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成为昌平君后,公子扶苏成了团宠(三)(2 / 2)

,好忽悠,也更好扭转。

有她这个外祖在,那些儒生就不要再妄想着把扶苏养成朝堂上刺向政哥的一柄剑。

这辈子,必须得父慈子孝。

锁死。

必须得锁死。

凡是想要兴风作浪的,都给爷死!

「也好。」

荪歌离开大殿后,夜风一吹,才知晓自己额头上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冷汗。

她再也不是始皇帝最为信任的那个宦官了。

或许,终此一生,始皇帝也不再可能似那些岁月一般放心的将后背交托于她。

只因他是昌平君。

昌平君,本身就是秦国朝堂上的一株大树。

树大,则会招风。

遗憾吗?

惋惜吗?

成蟜叛乱、嫪毐谋反、吕不韦专政,已经让始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意识到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荪歌站在漫长的台阶下,转头看向被夜幕吞噬的巍峨宫殿,抬手拂去额前的冷汗,无声道「不遗憾,不惋惜。」

身为昌平君,能做的事情会更多。

换个角度,她应该对这个身份这个节点心怀感激。

总比直接把她送到在郢陈谋反的时间点上强吧。

那才是,真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始皇帝绝对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荪歌收回视线,脚步越发踏实坚定。

她愿信那个千古一帝,哪怕猜忌多疑,也不会恩将仇报滥杀功臣。

人生,处处皆可赌。

她赌一把,又何妨。

荪歌不愿去阴谋论猜想,历史上秦王嬴政把昌平君派去郢陈,背后究竟有什么算计。

反正,此间世界,已经不会再重复昌平君反叛,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日有一味绝境,非历十方生死几乎全军覆没的惨剧了。

一步,一步,又一步。

渐渐的,把宫墙抛在了身后。

大殿内。

赵高手捧着竹简跪坐在案桌旁,映着烛火,似以往故作镇定的念着竹简上的内容,

「赵高,你说右相到底算是楚人还是秦人?」

烛火下,嬴政的脸,半明半暗,神情越发让人看不真切。

赵高:……

没完了是吧!

这种要命的问题,他配回答吗?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昌平君现在都敢光明正大的给他上眼药了。

要是大王哪日叔侄推心置腹,这番问话被昌平君知晓,那他还有活路吗?

略作斟酌,赵高硬着头皮「秦人还是楚人,是由心决定的。」

「右丞相对大王忠心耿耿,危难关头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必然认定自己是秦人的。」

赵高决定,说好听的,说不得罪人的。

这样一来,陛下和昌平君都能念他个好。

嬴政皱眉,眸光闪烁。

表叔生于秦长于秦,母亲更是秦国公主。

秦国对表叔不仅有生养之情,更有重用之恩。

大秦如日中天,表叔应是忠于秦忠于他的。

可理智,总是无法完全说服他。

就如祖母华阳太后,嫁到大秦数十年,临终前都念着芈姓楚人,再三要求他善待咸阳。

表叔又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吕相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