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成为辛赞后,辛弃疾气吞万里壮志酬(四十二)(2 / 2)

“如今的临安,一盘散沙,战力尚不及养父在时,无渡河之力。”

“加之,青黄不接,无将可用。”

“之前为应对完颜亮的南侵,还是虞允文一个文官临危受命。”

“更别说,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南北众望所归。”

“就算有作乱之心,有志之士也不会听之任之。”

“再观金廷,混乱方歇,元气大伤。”

“此时,攻取燕云十六州是天赐良机。”

“臣若猜的不错,陛下心中早就有了决断。”

荪歌脸上的笑意加深。

“朕意不在试探。”

荪歌坦诚道。

这只是她的恶趣味,她只是单纯的希望看到这些在史书上留下印记的人,仍然可以绽放光芒。

而不是因为她的到来,变得籍籍无名黯然失色。

或许,还可以比史书上更加的耀眼。

她在,从不是为了遮天蔽日。

……

收复燕云十六州,被提上了日程。

在大军开拔前,荪歌不遗余力的安排人在南宋辖内宣扬大军的正义。

赵宋软蛋,我们辛宋不软!

赵宋耻辱,我们辛宋血耻!

汉家天下百余年的遗憾,我们辛宋来弥补。

民心,永远都是一把利器。

荪歌用起来,心安理得。

总比被旁人煽动起来,在她背后捅刀子要强吧。

术业有专攻,荪歌将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交给了麾下将士。

她身上的光芒已经够耀眼了。

毫无疑问,辛弃疾再一次披甲上阵了。

锐不可当的小将军,在一次次的厮杀中已经建立了属于他自己威信,拥有了忠诚于他自己的将士。

小将军,饮酒写词,横槊杀敌。

燕云十六州是要塞,更是金廷毫无顾忌挥军南下的通道,想要收复非一朝一夕。

数十万大军,浴血奋战。

无数年轻有热血的生命,葬送在这片战场上。

牺牲,是有意义的。

一年。

燕云十六州属于金廷的一切势力被剿灭,彻底被收复。

普天同庆。

包括淮河以南的南宋地区。

燕云十六州的收复,给了百姓莫大的勇气和安全感。

重建燕云十六州的边防,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再也不可能像过去的百余年一样,肆意南下,长驱直入。

这种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

天下文人自发的为辛宋王朝的君臣将士赋诗词歌功颂德。

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拖家带口,渡河北归。

在这个时期,人口的重要性与土地相当。

临安的统治,越发不稳了。

八十高寿的韦太后……

不对,现在应该称太皇太后。

死了。

没有阴谋算计,是真正的寿终正寝。

朝堂上,各方势力愈发的风起云涌,狗咬狗一般,互不相让。

有理想有志气有本事的官员,也陆续地失望,再至绝望。

他们不能力挽狂澜让临安朝堂气象一新。

那就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与之沉沦。

要么弃暗投明。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