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六十五章 侯府炸锅(1 / 2)

穿成心机丫鬟后 闫桔 14464 字 2023-05-15

看到郑氏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苏暮颇觉好笑,向她行礼道“郑妈妈。”

郑氏手忙脚乱还礼,“苏小娘子”

顾清玄无视她的错愕, 把苏暮拉到厢房,正色道“过两日皇商苏家会来接你过去, 我把你落户到他们家, 入苏家的族谱,以后他们就是你的娘家人。”

苏暮好奇问“哪个苏家”

顾清玄握住她的手,“王皇后娘家的表亲,进供宣纸的皇商,不涉及朝政, 以后你到了顾家没有后顾之忧。”又道, “这样的家世背景干干净净, 关系也不复杂, 你若想走动也无妨。”

听到这里,苏暮心中翻涌, 惊异道“你把中宫搬出来了”

顾清玄“嗯”了一声,“不仅如此, 这桩婚还是王皇后亲自牵线搭桥做的媒, 待到明年就会下懿旨赐婚,往后谁若是议论你, 也得掂量掂量。”

苏暮只觉得脑子要炸了, 她想过很多种情形,无非是寻一个普通些的官家娘子身份当遮羞布。

哪曾想他闷声作大死,居然给她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下来,差点压断了她的脖子。

这不,她狠狠地揪了他一把, 有些恐慌,“去攀中宫皇后的亲,我这是不要命了。”

顾清玄失笑,安抚道“你胆子素来不小,不至于连这点小场面都镇不住。”

苏暮是真沉不住气了,“这是小场面”又道,“王皇后做媒,我岂不是还得去谢礼”

顾清玄想了想,点头道“她应会召见你。”

此话一出,苏暮两腿发软往下滑。

顾清玄连忙扶住。

苏暮是真怂了,喉头发紧道“这是小场面吗”

顾清玄“”

两人对视了阵儿,顾清玄耐心地讲苏家那边的具体情形。

这事府里还不知情,都是先瞒着的,待生米煮成熟饭,便容不得府里翻盘了。

他给她谋了这么大的前程,苏暮不敢懈怠,认真地听苏家那边的情况。

顾清玄正色道“阿若你头脑聪慧,可借着这个机会接触上头的女郎们,日后嫁进顾家总得有自己的圈子,若有说得到一处的,也可结交五朋友,也多些生趣。”

苏暮看着他没有说话。

顾清玄道“像我阿娘那样,她喜欢击鞠,结交的都是爱击鞠的妇人,时常跟她们厮混,聚到一起打打叶子牌,踏青听戏,饮酒猜拳,赛马,这才有意思。

“你也无需惧怕他们非议,有王皇后这个媒人和顾家的门楣替你撑腰,若是觉得不痛快了,就进宫跟王皇后告他一状,看谁敢不要命作死。”

苏暮掩嘴笑,“我怎么听着像狗仗人势”

顾清玄理直气壮道“就要狗仗人势,要不然我何苦费尽心思去谋王皇后的门路”

苏暮笑着打了他一下,觉得这个男人真的很绝。

两人细细说了许久,他这般替她着想,她自然不能拖他的后腿,得支棱起来,借着他们的扶持在京中扎根,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过想过的日子。

同她说妥后,顾清玄又跟沈正坤夫妻沟通了一番。

两方确定没有纰漏,顾清玄才离去了。

把他送走后,苏暮回到院子里,知道郑氏憋了满肚子疑问,便把她跑路的来龙去脉细细说了一番,听得郑氏一惊一乍的,再也憋不住道“难怪你要挑周家郎君,原是为了这茬”

苏暮咧嘴笑,直言道“我什么都不图,就图卖身契。”

郑氏指了指她,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只觉感慨,“从京城到开州千里迢迢,你路上竟然没出岔子,上辈子不知积了多大的福德才有这般好的运气。”

苏暮严肃道“我沿途托镖了的,一路谨慎小心,处处提防。”

郑氏“算你运气好。”顿了顿,“昨儿郎君把我讨过去,我还纳闷儿,好端端的讨我作甚,哪曾想他竟这般筹谋,着实令我大吃一惊。”

苏暮抿了抿唇,试探问“府里一点风声都没有吗”

郑氏摇头,“没有,他想来是从头到尾都瞒着的,不过待你去了苏家,就算夫人晓得了也没辙,王皇后做的媒,谁敢说不”

苏暮心里头多少有些忐忑,“那样大的场面,我很怕自己应付不了。”

郑氏安慰道“你行事素来沉稳,在老夫人跟前都不慌不忙,应付王皇后,自然不在话下。”

苏暮摆手,“郑妈妈莫要给我戴高帽,我是真怂。”

郑氏哭笑不得,“先看苏家那边怎么安置,他们愿意攀这桩亲,自然不会让你出岔子。”

这话倒有一番道理。

没过两日苏家那边来了丫鬟婆子接人,郑氏到底是高门大户里的人,特地替苏暮梳妆打扮了一番。

温婉的圆髻上别了一朵雏菊绒花,头上除了那朵绒花外,就只有一把玉梳栉和一根红绸带。

画的妆容是桃花妆,身上穿的是一袭石榴红的短襦长裙,一改往日的素淡,整个人显得精神明媚,颇有一股子俏皮张扬。

苏暮望着铜镜里的自己,有些不习惯,“会不会太艳丽了”

郑氏道“年纪轻轻的就应该明媚张扬。”又道,“有顾家和王皇后给你撑腰,就得飞扬跋扈,莫要叫人小瞧了去。”

苏暮掩嘴笑,拍了拍她的手道“郑妈妈,你可得给我撑腰。”

