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全面东非化(2 / 2)

斯维特宫在世界王宫中本身就规模偏小,毕竟恩斯特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把东非首都一直放在第一镇市,所以为了减少“浪费”,斯维特宫的规模只有欧洲一些中小型国家大小。

这也是阿比西尼亚帝国能轻易营建巴赫达尔皇宫的原因,不过皇宫虽然规模小了一点,对于阿比西尼亚帝国而言依旧是极为“雄宏壮观”的建筑。

并且,自来水,电话,电报,照明设备的普及,让这座宫殿的体验感极强,富有现代化气息,毫无疑问这些产品都是来自东非的工厂。

除了皇宫以外,巴赫达尔市的建筑形式全部仿照东非形式,如果不是阿比西尼亚人和印度那样偏深色的皮肤在这里完全看不出这里和东非有什么不同。

在巴赫达尔东南部,正在建设阿比西尼亚帝国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对阿比西尼亚帝国和东非都极为重要。

该铁路从东非季马市西北部的阿加罗,直达阿比西尼亚帝国首都巴赫达尔,因此被东非铁路设计人员称为阿加罗—巴赫达尔铁路,简称阿巴铁路,当然,这是东非对该铁路的称呼。

阿比西尼亚帝国对该铁路的称呼则是“中央铁路”,在东部领土丧失后,阿比西尼亚帝国国土中心向西偏移,阿巴铁路确实位于国土中心位置,所以这样称呼没有问题,不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显然还是受到东非国内铁路大动脉“中央铁路”的影响。

作为阿比西尼亚帝国第一条铁路,其被约翰尼斯四世称为“阿比西尼亚帝国现代化第一步”的象征。

而对东非而言,这条铁路是国外第一個完全由东非承建,且按照东非标准施工的铁路,该铁路和东非国内标准完全相同,除了枕木,渣石等就地取材以外的全部设施都由东非国内出口。

当然,阿比西尼亚帝国出于国防安全考虑,该铁路并未和东非的图尔卡纳铁路直接连接,所以从阿加罗到季马市三十多公里没有铁路线连接。

当然,东非也没有侵吞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想法,毕竟这是东非周边唯二人口过千万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埃及),所以东非不可能对阿比西尼亚国土感兴趣。

而阿比西尼亚帝国采取东非标准铁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埃及和意大利都是英国标准,所以他们也有类似沙俄的考虑。

至于东非,虽然也是提防的对象,但是当“敌人”过于强大的时候,这都不是问题,东非可不是意大利这种小国能碰瓷的,即便不依靠铁路也能轻松将阿比西尼亚帝国灭国,也正是清晰知道这一点,所以阿比西尼亚帝国当局对东非完全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

除了建筑,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等等方面,阿比西尼亚帝国全面学习东非以外,东非的政治制度也是阿比西尼亚帝国学习的重点。

尤其是约翰尼斯四世对于东非的中央集权非常羡慕,在前几年阿比西尼亚帝国饱受军阀割据之苦。

所以约翰尼斯四世上位之后,一直忙于集中中央政府权力,尤其是其基本盘格雷提地区被意大利直接威胁后,被迫迁都巴赫达尔。

所以约翰尼斯四世迁都后,全面加强巴赫达尔在本国内的地位,包括阿巴铁路修建也是为了拉拢和制衡靠近东非的部族势力,防止他们彻底倒向东非。

东非在阿比西尼亚帝国南部影响力巨大,所以防止南方势力分裂是约翰尼斯四世重要工作之一,这也和他出身于北方传统门阀有关。

在以前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核心是北部,但在同意大利战争之后,北方势力遭到严重削弱,如今北部更是直接成为边境,这才是巴赫达尔这座原本毫无存在感地区成为新首都的重要原因之一,顺带着北部门阀势力以及约翰尼斯四世将北部的资源向巴赫达尔集中。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