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成为伍封后,回望吴钩越剑(十四)(2 / 2)

吴王夫差口中反复呢喃着这句话。

看来,他还是得找个机会缓和下与伍子胥剑拔弩张的关系,请教下育儿经。

……

……

伯嚭并没有多做耽搁,就与越王勾践展开了和谈。

一听入吴为质三十年,且王位不动摇,文种和范蠡瞬间就明白了吴王夫差的险恶用心,立刻反驳。

而伯嚭则是一本正经的看向越王勾践“越王愿意自己身陷囹圄或身首异处,却将手中的王位拱手让人吗?”

“我与文种素有交集,也就不说那种虚言了,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

“三十载,乍听漫长。”

“如今吴王心中被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包围,但谁又能保证吴王不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心情大悦,提前放你归国。”

“这其中,并非没有可操作的余地。”

“至于您的越王之位不动摇这一要求,换个角度想,便是对您地位的保证。”

“为了让吴王同意和谈,我已经费劲了心思这才让吴王拒绝了伍子胥的提议。”

“倘若越王不愿以此和谈,那我也无能为力了。”

“兴许,这会稽山就是越王和诸位大夫的葬身之地,越国王都也会是一片焦土。”

越王勾践沉默了,他没有死战的勇气“还请伯嚭太宰稍作移步,容寡人与臣下商议一下。”

他初登王位还没几年,就这样带着越国一同灭亡,实在是心有不甘。

但,很明显,他最倚重的文种范蠡两位大夫,都不太赞同入吴三十载且国中王位不动摇的要求。

可是,难不成让他忍辱负重,王位却给旁人坐吗?

他心中更不平衡!

“文种大夫,范蠡大夫,你们意下如何?”

范蠡和文种对视一眼,知晓了勾践的选择。

求生之举,人之常情。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罢了吧了,就如伯嚭所言,三十载并非固定不可变。

只要运作得当,投其所好,让夫差提前放越王勾践归越,并非难事。

思量片刻,“王上,臣愿伴您左右,一同入吴。”

“兵甲之事,文种不如臣。”

“但镇守国家强国富民,臣远不如文种。”

“臣与您入吴,文种留越,必能为王上强国。”

越王勾践眉心一跳,心中百味杂陈。

文种,替他治国。

年复一年后,越国还是他的国吗?

越国的臣子和百姓,还会知他这个越王吗?

可偏偏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文种代他,总归是外人。

若是让宗亲兄弟摄政,那越国才是真正的没有他的存身之地。

好歹,文种带他忠心耿耿。

想到这里,越王勾践面上堆砌出浓浓的动容之色,双手握着文种的手掌“文种大夫,越国的复兴就托付给你了。”

文种斩钉截铁“绝不会让王上失望。”

“臣会想方设法,营救王上。”

一时间,越王勾践和文种之间,竟隐隐有了几分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的感觉。

唯有范蠡,眉头不自觉皱了皱,眼神中闪过几缕复杂之色。

他没有错过越王勾践流露出的那一抹隐晦的忌惮和杀意。

这一刻,范蠡怀疑,留文种在越,究竟是对是错。

文种的骨子里带着天真和稚气,重情义,一旦信服,那就会以一生相报。

文种,是他一生不可多得的挚友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