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预期与共识(三)(2 / 2)

“。。”巴特莱教授,也沉默了。

老切罗夫看着他们师生二人,站起身说道:“等会儿我还要赶回洛杉矶,今天先这样吧~”

“小子,开公司的事情,等你都准备好了可以告诉我女儿丽芙琳。”

“她会把需要的资金投进去,并代替我。。看着你!”

“好的!”大卫又来了精神,笑呵呵的应道。

老切罗夫向巴特莱教授伸出右手:“过几天,我还要过来谈一桩生意。”

“到时候,我们再多聊聊!?”

“随时恭候。”

“哈哈哈~ok!”

。。

老切罗夫,走了。

巴特莱教授站在大门口,消失在远处的轿车,低声对身边的大卫说道。

“有些方面,你和他年轻时候。。真的很像啊!”

“额。。有吗?”

“嗯!”

巴特莱教授嘴角含笑,瞪了一眼大卫:“你们两个,都特别爱赌!”

“。。哈哈哈~”

大卫摊开手表示自己很无辜的解释道:“我可不爱赌博啊!”

“只不过随着我对经济和金融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多,我就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无穷乐趣~”

“投资股票和期货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赌博。。”

“比如:某个人想要投资商品期货市场,开一笔多单或空单。”

“他在决定开仓的一瞬间,还认为自己的胜率是五五开~”

“可我通过精确、严谨的计算之后发现,不管这个人如何决定,他的最终胜率都不会超过47.64%!”

“甚至更低!!”

巴特莱教授听到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的数字,感觉很荒谬的笑着追问道。

“既然你明知道投资的胜率不平衡,还让人投资商品期货?”

“呵呵~您误会了!”

大卫摇晃着脑袋,撇嘴笑道:“我决定投资商品期货,不是想跟对手盘的投资者比运气。”

“而是我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之后,模糊看到了它的未来价格走势,以及市场对人性中贪婪一面的惩罚。”

“。。”巴特莱教授这才想起来,大卫不仅对于经济学兴趣很浓,还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

他略微回忆了下,问道:“你是根据。。前景理论和后悔理论、过度反应理论、过度自信理论等,来对期货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判断?”

“差不多吧~也不全是。”

大卫向四周看了一眼,拉着导师先返回客厅,边走边说道:“我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各种类型的模型非常多。”

“其中,最常用的理性选择模型是冯·诺依曼(vonneumann-摩根·斯坦(morgenstern在1953年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

“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要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研究发展。”

“所以我通过研究前景理论相关的知识,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随后,又总结出了确定效应、反射效应、参照依赖和损失效应,前景理论引申出的四个基本结论。”

大卫与导师走到老位置坐下来,瞥了一眼“安静的美少女”艾达·普什克,对她的哥哥笑道。

“嗨~沃克!”

“你要拿出的2万,我帮你想办法~”

“你还愿意跟我一起吗?”

“。。”沃克脸上露出非常纠结的表情,苦笑着摇头道。

“如果是几年前,我肯定会立刻答应你。”

“但现在,我。。我成家了。”

“这件事我需要回去和妻子、家人们商量一下,才能给你准确答复。”

“ok~不急!”

大卫拍了一下导师的手臂,笑道:“反正切罗夫先生过几天还会回来的。。对吧?”

“你还真是个厚脸皮的混球!”

“嘿嘿!谢谢夸奖!”

“哈哈哈~”

---

纽约。

皇后区,西克公园旁边的一栋老旧公寓楼里。

辅警办公室的探员法尔·波奇维诺,穿着一件防弹衣蹲在三楼与四楼之间的楼梯转角处,用枪指着四楼的一扇门,对身旁的cia美女探员帕梅拉·兰迪,问道。

“你们上,还是我上?”

帕梅拉·兰迪,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同事,和赶来帮忙的两名fbi探员,咬着牙低声道。

“我上!”

“。。算了吧~”

法尔斜眼瞟着帕梅拉身后的几人,面带讥讽的摇摇头,从兜里摸出两根奇形怪状的长条铁片,低声道。

“你给我掩护,我来开门!”

“。。ok!”

帕梅拉蹲在原地,看着法尔轻手轻脚的“爬”上四楼,把两根长条铁片插进了门锁里面。。

“咔哒~”

“。。”

法尔感觉今天“手感爆棚”的挑挑眉毛,向已经被“惊呆”的帕梅拉丢过去一个眼色,慢慢侧开身体贴墙蹲好,手上用力拉开了大门。

。。

十几分钟后。

法尔·波奇维诺站在公寓狭小的客厅里,对着几名戴着手铐的“毒虫”,冷笑道。

“你们有权保持沉默!”

“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作为你的呈堂证供。”

“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并可要求在讯问的过程中有律师在场。~”

“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我们可以给你请一位。”

“在讯问的过程中,你可随时要求行使这些权利,不回答问题或者不作出任何陈述。”

“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

“。。”几名被铐住的嫌疑人,神情茫然抬头看着法尔,没说话。

帕梅拉·兰迪,从一个房间里拿着刚刚收集来的证据,皱着眉说道:“你说什么呢?”

“呵呵~”

法尔收好配枪,用食指点着自己的太阳穴,畅快的道:“没什么~我早就想把它完整的说一遍了,可总是碰不到合适的机会!”

“shxt!”帕梅拉翻着眼睛扭头喷了一句脏话,对法尔突然冒出的“神经”举动,不想做任何评价了。。

ps:

米国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说的这段话,源自1966年米国最高法院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earlarren所撰写的判决书。。

这段话的官方称呼为:米兰达警告(mirandaarning,又称米兰达权利(mirandarights。

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不管是在哪儿。。

哪怕是犯罪嫌疑人在案发现场被警察当场抓住,也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

不过在1976年,米兰达警告的“主角”埃内斯托·阿图罗·米兰达,获假释出狱后在某个酒吧的一次斗殴事件中,被刺杀身亡。

警察赶到现场后,逮捕了一名嫌疑犯。

但在警察向嫌疑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以后,嫌疑犯选择保持沉默,警察无法得到其它更有力的证据。

所以,没有人为此而被起诉。

那名在酒吧里被抓的嫌疑人,最后也获得了自由。。

离奇吗?

讽刺吧?

呵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