是哪里的信送到,我们二老爷去衙门还没回来,外面太冷,先进来歇着喝点热茶烤烤火吧。”

这人看了外面的马,小厮立即说“我们给你把马牵进来,再喂点温水和草料。”

这信使谢道“多谢小兄弟,我是金陵应天府府尹贾雨村贾大人差遣来的,求见贵府二老爷,再送上一封信。”

里面出来几个年纪大的,客气的请他进来,拉着他亲热的喝热茶又问吃饭了没有,随后安排下四菜一汤给这个信使。

云芳亲自管理且不容别人染指的两个地方,一处是账房一处是各处进出的门房。

所以消息快速送进东院,休最后一日假的贾瑭听说了。

问来报信的甘草“谁替谁送信”

“廖大叔说是替金陵的贾雨村贾大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咱们家的本家。要是本家,这个时候来信怕是出事了呢。”

什么本家,瘟神还差不多。

贾瑭立即跟甘草说“就说我知道了,你先让他们回去,等会我去一趟府中找二老爷商量学里的事儿,你给我找一件厚实的衣服来。”

甘草下去,贾瑭对着桌案想了一会。

贾雨村是真正难办的对手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贾雨村这次似乎是借了贾家和王家的东风,留在京城做了大司马。

大司马

在兵部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了,王子腾身后多亏了贾家,他贾雨村一个文官是凭什么做了大司马贾家又怎么给他运作的大司马

贾瑭从砚台上把毛笔拿起来,贾雨村别看外表光鲜,常做亦正亦邪的事儿,但是贪酷之事没少做。

扳倒他就从这方面下手。

没一会他听说贾政回来了,就急匆匆的去找贾政。

贾政已经换了衣服见到了贾雨村的信使,这时候正在读信,看到贾瑭手里捏着一沓子纸就知道这是为了家学而来,示意他先坐。

看完了信,贾政对信使说“你家老爷所求之事,我已经知晓了,这两日就有消息,回头有消息了再写信。”

信使弯着腰,恭敬的说“小的后日再来。”

贾政挥挥手,信使退下了。

贾瑭站起来把手里的一沓子纸放在了贾政面前“二老爷,这是学里明年的规划,您请过目。”

贾政立即拿起来看,信纸就放在桌子上,贾瑭瞟了一眼,看清了几个关键的字后就找了最近的椅子坐下来烤火。

贾政仔细把规划看了,跟贾瑭说“比我想的还要好,就照你的计划做吧。”

“我明年还要出去,学里的事儿还请老爷多看顾。”

“放心吧,学里的先生们都是高尚君子,我不过是没事儿去看一眼罢了。”说到这里拿起信纸,跟贾瑭说“你认识一位贾化贾大人吗应天府府尹。”

贾瑭装不知道“您如果单说贾化侄儿不知道,但是您说这应天府的府尹,侄儿可听了不少了。这位姓贾名化字雨村是吗”

“正是。”

“听过,不是什么好名声啊”

贾政立即皱眉问“如何这么说”

“二老爷在京里,不知道这位是江南有名的官儿,侄儿在江南民间官场都听说他的名声了,只是没到过金陵,算是未见其人已听其名罢了。

他这人科举入仕,分在涂州做官,对待长官时常藐视,颇有些恃才傲上的嫌疑,侄儿路过当地,还能从一些官员口中听说他常常作诗讽刺他的上官,此人才思敏捷且文采非凡,简直是张口就来。古人有白衣傲王侯的说法,当初五柳先生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派,这些人无一不是性情高傲人品高洁的人,只是这位贾化贾大人却不是。”

贾政只是看了林如海的信举荐贾雨村的,对贾雨村他额外的一点了解是这人曾经是江南甄家的私塾先生,教导甄家的幼子甄宝玉。

妹夫的信加上这人在世交家当过先生,让贾政对他很放心。

“人品如何”

“这人的人品真是一言难尽,他要是看不上长官也就算了,但是这人还贪酷。他科举之前是家徒四壁,科举做官之后有了家产娇妻,对一些人动不动就赠出百金,二老爷说说,他这家产金银哪儿来的”

贾政忍不住捏着胡子“这”

“后来他长官捏着他的错处参了他一本,说他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当时是太上皇坐朝,龙颜大怒御笔批复立即革职。他丢官儿之后将家眷送回故乡自己在江南游荡,先是给甄家做西席,又去了姑父家做我妹妹的先生,后来听说是咱们家保举他起复的。还有人问侄儿他是不是咱们的本家。侄儿当时就很肯定的说不是。毕竟咱们祖上有人叫贾代化,怎么可能有子孙敢叫贾化”

贾政心里膈应,捏着胡子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贾瑭决定给他一个大招。

“不过说起来,贪在官场不是什么毛病,有人清廉如水也有人贪婪无度。酷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下面的官员对待百姓残暴不仁的不是少数。

只是这人忘恩负义。

侄儿听说当初他还落魄的时候,在姑苏阊门外有个十里街,中间有个仁清巷,最尽头是一处庙宇,本地人叫做葫芦庙,落魄到无处可去在庙里攻读。十多年前有个姓甄的老爷在这里居住,是个观花吟月的脾性,夫妻二人只有一个女儿,眉间一点胭脂痣,却遇到天下大不幸之事,这个女孩看花灯的时候丢了。丢了女儿后祸不单行,隔壁庙里炸供品的时候起火烧了一条巷子,家财一瞬间化为飞灰。家没了女儿丢了,没奈何后来夫妻双双投奔岳父,岳父也不是个好人,这甄家老爷最后一点家产也没了,连番遭受了打击,听说跟着疯和尚走了。

当日贾雨村在这处庙里借住苦读,受过这位甄老爷的大恩,这位甄老爷助他五十两银子进京赶考。后来他成了顺天府的府尹,上任第一件事是审理了一起拐子一女卖两家的案子,听说有个先付钱的反而被后付钱的打死了。他当堂看到了被卖的女子,眉间一点胭脂痣,可不巧,大堂上还有故人,这故人是当时那葫芦庙里的和尚还俗做了差役。

要说这天下事无巧不成书,这差役不仅认出来这女孩是当日甄老爷家丢的那个,还认出来这堂上的大老爷是的当年那个受过甄老爷五十两银子大恩的人。这差役到底是忍不住,跟他说了这女孩的来历。

要说起来有这样的恩情,这女孩怎么说也该脱离苦海了啊,就是父母皆亡,这位受过恩的官员安置一个苦命的女孩还不是很容易,哪怕出点银子为女孩换个身份陪嫁几百两银子的嫁妆嫁给一个殷实的小地主也是够的。

二老爷,您猜猜他后来怎么做的”

贾政的手都抖了,他当然知道后来怎么做的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