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遗忘(2 / 2)

电影用一种近乎惊悚片的形式,将我们带入安东尼「错位」的记忆中。

女儿、女婿、护工、医生、女儿的男友……当不能掌控记忆,甚至连自己的至亲都无法辨认的时候,记忆在大脑中形成的鸿沟仿若坠入地狱一般。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爱、生命中我们可以记住、想要记住的人和回忆才组成了我们的生命和意义。

在我看来,阿兹海默症的真正恐怖不是生命逐渐走向凋零,而是当记忆变得模糊不清,那些老人开始抓不住、记不住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一切。无论是公寓、亲人还是时间。

其次,出生时,作为婴儿的我们紧握着双手,想要抓住一切。然而生命只是教会我们逐渐放手的一次旅程。

就像电影里的父亲一样。即便老去,记忆开始模糊,但他依然记得自己要抓住的是什么:

想要抓住奋斗了一生的房子;想要留住已经逝去的小女儿;想要留住他的那只手表;

想要留住那些美好的,关于亲人的记忆

最终却发现什么也留不住,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喜好是喝咖啡还是喝茶。

再次,如果一味的想念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忽略眼前自己所拥有的。到最后会发现,连那些所拥有的也会离你远去。

电影里的父亲总是念叨着自己的小女儿,想念她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想念她总是跟自己撒娇。对于那个一直在身边默默照顾自己的大女儿却并不是那么待见

他甚至恶意揣测,女儿对他的照顾只是因为她想要谋划他的财产。

厚此薄彼、没有真正在乎眼前人,只会刺痛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再然后,因为生活而忙碌、因为压力而痛苦而所谓的辛苦,反过来看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正是代表着你们还年轻力壮!

电影里最让我心酸的其中一幕是,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得知唯一的亲人大女儿即将离开这座城市,他固执的说自己不需要人的陪伴,也不需要人的安抚。

女儿离开之后,他去超市买了东西,独自一人站在厨房里哼歌,把塑料袋塞进口袋,却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他呆呆地站在原地,彷徨失措。

比起因为生活而忙碌,真正可悲的是无事可做,没有方向和生活目标,以及不被社会需要的茫然感。

还有就是,不要忘记开口感谢你身边爱你的人。

有时候我们总是吝啬对于最亲、最爱的人感谢。

电影里的大女儿其实一直以来都在尽自己的力量爱着父亲。在医生的叮嘱下,在丈夫的怨言下,她依然不忍心将患病的父亲送去老人院

不耐烦的丈夫打电话叫她匆匆赶到家,她为父亲穿上毛衣之后,父亲不经意的对大女儿说:「谢谢你安妮,谢谢你做的一切。」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女儿也瞬间泪流满面。

其实那些无微不至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爱,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一些儿女,因为老父母患上了这类的老年痴呆症,照顾了许久之后,突然放弃了,其实真的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不止困住了自己,同时也困住了身边的人!

最后,电影最触动的一幕发生在末尾,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身处养老院的安东尼,年过八旬的老人颤颤巍巍的哭出声来,如同一个孩子,他毫无安全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失去了往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更是因为被亲人的抛弃、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他说:「我想念我的妈妈我要妈妈」

我忽然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里写的一句话:「情感经历是塑造我们人格的基本因素。婴儿依赖母亲并不是因为妈妈喂饱了他们,而是因为妈妈抱了他们,给他们唱歌、凝视他们的眼睛。」

在我们还可以爱父亲和母亲的时候,在我们还可以拥抱他们、跟他们聊天倾诉、凝视着他们陪伴着他们的时候,请再也不要吝啬,因为我们所拥有的缘分,只有这一世的相遇。

耳畔突然响起那一首久违的歌谣《父亲》!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生换你岁月长留。

可是每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却都是感受到父亲变老的时候。

回到电影,其实电影并不是完全从父亲安东尼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故事中除了安东尼「父亲」的视角,还有另一个隐藏的视角,就是关于女儿安妮的视角,作为一个照顾者的视角。她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她的责任是无可辩驳的,她的痛苦一定也是真实存在的。

片子里安妮曾经有想扼死父亲的片段,有人说这是父亲的错乱的幻觉,但是在我

看来这毫无疑问是安妮的幻想,事实上,女儿也是人,安东尼困在时间里,痛苦惊悚地过着每一天,可是安妮的痛苦,却又向谁说?

她的痛苦源自于父亲,但是这种痛苦却无法消弭,她的妹妹因为一场意外去世,她也就失去了外援,只能独自照料父亲。

父亲也因为衰老脾气变得日益古怪,甚至会在外人指摘她,说她是想掠夺他的公寓,才假意照顾他,恶毒地诅咒女儿。安妮只能默默忍受,谁能去真正指责一个慢慢失去神智的老人?

从这两个视角去理解我们的人生,我们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悟。我们或许出生各有不同,但是终点却是一样的。每个人在生命的终点都是要去面对孤独的,没有谁能去帮你将这份注定的孤独抵挡住,我们只能尽力去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当自我慢慢死去时,我们也只能接受罢了。我们最后都是被困在时间里的死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