郑氏应道“莫怕,他们家再能耐也不过是皇商,我这老婆子可是侯府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不敢怠慢了你。”

不一会儿婢女进屋来通报,苏暮的物什早已收拾妥当,下人把箱笼抬走。

赵氏亲自送她们上苏家的马车,临行前握住苏暮的手笑盈盈道“明年来吃你跟小侯爷的喜酒。”

苏暮颇不好意思,“这些日劳夫人操心了。”

赵氏应道“你这孩子是个省心的,去了那边可得好好的。”

双方说了许久,马车才离开了沈家,前往怀化坊。

苏家那边得知她们过来,已经在门口候着了。待马车抵达大门后,马夫放下杌凳,郑氏打起帘子搀扶苏暮下马车。

苏家夫妇迎了上前,苏暮向他们行福身礼。

陈氏颇觉吃惊,原以为一介婢女样貌身段算不得出挑,哪曾想那仪态跟官家娘子似的,落落大方,倒叫人不敢小瞧。

有郑氏在一旁撑场面,众人不敢窥探。她好歹是侯府里的人,平素言行举止讲究,光站在那里就压得住场面。

一行人小心翼翼把两人迎入院子,苏暮同陈氏说话,轻言细语,吐字清晰,态度不卑不亢,令陈氏颇为欣赏。

苏家的一家老小在正厅里等她们见第一面,陈氏领着她一一介绍见礼,大大小小一圈应付了老半天。

当天苏家就举行了隆重的入族谱仪式,把她正式落到陈氏名下,排行五娘。

晚上家宴,一家老小聚在一起迎接这位新成员。

郑氏让她端着,初来乍到就要端着体面,不要让人觉得好欺负。

姜到底是老的辣,苏暮听她的言语跟他们保持着距离,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会太过亲近,也不会太过疏离,有个度。

折腾了一天着实疲乏,晚上苏暮躺到床上,郑氏替她揉腰。

两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之后苏暮就在苏家住下了,王皇后做媒总归要去谢礼的,陈氏请求宫里派嬷嬷下来教苏暮礼数,她是平民女郎,怕失礼冲撞了中宫。

于是这些日苏暮都跟宫里的嬷嬷学了些礼仪,她眼睛巧,许多话一点就通,嬷嬷教起来也省心。

郑氏知她做绒花的手艺不错,便提议让她给王皇后做支绒花算是见礼。

苏暮觉得可行,询问陈氏王皇后的偏爱。

陈氏说王皇后喜欢牡丹,平时衣着偏素雅。

苏暮便差人替她买做绒花的材料,最后还是郑氏亲自去采买的,因着是宫里头用,买的蚕丝皆是上等的,用的也是银丝。

跟绒花匹配的则是金钗。

郑氏的审美很是不错,买回来的东西颇得苏暮喜欢,她便在上午学宫中的礼数,下午做牡丹绒花。

这样到半个月后,那朵牡丹绒花才被她赶做了出来,纯白中透着不规则的浅紫。

郑氏知她手巧,不过在看到那朵牡丹时还是被惊艳了一把,就跟当初她送蕙兰那般,啧啧称奇道“阿若这手艺委实不错。”

苏暮得意道“能养活自己的手自然不错。”

郑氏笑着捧起牡丹绒花细看。

因选的蚕丝是上等的,绒花在光线下色泽清亮,搭配的颜色颇有格调,素白中透着层次感的浅紫,轻盈薄透的花瓣每一片都不一样,一些伸展,一些微卷,层层叠叠。

少许金黄花蕊偷偷探头,犹如娇俏的少女藏在花瓣中,增添了几分俏皮。

她在绒条上下了不少功夫,薄得像纸一般,若不注意细看,几乎以假乱真。

苏暮问她道“能送得出手吗”

郑氏竖起大拇指,“能”又道,“王皇后什么稀奇玩意儿没见过,这绒花定能讨她喜欢,诚意十足。”

那牡丹绒花拿给陈氏过目,她也称赞连连,说不比进贡的差。

得了她们认可,苏暮才微微放心了些,就怕拿不出手。

待宫里的嬷嬷回去复命后,苏暮才由陈氏领着去宫里见礼。

去的那天早上苏暮穿得颇素雅,一袭缠枝纹襦裙,外罩牙色大袖袍衫,妆容也清淡,显得气质清冷。

她的审美素来不错,郑氏赞道“这身好,压得住场面,不显轻浮。”

苏暮心里头还是有点小紧张,“我头一回去,有些怂。”

郑氏笑道“奴婢也是头一回去。”又道,“娘子可要支棱起来,往后奴婢的前程全拴在你身上了。”

苏暮轻轻地打了她一下,应道“郑妈妈且放心,定不会让你白欢喜一场。”

外头的马车已经候着了,郑氏搀扶她出了厢房。

苏暮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因为她清楚地明白,今日的弯腰,则是为了往后的自在。

就像当初顾清玄说的那样,坚持本心,适当地弯弯腰。

她现在学的礼数,便是为了能谋求到更多的广阔天地,去更好地融入进这座孤岛,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

马车缓缓驶入皇城,苏暮端坐马车里,内心充满了野心勃勃。

她想过洒脱自在的日子,能游山玩水,能策马奔腾,能结交五知己朋友把酒言欢,更能像中秋那天晚上肆无忌惮画顾清玄的大花脸。

那男人为她铺下锦绣前程,她当该抬头挺胸,当该随性潇洒。

抵达皇城,宫人前来接迎。

陈氏怕苏暮紧张,安抚她的情绪道“皇后娘娘亲和,阿若莫要害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